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颂 (作者:陈志宏)

梅花颂 (作者:陈志宏)

春天,在这个曼妙的季节里,万物复苏,美好可期的时候,我是最好出来踏青的。

在邳州老家时,一年四季,要说我外出游玩,我最好出游的季节,当然是春季。因为,春天的故事是最富朝气,也是最有魅力,她似刚过门的新娘,使我充满神奇向往与美好的期待。当然,这早春二月,是我在这个美妙绝佳最可期盼的时候。家乡的桃花岛,在她几十年的历史长河中,现在是最美的。她美在四季有绿、有花、有水、有岛。她的景观别致,无处不景,她那神奇入画般的魅力令人心动不已,仿佛回到了人间仙境,令人感动至极。

早春季节里,这里金黄色的迎春花,用她富丽堂煌华贵典雅大方的身驱向春天报道。她在仿佛在向人们说:"朋友,我来了,我要把美好的姿色奉献给人间,给大地,给美丽的桃花岛公园,我不与梅花姐争春,但是我要尽自己的力量,把桃花岛妆扮的美丽俏。是的,这时候的梅花,腊梅仍在绽放,她那清香甜蜜的气息,已经在桃花岛公园空中弥漫,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向四周扩散,使得邳州大气中饱含甜蜜蜜的味道。腊梅冰清玉洁的身影,在枝头盛开;可那含苞待放的红梅已露出了点点笑脸,她向游客微笑,不管在地上,还是在水中,都映出了她美丽的倩影。因为有红梅,桃花岛公园,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我想这时候,桃花岛公园,一定是游人如织了吧!但是,有点小小的遗憾,我却不不在邳州,不能能亲眼目睹她那美丽的容颜,真是太遗憾了。因为我现在身居南京,虽然在外生活多年了,但是,我仍然惦记着家乡,惦记着家乡的桃花岛公园,真的,桃花岛公园的美,在南京,在全国,在我心目中是无与伦比。我惦记着公园里的红梅,现在也该盛开了吧?因为南京的梅花已经开放了。

我最早发现南京梅花开的是大年初八,那天阳光明媚,不冷不热二十度左右的气温,使人感到非常的舒服。吃完午饭,我就到长江南大堤散步了。一般来说,我从住处走到南京长江大桥北堡十多分钟就到了,可这天我却走了三十分钟,原因就是北大堤沿堰的红梅惹的,她那艳丽的姿态,使得我不得不掏出手机,拍摄出惹人绽放的花朵。红梅的美啊!使我情不自禁的在吃晚饭的时候向家人炫耀。

我儿子说我:少见多怪,这江北的梅花,还能提上口吗?在南京要赏梅的话,要去梅花山,到哪里让你看个够。

听儿子这番话,我真是自愧,心想这辈子,真是失败,我看的景少的可怜。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要在外面看景,总拿家乡邳州的景相比,总是感觉邳州的景好。邳州的山,邳州的水,邳州大运河两岸景最美。那么,既然儿子说了,我第二天就来到位于南京明孝陵石像路旁的梅花山。

南京的梅花山据听说占地一千五百多亩,种植梅花六万多株,大约有三四百个品种。来到这才使我别有洞天,眼界大开,天哪,这里简直就是梅花世界,梅花海洋,就感觉有看不完的花,走不出去的花世界。顺着一条大道往里走,道路两旁都是梅花,可我这个人,因为名字有一个宏字的同音有关吧!我这辈子最偏爱的就是"红"字。我爱穿红,我爱吃红瓤西瓜,爱红色山楂,爱红色的花朵,可我更为偏爱的就是这耀眼夺目讨人喜欢的红梅了。所以,许多人给小闺女起名为红梅。红梅这个名字起的响亮,好听,好看,还带有坚强的意味。在我认识的叫红梅的有:贺红梅、龚红梅、丁红梅、苏红梅、薛红梅、王红梅等等女人中,凡是叫红梅的人都长得漂亮,而且性格刚强,能力很强。真是著名词作家严肃写的《红梅赞》那样: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我行走在这条赏梅大道上,一边看花一边思索,浮想联翩,如野马一样撒欢驰骋在疆场上。我想的很多,南京真是好地方。钟山脚下,有这样一片好地方,真是南京人的奇思妙想啊!

梅花是南京市花,南京人种梅、植梅、探梅、赏梅的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六朝时期。据明代万历年间南京国子监祭酒冯梦祯《灵谷寺探梅记》记载:灵谷寺而东二里许,北行百步,达梅花坞下。梅花坞是明代宫廷的梅园,所结梅子供太庙祭祀皇帝的祖宗之用,每株都悬挂着"御用"二字的木牌。明代刑律严酷,游人虽多,但无人敢攀枝摘花。因此梅花茂盛,长势喜人。清朝以后,国衰民弱,梅花坞便逐渐荒无。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陵园管理局在梅花山大量植梅,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梅花品种,这里都有。据说"别角晚水"是这里极为珍贵的梅花,花期较晚,一般为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花呈玫瑰红色,浅碗状花瓣层层叠叠,多达四十五瓣,内有碎瓣飞舞,十分漂亮。这种花香气浓郁,颜色鲜艳,性状优良,因稀少而成为梅花山的"镇山之宝"。

梅花山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六万多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遍山繁华,一片香海,前来赏梅人,多达百万,这里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真是花的海洋,人的世界。

到这里来不仅仅是观赏梅花,还有孙权之墓,据史书记载,当年朱元璋建造明孝陵时,敬重孙权是个好汉,而将其陵墓保留下来。可汪精卫坟墓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前,何应钦下令将汪精卫墓炸毁,并在原地建起一座"观梅轩"。一九九三年台湾商人张平沼先生出资十万美元,在观梅轩北侧建了一座高大典雅的"博爱阁"。来到这里,游客禁不住的要拿起手机拍摄照片视频留作纪念,这算是梅花山标志性的建筑了。

我爱梅花,爱她俊俏的花朵,更爱她不畏严寒迎风冒雪的品格。由此,我想起了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周恩来同志率中共代表团办公和居住的梅园新村。在这里周恩来同志不畏艰难险阻,同当时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不正像这朵朵怒放梅花一样夺目照人吗?我曾怀着崇敬的心情,多次到这里参观。说真的,我是寻梅而来,可是,这里是借用梅之高贵而命名罢了,映入眼帘的是当年为谋取个人兴趣爱好的梧桐大树,这是我的意外收获。上世纪二十年代栽下的梧桐树,给足了南京人面子,夏天纳凉,冬天也能给人粗壮骨感之美,令人陶醉。

从梅花山归来,我想像多多,感概多多,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我们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富强,经历了多少坎坷和磨难,我们中华民族正像这朵朵梅花一样,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到处都是歌甜花香。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