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河开封段“黑岗口”  (作者:顾遵亚)

游黄河开封段“黑岗口”   (作者:顾遵亚)

2023年12月18日,今古传奇杂志社在开封举办的“东京梦华2023文艺大典暨第十届全国文学艺术家创作交流研讨会”圆满结束。

晚饭后,同志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共续这次会议的收获和总结邳州参会所有队员荣得满满的成绩。在谈到我们明天返回邳州车票时间时,黄兴洲站长说:“我们车票是19日下午4点29分,算了一下时间从早饭后8点到下午4点29分,距上车时间还有8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做什么,不能总呆在酒店里吧!”这时李斌提议说:“这里离黄河很近,难得一起过来一次,不如我们明天去黄河边看看,不到黄河心不死心吗?”这个建议大家感觉可行。

19日上午旅游车准时来酒店接我们,当司机问我们今天的旅游线路时,因我们对这里地理环境不熟,路线就由司机安排,主要是想看看黄河,只要让我们12点之前返回就行,司机听完我们的介绍后就岀发了。

开封市北临黄河,境内属黄河下游的上段,从郑州中牟县入境,流经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亭区、祥符区和兰考县,总长约87.7公里。黄河岸边,有着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候鸟来此地越冬。近几年,开封市林业局与河南大学联合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根据实际观察和文献记载,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2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0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34种。

司机首先把我们带到开封黄河法治文化广场。开封黄河法治文化广场位于黄河下游著名险工“黑岗口”,它北靠黄河,南邻黑池,西接大王庙遗址,东依黑岗口引黄闸,占地面积180余亩,将法治文化与黄河文化、宋文化、开封特色文化相融合,高标准打造的黄河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游黄河开封段“黑岗口”   (作者:顾遵亚)

来到黄河岸边,看到眼前白茫茫的雪地,雾朦朦的一片,一望无际,只能看到远处有一条影影绰绰的道路,路两旁树立着大型广告牌和路灯。因为是冬季,黄河的水位很低,看不到水,看到了在黄河岸坡上标记,记载着黄河历史洪水流量及水位。1958年7月流量为22300立方/s,水位82.12m;1996年8月流量7600立方/s,水位84.30m;1982年8月流量15300立方/s,水位83.39m;2021年10月流量为(数字被积雪覆盖看不到),水位81.12m。

下车后我们与黄站长来到观景台上,站在观景台上,面向黄河眺望远处,天空碧蓝,遍地冰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多好的天然风景,如果作为背景拍出的照片一定很美。黄站长大声招呼大家快过来,在这里拍张合影照作为纪念。拍好合影后,团队人员像刚岀笼的小鸟,自由发挥各找景点拍照。李斌女士漫步在花木林里,踏着积雪,拍起了小视频,周峰老师拿着自拍设备找背景、找角度自拍,并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广场的正面有块巨石,名为“安澜石”,“安澜石”为太行红石,造型浑厚,纹路清晰,该石左上方犹如黄河源于巍巍昆仑,奔腾于崇山峻岭。右下方如同下游的黄河,横亘于辽阔的华北平原,形象地展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又像腾飞的巨龙,见证着人民治理黄河以来的岁岁安澜。

巨石的左边有一棵“福桐”树,该树为泡桐树,始建于1815年,位于黑岗口险工30坝。这棵泡桐树见证了黄河的岁岁安澜,也见证了黄河造福人民的光辉历程,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之为“福桐”。

向左看有一尊铁犀塑像,该塑像在黄河岸边,为镇河铁犀,是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河南巡抚于谦为镇降黄河洪水灾害而建,此尊镇河铁犀为原物的复制品。在黑岗口生态修复绿化工程镇河铁犀文化广场落成,铸此铁犀意在警示世人居安思危,不忘河患。铸此铁犀是为见证黄河泛滥到成为“幸福河”的光辉历程,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团体成员还在玩的尽兴时,黄站长召集大家抓紧返回,人员到齐后,看时间还充足,便询问司机从这里到“大相国寺”还有多远,司机回答说:“按照你们的时间,去“大相国寺”还来的及。”为了赶时间大家立马上车,真奔“大相国寺”而去。

游黄河开封段“黑岗口”   (作者:顾遵亚)

到“大相国寺”门前,一看时间剩余不多了,为了防止路上堵车,影响返回酒店处理事宜,就不进去了,大家在门前合影作个纪念,然后再自由的拍些照片作为留念,也证明我们到此地一游啦。

开封一行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传奇黃兴洲
    传奇黃兴洲 2024-01-18 02:17

    遵亚写这段游历是费了脑筋的,所见所闻尽为黄河历史复原,值得一游,此行不虚。

  • 碧海
    碧海 2024-01-17 21:28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