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生活寻玫瑰(作者张士伦)

——黄晓梦散文赏析

张士伦

黄晓梦是活跃在邳州文坛上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散文频繁地出现在《读者》《辽河》《岁月》《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西安晚报》《语文天地》《徐州日报》等十多家文学杂志及网络文学上。2018年1月,她的散文、诗歌等作品被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优秀作者奖;2018年12月,她的散文《怀念父亲》在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中荣获金奖;2019年1月,她的散文《槐花香飘运河堰》在 “运河文化带  建设新邳州”全国诗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9年12月,她的散文《悠悠邳州  灼灼文明》在 “践行三新  守护文明”主题征文中荣获三等奖;2020年11月,她的散文《梦的地方》荣获《世界汉语文学》优秀作品奖;2020年12月, 她的散文《惜粮的重量》在首届青年文学家文学大奖赛中荣获散文组特别奖;2023年3月,她的散文《母亲》在“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23年4月,她的散文《水之韵》荣获“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二等奖……

我和黄晓梦并不熟悉,去年在一次青年文友聚会上,我受邀参加,第一次见到了黄晓梦。通过交流得知,她是炮车中学高级教师,带高中语文,负责学校的宣传,主编校刊和运河文化读本,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古风、古文、散文、散文诗、新诗、日记,约450万字,著作《挹秀集》、《握住阳光》。她的文学创作都是在忙完份内工作后,夜深人静之时,才开始在键盘上敲出的。

一篇散文能在全国获奖,我对她真是刮目相看。《散文选刊》刊物,我是长期定阅的,每年开展的征文竞赛,我都参予,只在九十年代,我的一篇《小镇早市》获了个优秀奖,我深知一篇散文在全国获奖,实在是不容易。

由于对黄晓梦的关注,只要她发表的作品,我必看。早就想对晓梦老师的散文,写一点读后感,怎乃身体一直多病,最近腰突严重,尊医所言,不能久坐,断断续续,费时多日,写出点读后感,与晓梦老师共勉。

在文学创作的文体中,不论是小说家、诗人、评论家,都不时有散文发表。因为这种文体边界宽泛,自由率性真实而又有感而发的文体,它所倾诉的人与事,距离人民的生活特别近,或特别熟悉的一种文字表达。有人称散文是文学题材中的玫瑰,看着喜,闻着香。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家,具备了小说家的天赋,浸透了诗人肤体,才会进入作家的高速公路。

在记忆中寻找。从晓梦发表的散文来看,她生活在苏北农村,她的作品大多取源于农村生活。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乡村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记忆。挖掘、抢救 、追记,拾起淹没在岁月中的乡村记忆,是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墨迹。

生活的轨迹,特别是逝去的中国农耕文化的轨迹,经过那段生活的人们,静心而思,看得见,摸得着,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但要在那段生活中,提炼出美的一页,把多彩绚丽场景诉说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要有敏锐的眼光,热爱生活的情愫,独特的审美观点,才能献给读者具有丰富营养的文化大餐。

在记忆中寻找,她把那种博大精深的父爱,在《永远的父亲》中展现;她把农村妇女淳厚而善良的光辉形象,在《母亲》中诉说。她写姑母,写表姐……写她熟悉的人和事。在熟悉的人与事的笔下,黄晓梦总把那些小情调,反映了大格局;小场景,反映了大背景;小事件,反映了大品德的呈现给读者,这是晓梦老师散文中难能可贵的笔法。

在寻找中提炼。散文创作,形式不拘,有的借景生情,以议为主;有的见景有感,以描写为主;有的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有的景融交汇,夹叙夹议;有的顺其自然,移步换景等等不一而足。不论何种写法,必须学会在寻找中提炼出最感人、最能引人入胜,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个场景。黄晓梦在她的每一篇散文中,注意到生活把最感人的那个场景提炼出来。她在《悠悠邳州  灼灼文明》中,写了拾金不眛刘女士,带病工作的石医生,热心公益的记者等等,这么多好人中,她没费过多的笔墨,唯一碰到一女子,吃桃,进入了她的文中。她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坐在那里吃桃,身旁放一塑料袋,把桃皮、桃核放在塑料袋里,吃过之后,拎起塑料袋放在垃圾桶内。这本来是小事一桩,但在这篇小散文中,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真是一滴水见世界。这位女士,折射出她注重环保,体谅清洁工的劳苦,也从侧面反映了邳州人民的文明行为。《枫之韵》这篇小散文,是以散文诗的笔法,以景以思以情地娓娓道来。这篇散文,足见晓梦老师散文创作娴熟。她以枫为线索,展开了联想,从枫联想到为农脱贫的韩立、枫与书画的渊源、枫与爱情的关系、枫与老年的风景线等等。《水之韵》这篇散文,她把银杏树的绿意写到夏天,秋天,冬天,写出了银杏树的气韵悠长。读后,如看一幅画,如诵一首诗,如唱一支歌。这种提炼,这种联想,既庄重又有趣,既恰当又美妙,读后给人一种补充和满足感。

在提炼中完善。人民是文学接受和评判的主体,人民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而且是文学创作的价值旨归。再深刻的思想价值,再精妙的艺术创造,离开人民的鉴赏和接受,最终将会被历史摒弃,注定没有生命力。

一篇好的散文,选定了场景,选好了事件,选准了人物,那就要在完善上下功夫。《永远的父亲》中,父亲那种不辞劳苦的持家,关爱子女的博大胸怀。如没有典型事件,这位父亲高大的形象很难在读者中引起共鸣。她在最后一段里,给读者以莫大的振撼。晓梦的祖母活到96岁,可谓高寿。这种高寿是由她父亲的孝心得来的。祖母病了,为了照顾母亲,她父亲在祖母床前放张小床,以方便照顾老人。祖母病重时,痰咳不出来,她父亲嘴对嘴地帮助母亲吸痰。读到此处,真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一个伟大的父亲,站到每个读者面前。这是一种大爱,这是一种孝的传承,这是中华文明传承!这篇散文,我称之为孝道的千古绝唱。

晓梦老师的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短小精粹,她发表的散文作品,大多是千字文,也是现在提倡的微散文。字数少,但写的精,难度是大的。邳州业余作者姬传秀一篇散文《袜子》只有八百多字,写的寓意深刻,短而精,被《雨花》采用,并被评为年度优秀散文。现在有的业余作者,下笔就是几千字,有的近万字,显得大而空,废话连篇,读者瞄了两眼便不看了。我国历史上短文流传千古的枚不胜数,《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只有221个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318个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只有370个字。如何把握短,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短,必须去掉废话;短,必须一滴水见太阳;短,必须一字值千金;短,必须真而不是假;短,必须以一当十;短,必须寓意深刻。在短散文中,晓梦老师已做的很好,但有的散文,略显冗长,还可以精短点。

晓梦老师,带高中语文,基本每天都是两节课,连周末也不例外,加上备课、批作业、值班、编校报、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各种作文大赛,做视频号、抖音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她的创作,只能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如果给她适合创作的工作环境,我想那将是如鱼得水,晓梦老师将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掰开生活寻玫瑰(作者张士伦)

作者简介: 张士伦,笔名云河、石轮,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曾任第三届邳州作协主席,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李文祥
    李文祥 2023-08-27 16:34

    黄晓梦老师是我们《青年文学家》徐州作协主席,其诗歌,散文都是我们理事会必须拜读学习的佳作,每次都能从佳作中得到启发,彰显爱国爱民情怀,激励学子进步,充满正能量。

  • 岁月传奇
    岁月传奇 2023-08-26 23:29

    黄晓梦老师无论是散文还是诗都堪称精品。句句浓情,字字千钧。是邳州作家中的姣姣者。重量级别的女作家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3-08-26 10:55

    为两位老师点赞,向你们学习!赞赞赞赞赞赞

  • 今夕何夕
    今夕何夕 2023-08-26 07:35

    黄老师的散文情景交融温润纯净妙笔生花独树一帜,张老师的赏析高屋建瓴,全面精准,引人入胜,老窖飘香,既为读者打开了散文赏析的一扇窗户,又为读者指引了一条散文创作的路径,两位老师的文章都让人开卷有益口齿生香,不知不觉,日已西斜,乐而忘返矣!

  • 听,静语
    听,静语 2023-08-25 11:23

    梦姐就是我的榜样赞花

  • 京生
    京生 2023-08-25 10:38

    为作者和黄晓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