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升钟湖,群山葱茏如黛,湖水一碧万顷。秋季的升钟湖,浑然天成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厚重的历史,沉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历久弥香。
从西河到升钟水库,再到升钟湖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短短几十年间升钟湖几经变迁,成就了“满载一船春色,平铺十里湖光″的秀美景色,美丽只是升钟湖的外衣,流淌千百年的文化才是升钟湖的灵魂。
升钟湖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就是双峰傩戏。傩戏——这个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千年戏剧,始终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双峰傩戏,戴面具,穿兽皮跳跃起舞,在升钟湖畔演绎了300年,是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生活最朴素的表达。
升钟库区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峰傩戏、店垭花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皮画、双峰山歌、保城地灯、神坝皮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根艺、柳树唢呐、西河丁缸酒(现仍保持传统制作)等便出自于此。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索取,到爱鱼善渔、亲水护水的反哺,在长期耕湖牧渔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升钟人的观念在转变,传统习俗随之潜移默化成弥足珍贵的渔家文化,创造出渔歌、渔灯、鱼拓画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鱼拓画则起源于宋代渔民们在捕获到稀奇少见的鱼种后,为了记录保存其形象,便采用了传统的拓印手法。随着时间推移,鱼拓与绘画、书法等艺术融合,逐步发展成为鱼拓画艺术。
谈到升钟湖还有一道无法回避的美食——“卧龙鲊″,用新麦子磨成面粉,用发了酵的老面作曲,用于蒸笼蒸制出来的礼馍馍,直径在35厘米上下,酥散绵软,久存不坏,这是升钟湖之外的地方不曾见过。
礼馍馍、卧龙鲊、水烫面、丁缸酒、鱼头宴、桌上八大碗、夹沙肉、龙眼肉、粉蒸肉……这些升钟湖美食文化的主要代表。只有读懂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品出它的百般滋味。
如今升钟湖成为国家级4A旅游风景区,景区内8万亩烟波浩渺,湖区风光秀丽,绿岛遍布,水清鱼肥。生态停车场,水上运动中心,美人鱼码头,6个国际标准钓鱼池,15公里环湖公路,农事博物馆,中国钓鱼文化博览馆等十个大型基础设施相继完善,打造出十个核心景点。文化内涵与承载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也成为享誉全国的休闲天堂,钓鱼爱好者的垂钓乐园,热忱欢迎全国人民来升钟湖垂钓和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