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如果它们能说话

      运河—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运河两岸的优秀文化每到一段随处可见。但也有因天灾、战火、人为破坏等原因毁坏的文物、树木、遗存等,我是摄影爱好者每到一处看后感到非常可惜。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保护运河、保护运河两岸的遗存我们人人有责。

      本篇几幅代表性照片是行走运河所拍,望我们在运河城市、乡村、古城、古镇旅游时更加尊重和保护我们的运河文化。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干裂的皇木

      现存北京通州燃灯寺内三根皇木,于2005年4月在运河里挖掘出土,其中最大的一根为格木,长10.85米,重三吨多,截面为方形,边长均为60厘米,与金丝楠木同等质量,长成这样规模需要上千年,此木在河底埋藏了400多年,其余两根小号的一根为7.5米,重2吨,中号的一根为8.1米,重3吨多,是二根硬合欢。三根皇木质地坚硬,为当时建造故宫的皇木。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山东汶上南旺运河枢纽遗址河边石兽破损及风化严重

      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作为大运河的“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建分水工程,使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河,七分向北流,进入漳、卫;三分向南流,进入黄、淮。此后建龙王庙于分水处,故称为“分水龙王庙”。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石碑底部残缺

    南旺分水枢纽是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的工程。首先在汶上筑戴村坝截汶水;然后开挖小汶河,使汶水至南旺分水口;接下来导泉补源,即收集疏导汶上县东北各山泉汇入泉河至分水;最后在小汶河入运的“T”字型水口修石头护坡,建分水拔刺(鱼嘴),使其南北分水。南旺分水枢纽疏浚三湖作水枢,建闸坝,调节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堪与都江堰相媲美。 南旺分水工程,坝址选定合理,因戴村是遏汶河济运较为理想的制高点,符合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至南旺水脊分水,疏浚三湖。白英抓住了“引、蓄、分、排”四个环节,实现了蓄泄得宜,运用方便。该工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我国京杭大运河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山东汶上南旺运河枢纽遗址石碑上部残缺中部断裂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濬县县署门口及里面的石狮子破损严重

      河南浚县的县署是一座重建的古建筑,建于明代,经过六百多年的重建和拆除,现在以2014年仿清代县衙格局复建的大堂为特色,包括大堂、土地词、贤令祠、 西班房、东班房、礼房、户房、吏房、兵房、 刑房、工房、宅门、粮仓、瑞凤楼和监狱等建筑,展现了干年古城的风采。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大伾山上求平安和求财的香客梱住了门口石狮的嘴和脚。

      大伾山,位于浚县城东,故又称东山。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浚县大佛而著称于世。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大伾山上的古树也不得安生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隋唐运河河南浚县南关石桥上石兽已掉,清晰的看到被砸的痕迹。

      南关外老石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浚县古城护城河引河上的桥梁,采用三孔券顶建造手法,为研究我国古代桥梁的建造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素有“透像的汉代更”之称的汉画像石,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先民刻划在墓室、祠堂等建筑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的存在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以及建筑、绘画、书法和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鲁南苏北、豫南鄂北、陕北和四川四个中心区城。鲁南汉画像石以其题材多样、雕刻技法丰富、延续时间长久而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堪称一部石刻的“百科全书”

      枣庄市台儿庄现存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诸多领城:既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如车马出行、庖厨宴饮等;也有反映神话故事内容的,如羲和顶日、二龙穿璧等;还有表示祥瑞吉祥图案的,如祥禽瑞兽、铺首衔环等,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汉代的风土民情、衣食住行、典章制度等,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先民们高超的专术水准,再现了一个大气磅礴的雄浑时代;不仅是汉代先民独特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的具象所在。

      鲁迅曾给予汉画像石极高的评价:“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台儿庄汉画像石无论从历史研究角度,还是艺术欣赏方面,都是中国汉代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魂宝。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桥上汉墓位于台儿庄区运河南岸涧头集镇桥上村西南,北距镇驻地0.5千米,西距偪阳故城遗址约1千米。桥上汉墓是枣庄境内迄今发掘的较大的一座汉墓,年代为东汉晚期。此墓由前、中、后三室构成,与以前发掘的汉墓有所不同的是,该墓南侧有狭长侧室。

      1999年,该墓被盗,墓内画像石暴露在外,为防止墓葬再遭破坏,2000年10-11月,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台儿庄区文物管理站共同组成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请理。该墓原有高大封土,呈圆台状,顶径5米,底径约25米,残高4.5米。封土为推筑而成,略加夯打。桥上汉墓由墓道、前室、中室、后室、耳室、侧室等组成,为砖石混合结构。墓室东西全长9.6米,南北最宽处5.7米。前室、耳室、侧室全部为石构。

      桥上汉墓出土汉画像石共计14石21幅,主要包括墓葬前室的立柱、横梁以及前、中室的立柱,有的一面刻画,有的两面刻画。画面全部采用平面浅浮雕的雕刻技法,雕刻精细,构图严谨,画面多为瑞兽、祥禽之类的吉祥图案,另外还有少量的人物及几何图形,动感十足,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尝价值。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楼阁人物图

      东汉,涧头集镇旺庄村出土。祠堂画像石,画面上格为三竖棂透雕;下格为人物拜见图,阁内两人相向跽坐,楼外两仆侍立。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祥禽瑞兽图

      东汉,涧头集镇桥上村出土。画面上格刻三祥禽,左下部和右上角各刻一鸟首,中格刻相对站立的两祥禽,均作回首状,左上部和右生角各刻一鸟首;下格刻相向站立。双喙相对的两祥禽,左上部刻一兽首,右上角刻一鸟兽。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该遗址为原泰山行宫的后大殿如来佛殿(又名“佛爷殿”)旧址。如来佛殿始建于北宋时期,坐北朝南,进深1间,面阔5间,供奉如来佛祖,曾因遭泇河水溢之灾、郯城地震之劫及台儿庄大战战火而多次重修。1946年至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前,先后为台儿庄中心国民小学、完全小学第二小学、回民小学旧址。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2011年6月16日至7月5日,台儿庄古城管委会委托考古专业机构对泰山行宫及东岳庙旧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如来佛殿遗址,并出土了青砖、雕刻构件、6枚古币、8枚瓷片、6通古碑等文物。考古显示,如来佛殿的建筑基础保存较为完好,底层是20cm厚的条石板,往上有60个高约70厘米,直径60-70厘米的圆鼓状石墩排列于殿基四周,再上是两层20cm厚的条石板,最后用青砖垒砌。殿下的土层依次为近现代生活层、明清时期生活层、宋元时期生活层和原始层。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如来佛殿基础中层的圆鼓状石墩共有60个,且排列讲究,据文化考古专家考证,暗含看深刻的儒释道宗教文化内涵:总数60个象征着六十甲子或六十星宿,其中前墙基下两侧各排列5个,象征着儒家“五行”;东西两侧墙基下各排列13个,6个靠南,7个靠北,分别象征着佛教吉祥图案里的“六灵捧座”与“七珍宝”:后墙基下共排列24个,分作3排,每排8个,象征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时”,佛家“八宝”或道家“暗八仙”另外,台儿庄地处洪水走廊,基石采用圆鼓状,具有缓解水流冲力,保护大殿基础的作用。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台儿庄清真寺门前一对石狮子毁于战火

     枣庄市台儿庄清真寺,俗称北大寺,位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阿訇李中和主持兴建,占地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为台儿庄最早的寺院之一,建有礼拜殿25间,大、小讲堂8间及配房、门楼、过厅等,整体建筑庄严肃穆,典雅辉煌,布局紧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台儿庄大战遗址参观线上的重要景点,也是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属人文资源范畴,是台儿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寺内只剩下这一个,且头部损坏,看上去,它在哭泣。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天主堂”石碑从中间断开

      邳州市邳城镇教堂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上海天主教总教会拨银四百两,在城内购买库吏石庄庆房屋37 间的地基约1 万方米建成。大圣堂和钟楼于1898年4月动工,次年落成,同时扩建厢房5间。1916年神甫住房东又建南北走向附属房10余间。法籍兰神甫于教堂西购地6亩多,建房30余间。1920年至1935年,上海蔡知才神甫于神甫房北置地建立教会学校,建房20余间,时称男校。现存大圣堂为哥特式建筑,砖木结构,正面高大门墙开三尖拱券门,面墙尖顶竖立十字架,十字架下门额上题有“愈显主荣”四个汉字和一行拉丁文字。大圣堂四壁开窗,窗有两种,一为竖长方形,窗顶拱形券顶;一为哥特形,上方尖角券顶。所有玻璃皆涂色,红、黄等色相杂,鲜艳夺目。堂内立木柱22根,皆漆土黄色。堂北设祭台,用木围栏与下面相隔。圣堂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下面诵经席设有木座椅,可容千余人祈祷诵经。另有老式厢房5 间,为神甫宿舍,新建瓦房18 间。

      教堂内靠东墙设有圣母山一座,山南有一石洞,洞内立有圣母彩色塑像。1966年,教堂被封闭,大圣堂成为邳城会堂。教堂110间房子,30亩地全部被邳城小学所用。1982年,邳城天主堂大圣堂重新整修。教堂大门左侧立有“天主堂”石碑一块。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可能就这一个古石狮原因,被邳州市邳城镇一村民拉回家中,石狮好象很有灵性。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徐州市贾汪区茱萸寺,石雕小和尚帮游客扛衣服。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明祖陵石雕像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

      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

      碑高182厘米、宽97厘米、厚10.5厘米,清光绪八年(1882)正月二十二日海宁县知州汪肇敏立。碑文记载了海宁州署关于长安镇新老两坝坝夫工资规定以及禁止坝夫向过往船只勒索刁难等事项,是清末政府管理新老两坝的告示碑。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碑文

美丽运河我的家(文/摄影:贾传军)

作者简介    :

     贾传军,江苏省邳州市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江苏网、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摄影师,出版了《我的运河》个人专集图书并被浙江大学等图书馆收藏,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数万幅运河题材照片。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