一、时光的脚印
日子就像指缝里的沙,没怎么攥紧,就漏得差不多了。再过两三年,就该站在六十的门槛上了。常对着镜子发愣,那些年轻的模样,好像还在昨天,转头却看见鬓角悄悄爬上的白霜。时间到底去哪儿了?是藏在孩子长大的年轮里,还是浸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
今天特意穿了旗袍,又换上婚纱,对着镜头笑。照片里的人,倒也端庄,没有了年轻时的慌张,多了些沉淀下来的稳。岁月这东西,确实厉害,把尖锐磨成了圆融,把冲动酿成了淡然。尝过甜,也受过苦,那些翻涌过的情绪,如今都成了眼底的从容。
看看身边,家里总是暖烘烘的,孩子们各自在岗位上踏实干着,不用多操心。外头的日子也安稳,风平浪静的,够了。什么得意失意,早就不往心里去了。
闲下来就写写画画,笔墨落在纸上,心也跟着静。针包里的银针,扎下去能解人疼,看着别人舒展的眉头,比什么都舒坦。再去做点公益,帮衬帮衬需要的人,脚踩在实地上,日子过得有分量。
就这样吧,剩下的时光,慢慢走。有书画相伴,有善行暖心,淡然而过,挺好。
二、六十年前的回望
窗台上的茉莉又开了,香得跟十年前一个样,可镜里的人,鬓角已悄悄洇出了白。掐指一算,再过两三年,就该跟六十大寿碰面了。总琢磨着时间去哪儿了——是混在孩子哭着要糖葫芦的声里,还是浸在冬夜熬药的砂锅里?刚把他们养得能跑能跳,转身就看他们西装革履地踏入工作岗位,连背影都带着股让人放心的稳重。
今天受到东吴人寿的邀约,旗袍秀拍照暖心活动,留下岁月的痕迹,我换上了适合我的中袖旗袍,又换上想也不敢想的婚纱,站在镜头前时,倒没了年轻时的羞怯。照片里的人,眼角的纹路像刻上去的,可眼神里的东西,比二十岁时沉得多。化妆师说“阿姨气质真好”,心里明白,这哪是气质,是岁月熬出来的从容——甜过刚出锅的红糖糕,苦过没放糖的中药汤,酸过被人误会的委屈,辣过为孩子出头的泼辣,尝遍了,自然就沉得住气了。
如今的日子,像温在炉上的粥,不烫嘴,却暖到心里。清晨被煎蛋的香味叫醒,傍晚看夕阳把阳台的花染成金的。孩子们周末回来,大包小包提着,嘴里念叨“爸辅酶Q10要常吃”“妈这围巾戴着显年轻,我又给你买来了去皱霜”。吵吵嚷嚷的,倒比冷清强。出门买菜,见着街坊就停下唠两句,说物价,说天气,说社区新修的健身房,哪里正在搞活动“免费领鸡蛋”,大家一起说,这个香香可别占,别上当。谁也不提过去的难,只觉眼下的安稳,比什么都金贵。
早就不把“面子”当回事了。年轻时为评个先进睡不着,累的盲肠炎都犯了,也不肯休息,硬是让同事抬进了医院。如今人家夸一句“您真优秀”,笑笑就过;有人说“做公益图啥”,也不争辩,低头把捐赠的衣物叠整齐就是,带领团队又来到了养老院。
案头的宣纸总备着,晨起写几笔“平安”,傍晚画两枝梅。今日燥阳斜斜倾泻在桌面,我铺开熟宣,饱蘸浓墨,笔锋起落之间,墨痕在纸上晕染开,一幅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高风亮节”图腾清晰的展现,墨痕如岁月,浓淡自相宜,不疾不徐,缓慢而笃定地勾勒出内心的形状。墨香混着茶香,日子就慢下来了。
有时,我也去社区义诊,量量血压,面对那些老人家的腰腿病痛,我凝神屏气,指尖轻捻细针,银光微闪,针尖便稳稳刺入穴位之中。每当此时,他们脸上微微舒展的眉头,成了我心中最安稳的归宿——那缕缕银针穿引着的,分明是岁月无声递来的体恤与温热,刺进时光的肌理里,也刺进人情的深处。听他们说“舒坦了”,比得什么奖都踏实。
每一年组织义务写春联,千万副“福”“春联”飞向万家灯火,映照出阖家团圆的笑脸。到孤儿家中教孩子折纸,教如何贴奖状,教自己洗衣裳,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忙完一身热汗,看天边的云慢慢飘,心里敞亮得很。
光阴如针,它无声穿引着人生这幅锦绣。丝线抽走,留下密密的针孔,也留下细密的痕迹;时光在织物上刻下纹理,亦在灵魂里刻下深沉。
针脚起落之间,原来我们都在绣着自己——将过往悲喜、苦乐,都捻作一股温润的丝线,一针针,一行行,缝入当下安稳的布匹里;那密实而从容的针脚,便是岁月馈赠给生命最朴素的华章。
真不用求什么了。有穿旗袍照的相,有家人围坐的桌,有笔墨解闷,有银针助人,剩下的日子,就这么慢慢过。时间跑得快又怎样?它带不走心里的暖,带不走手里的活,带不走愿意为日子付出的那份热乎劲儿。到了六十又怎样?照样能穿婚纱笑,能写能画能帮忙,这人生,值了。
转眼霜丝上鬓边,
六十春秋指缝穿。
今朝对镜旗袍俏,
婚纱犹映旧时颜。
岁月雕出从容态,
酸甜尝罢自淡然。
家宅和睦儿郎健,
世道安宁心自宽。
提笔能书山河意,
银针可解众生难。
公益路上添砖瓦,
余生如此亦无憾。
评论列表(1条)
非常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