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次 迟 到 的 采 访 (作者:王 以 太)

一 次 迟 到 的 采 访 (作者:王 以 太)

魏方义是我的紧壁邻居,却从未见过,近年整理王庄村革命历史资料时,才知道他是烈士,是全村15名烈士(包括2名无名烈士)之一,他牺牲时我还没有出生呢,自然没有印象,但他的两个儿子(小名二破、三长)比我大几岁,是我小时候的偶像,解放前夕搬走了,再也没有见过。

魏方义烈士的老家是魏庄,会做生意,搬来王庄后,以剥牛杀羊开湯锅为生,头恼灵活、处事为人厚道,经营有方,生意红火,家里开有汤锅,顾客盈门。在王庄村浓厚的革命氛围里,在我党的宣传领导下,他参加了抗日斗争,以做生意为名,为党做地下联络工作,1941年2月在洪泽湖地区光荣牺牲。这些都是我后来搜集王庄革命史料时才知道的。

一 次 迟 到 的 采 访 (作者:王 以 太)

当我得知魏方义是烈士时,又想起了他的2个儿子——我儿时的偶像和玩伴。那时他们家很穷,父亲牺牲后,不久母亲也染病去世,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孤苦伶仃的兄弟俩无依无靠,饥寒交迫,衣褴衫褛,食不裹腹,寒冷的冬夜,常常钻到别人家堆放牛草的庵屋子里过夜,以秫秸围成的草庵子遮风挡雨,用铡碎的牛草埋在身上取暖驱寒。五六岁的我,出于好奇,也是想偎着他们玩,有时晚上也跟他们钻庵屋子,三个人挤在草窝里,说笑玩耍,直到母亲出来喊我回家睡觉,才不得已怏怏而别……

一晃70年过去了,昔日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现在他们过得还好吗?自打知道他们的父亲是烈士后,便有想再见他兄弟俩的打算,一是续旧,同时也想了解他们父亲的革命斗争历史,纪录烈士的事迹,丰富王庄村的革命史料,几经打听,才知他们已于解放前夕迁到占城镇的石匣村了。

一 次 迟 到 的 采 访 (作者:王 以 太)

说到石匣,又一下打开了我童年的记忆,在离我家南边不远的睢、邳、铜三县交界的一片山窝里,散落着石匣、林南、姚庄、王窝几个自然村,在我的心目中,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像是一朵盛开的山花,每个小村庄就是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美丽而香馨——王窝是我们王氏一族的老家,只是耳闻,没有去过;林南是父辈抗战时跑返避难去过的地方,落脚在当地大户人家王范理老爷家中,小时曾随母亲去过他们家一次,青砖瓦屋、门庭台阶、石榴小院、带暗锁的房门,家人和善,大奶、大婶(大叔工作在外)、二姑、飞亭对我们很好、很友善;石匣曾是商贾云集之地,和仙庄呼应,是三县交界处两个较大的农副贸易市场,粮油交易、牲口买卖、农副产品交换……市场繁荣,生意兴隆,说书的、唱戏的、卖艺的、讲五行的,人来人往,堪称山窝里的”小上海”。魏方义烈士的一个近房亲人,曾在石厘集市上“讲五行”,很有名气,人缘也好,以后便从老家魏庄搬到这里落户不走了,成了石匣人。他和魏方义烈士是本家近房,所以,魏烈士的两个儿子在父母辞世后,便投奔到他的门下,也在这里落了户,由王庄人变成了石匣人。

鉴此,为收集资料,去年底我便决定要去寻找和采访这2位烈士的后代,——我儿时的两位发小。当时春节临近,为欢度佳节,不想让他们再去回忆那不堪痛苦的往事,决定年后再去拜访。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佳节尚未到来,瘟疫不期而至,”新寇肺炎病毒”搅得天下惊恐、鸡犬不宁。全党动员,全民发动,以举国之力围剿之,一夜之间,封城封路,车停库里,人宅家中,路断人稀,中断交通,采访一事更难以成行。郁闷在家的我,只好寄希望于疫后解封之时。经万众一心全力抗击,随着春天的到来,疫情终于渐行渐远,采访的日子也愈来愈近。

机会终于来了,四月二十八日,恰巧老家有事,疫后第一次走出小城,踏上了熟悉的家乡土地,在老家里稍作停留,旋即向魏烈士后代居住的石匣进发。为此,特让侄子德文一同前往,以襄盛事,以壮其行。一路上再难看到儿时的坎坷山路、荒草沟壑,笔直宽阔的271公路把我们引进了丘陵地带的群山之中,但见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果树成林、松柏呈祥;成群的山鸡散养林中,致富的花石耸立道旁,岩畔山羊咩咩、路边闲犬游逛……一幅唯妙唯肖的画图,一派祥和太平的景象。

一 次 迟 到 的 采 访 (作者:王 以 太)

正遐想感叹间,忽然德文说:“石匣到了”。下车抬头一看,好一个石匣,一扫昔日的破败陈旧,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白墙出厦的村卫生室,座落在一片瓦房之间,走进人声嘈杂的卫生室,趋前寻问魏府家人和住址,热情的石匣人争先恐后地向我们介绍魏家情况,又指着不远的前方说,过了三岔路口小桥就到。柏油路贯通村子南北,街道整洁,行人稀少,走不多远,见一丛树阴下有几人闲聊,顿停车打听,一老人抬手指向前方:”那就是”。 德文手极眼快:”那就是”!说着径直走了过去;“那就是”,我也看到了,心里一阵激动,只见街道斜对面有两间门面房,门口挂着”锅饼”二字的醒目店招,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掀开绿色的纱门簾子,一股饼香迎面扑来,见一对年轻夫妻正在打锅饼,我们说明来意,年轻人高兴的说:”我们正是魏家,你说的魏方义烈士,是我的爷爷辈,他的两个儿子是从大王庄迁来的,老大魏云彩,老二魏云红,是我的叔伯辈,他们老弟俩常常给我们讲过去的苦日子,有时说着说着就难过的哭起来了……”。年轻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妻子一边看着自动出饼的机器炉子,一边忍不住插嘴说:“可惜两个老人都去世了”!啊!去世了?我一惊,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忙追问“兄弟俩都去世了吗?我才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大名呢”。“是的,几年前都先后去世了”,年轻人不无遗憾地叹息一声。顿时空气象凝固了一样,措手不及的我不知说什么好……。年轻人频频招呼前来买饼的顾客,妻子利落的接着自动出炉的锅饼,送进一个大篮筐里,满筐的锅饼散着香气,饼面上缀着星星点点诱人的芝麻。

我不甘心这样的结果,提出想到烈士的儿子云彩或云红家中看看,年轻人说:”你们也不必去了,他的几个孩子都出外打工了,去也没有人”。我不死心,仍希望能从他的身上得到意外的收获,于是又问他是否听说过魏方义烈士的一些事迹或传说,他摇摇头说:”不知道,牺牲的时间太久了,只知道他是烈上,家里也有烈属证,后来我曾经亲自帮助把烈士的遗骨送到碾庄烈士陵园安葬。”显然他说的安葬烈士遗骨的时间,应是在2011年石山烈士陵园建园之前,不然烈士的遗骨会就近安葬在石山烈士陵园的。

时近中午,买饼的人络绎不绝,采访只好到此为止,临走前我让德文送给他2本我去年出版的《乡事春秋》新书,请他代交给烈士两个儿子的后人,那里记有王庄村烈士名录、也有魏方义烈士的生平概况,诸如出生年月(1917)、搬到王庄后参加革命工作、系淮北解放区路东军分区行政区战士,1941.2.在洪泽县被扑后光荣就义。这些祥细情况,恐怕他们自已的家人都说不清楚,这也可算是他们的传家之宝吧。随即我们谢绝年轻人的盛情挽留,起身告辞。

出了石厘,经过比邻的姚庄,满山青石,一塘碧水,山风清凉、房舎新新,见有新开的石矿,有人说石头不值钱,但做成碑材,可就翻番百倍了。石匣、姚庄虽是山区,但却会做生意,这就不难理解兴隆的石匣大集、仙庄庙会和今天的姚庄石矿了;顺理成章也就更好理解和钦佩过去的魏家汤锅和今天的魏家锅饼了。

时间荏苒,沧海桑田 ,世界变化太快,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徬徨,显而易见这次采访来晚了,成了遗憾,回来的路上不由得又默默地自责起来……。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7条)

  • 桥下直
    桥下直 2024-06-13 08:09

    当时王庄的地下斗争和王窝的地下斗争肯定有关联,王窝学校是地委所在地,邳睢县委所在地,团结报的发刊地,只是见证的人不在了,解放后没注重这方面材料的搜集整理,

  • 王洪庆
    王洪庆 2024-03-13 22:36

    文章记载的内容写的多好啊!生动描述了当年的情景!苦日子里有浓浓的人情和英雄的传说!是积德行善的壮举,支持和期待大爷多写王庄的历史、多写圩里的历史,让历史激励年青的一代明事理、懂感恩、提干劲!

  • 静若繁花
    静若繁花 2020-05-12 14:28

    王老师笔墨有情,笺纸含香,虽未达到所愿,却是佳作送给魏家颂传,为王老师点赞!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5-10 01:29

    看了王老师的文章,我心里也为这次王老师没见到烈士的两个儿子感觉遗憾。人生无常,有些事,稍一松懈,就成了终生遗憾。不过,王师到底提前整理出了烈士的事迹并出书,这对烈士的后代和先烈也是最大的慰问了

  • 自信人生
    自信人生 2020-05-09 21:09

    时隔几十年,魏烈士的两个儿子都去世了。这次却没有见到烈士的孙辈,有点遗憾。也许魏烈士的孙辈能够知道一些情况,还是应该继续联系。向为国家解放牺牲的革命烈士致敬!

  •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2020-05-09 20:39

    古稀之年不服老,笔耕不辍写文章,为老兄点赞!

    • 桥下直
      桥下直 2024-06-13 08:09

      @采菊东篱下当时王庄的地下斗争和王窝的地下斗争肯定有关联,王窝学校是地委所在地,邳睢县委所在地,团结报的发刊地,只是见证的人不在了,解放后没注重这方面材料的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