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作者:夏成兵)

贴春联(作者:夏成兵)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一首“元日”诗。说的是新年元旦,辞旧迎新之际,大地东风拂面,在阵阵爆竹声中,合家团圆,饮着屠苏酒。在此欢乐之时,总要把门上的桃符更新一下,迎接下一年的美好未来。

桃符是什么?桃符是我国古代一种象征性物品,用桃木制成,上面刻有符文或图案,图案一般为传说中的门神:神荼、郁垒。古人认为,桃木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可以驱邪避灾,它可能是源自于道教的信仰。

新年,挂桃符于门两旁,当作门神,可以给人们带来一年的好运,保护人们免受邪恶的侵害。家家户户,年年如此,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平安,财源广进,喜庆吉祥。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桃符的概念与形式逐步演变,最后,演变成以文字来表达美好愿望的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子”,是楹联的一个分支。它用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艺术形式,简洁明快的文字,来表达美好的心愿和幸福愿景的追求与祈盼。

在我国,每逢春节,当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的时候,就意味着农历新年正式拉开序幕。长城内外、塞北江南、城市乡村,家家门上贴上春联,普天同庆,红红火火,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升平盛世的期盼。在海外,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乃至欧美国家的华人社区,都有新年贴春联的习俗。

贴春联的习俗在我国起于何时,众说纷纭。

《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十国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每到除夕这天,都会让学士在桃符上题写“对子”放在寝室大门左右。后蜀末年(公元964年),学士幸寅逊奉命撰词,孟昶认为不工整,就自已在桃木板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十个字,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但是,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说法。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典籍中,载有唐人刘丘子所作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撰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更普遍的说法的是,春联始盛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偏爱楹联,为在天下彰显自已驱元建国的文治武功,下令九州臣民,大家小户,在春节之时,都要张贴春联,以彰显大明天下一统的盛世。从此,中华大地,春节贴春联就成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民俗。

我们洋河,一直有过年贴春联的传统。贴春联,首先要写春联。我的父亲教过私塾,字写的好。那时候识字人少,每逢过年,前后三庄的乡邻多自己带来红纸,请他写门对子。我替他磨墨,天寒地冻,墨水结冰,父亲叫我倒些酒来磨墨,果有奇效,不但易干,而且字迹光亮,带有香气。

改革开放以来,春联逐渐成为年节的商品。春节之前,年货摊前,春联满街华光灿烂,目不暇接,花点钱,随意选购即可。有的春联也不用自己购买,有银行保险等单位赠送的,也有企业作广告散发的,还有党、政机关慰问的。总之,家家户户春节之时,满目都是红联耀眼,喜气盈门。

春节贴春联是有讲究的。

贴春联的最佳时间,是除夕早晨至中午这段时间内。这段时间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有助于驱邪避凶,迎接新的一年。

上联一定要贴在门的左边,下联贴在右边。如何分辨春联的上下联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春联的最后一个字,仄声的是上联,平声的是下联。

什么是平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其余都是仄声。你把一个字读出来,声音拖长,也不改变原音,就是平声。反之,都是仄声了。

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声调。阴平称为第一声,阳平称为第二声,上声称为第三声,去声称为第四声。顾名思义,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过去,过年贴春联还有一种规矩。家里有人去世,为了哀悼逝者,第一年用白纸写,第二年用绿纸写,第三年用黄纸写。而在洋河镇上,三年都贴不写字的白门对子。三年丧服期满,就贴大红春联了。

过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它歌颂美好,祈盼光明,催人奋进,给人们增加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岁岁春节岁岁喜庆,伴着烟花爆竹灯红鼓响之景,我们的春联一年比一年美丽。我们要把春联永远贴下去。

仓集楹联作家2024春联选

王述道撰:

其一:

金龙献瑞人人乐,

玉兔衔珠户户欢。

其二:

龙翻巨浪三春暖;

燕舞东风万里春。

其三:

心如镜,照亁坤万象;

眼似窗,观华夏千秋。

夏仰正撰:

其一:

镇梅开二度,欣迎四海观光客;

新区酿三蓝,笑接五洲品酒人。

其二:

文苑骚人,心系新城歌盛世;

政坛公仆,情倾古楚著辉煌。

其三:

爆竹随春迎福至;

梅花抱雪跨年开。

夏成兵撰:

其一:

玉兔回宫,天上群芳献瑞;

金龙出海,人间百姓承欢。

其二:

年迎五福,新春百吉金龙跃;

人庆三春,盛世千祥紫燕飞。

其三:

天下酒都,爆竹开声飞笑语;

白洋古镇,烟花聚彩绘新图。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