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村文化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文/吴天敏(河南)

仰韶村文化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文/吴天敏(河南)
仰韶村坐落于韶山脚下,取仰望韶山之意,这个韶山虽与毛主席家乡的韶山同名且同一经度,但据说它是因为舜帝曾于此演奏韶乐而得名。
漫步在仰韶村的麦田里,感受着脚下这块土地的厚重和肥沃,裸露的彩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数千年的历史在脚下流淌。行走其上,不经意间还能踢出珍贵的彩陶片来。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光彩,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踢就踢出来的。
这些都要归功于一个人,一个人物。
安特生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1901年获地质学博士学位,1914年被北洋政府聘为农商部矿政顾问。
据说,那时凡在中国有治外法权的大国都妄图把他们的科学家派到中国,以获取中国矿藏资源特别是煤矿和铁矿的第一手资料。列强之间为此竞争很激烈。但中国政府决定不从他们中间选择专家顾问,而任用了瑞典人安特生。瑞典被认为是欧洲少数几个没有帝国主义野心的国家之一。
1920年,安特生的助手、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豫西调查,在渑池县仰韶村的农户家看到一些古石器,买了600多件运回北京。安特生见到这批石器大感兴趣。
1921年4月,安特生在刘长山陪同下动身前往河南,4月18日,安特生和刘长山从渑池县城徒步来到仰韶村。
在仰韶村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安特生停下脚步,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由于千百万年风雨沧桑的自然力量,这里的地形被明显切割出许多深浅不一的沟壑。
他下到沟底,用地质锤轻轻敲打着流水冲刷过的地层痕迹,忽然间发现了远古的陶片。毫无疑问,这百分之百是人类早期的作品。接着,他发现了更多的夹杂着灰烬和遗物的地层,其中就有引人注目的彩色陶片。
1921年秋天,安特生给农商部部长写信,报告了仰韶村的发现,申请进行发掘。他的申请顺利获得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的通过。
1921年10月27日,安特生邀请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年轻地质学家袁复礼、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的5位助手,在河南当地政府派出的警察护卫下,走进了仰韶村。他们在这里一共待了35天。
安特生在仰韶村一共发掘了17个地点,其中包括两条探沟。从仰韶村遗址出土的600多件器物上看,这里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器表面和口沿部分都绘有精美的花纹。通过发掘和研究,安特生证明了在这个中原腹地的村庄地下确实存在着史前文化,这向此前所有传统的中国历史叙述提出了挑战。
依据国际考古学的惯例,安特生用首次发现地仰韶村为这个新石器遗址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一夜成名,而中国考古学也由此掀开了划时代的一页。作为中国考古学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专业词汇,仰韶文化向世人宣告了其第一、不可取代的位置,以及享誉世界的影响力。
仰韶村文化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文/吴天敏(河南)
作者简介:吴天敏,现任渑池县作家协会主席,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党员教育讲师。
  《河南思客》审稿员、签约作家。连续三年以上获得“河南思客优秀签约作家”。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