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记古黄河水利工程续(作者:胡惠有)

一条大河波浪宽——记古黄河水利工程续(作者:胡惠有)

沿着古黄河两岸漫步,

让人倍感惬意。

用摄影爱好者张晓明老师的话说,

古黄河让人百看不厌。

近年来,我俩多次沿古黄河采风,

每到一处,都会流连驻足,不忍移步。

张先生是在职教师,不像我退休赋闲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每次行前,我们都会拟定一个主题,面对美景有所取舍。完成了古黄河桥梁、闸坝的拍摄计划,已近暑假,张先生要去广州探亲,我们相约,秋后再来拍摄两岸农田的丰收场景。

转眼之间,立秋将至。“秋,禾谷熟也。”想到田里的水稻该扬花了,我决定不等张先生回来,自己骑电动车先去“踩点”。

洋河新区古黄河风景,当数洋郑路以东的河段最美。大河左右,林果万亩,稻梁千顷;长堤上下,杨柳摇曳,鸥鹭蹁跹。虽是盛夏,两岸的绿色仍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站在河堤眺望绿油油的稻田,我想起了王述道先生的一首新诗《绿野行》:

黎明即起野田巡,

水绿秧肥满目新。

蛙鼓蝉鸣交响乐,

声声赞颂拓荒人。

我想,“声声赞颂拓荒人”,该是诗人的真情表达,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心声。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记古黄河水利工程续(作者:胡惠有)

记忆中的抗旱斗争

过去,老洋河人把古黄河称作废黄河,把古黄河中泓称为“黄河底”,一个“底”字,形象地揭示这是一条见了底的废河。建国初期,废黄河河床干涸断流,中泓仅剩少数几个水塘。

废黄河是出了名的地上“悬河”,为了防止汛期洪水溢过河堤,在堤外又筑了二道堤,河堤高出两侧地面近8米,外水无法自流排入。两堤之间的河滩地,宽3-8公里,地势高亢,全靠雨水滋润。河滩的旱灾频繁,大旱平均两年一次,小旱年年有,所以,抗旱成了河滩地上最重要农事。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到黄河底参加抗旱保苗。我们用从家里带去的脸盆,到“大鬼塘”端水浇山芋苗。“农民伯伯”则用水桶挑水,一些不像社员的人也来了。这次群众性的人海战术,保住了那年的秋季作物。

1966年6月,泗阳县副县长李晋隆、洋河公社副主任胡继昭带领技术员尹长柱等人,参加淮阴地区打井学习班,掌握了打井技术。同年,成立泗阳县井灌办公室,组建专业打井队,首先在洋河公社的三葛大队试打2口、西门大队试打4口机井,获得成功。

1966年-1969年,是泗阳县第一次打井高潮,全县共打机井513口,其中,洋河、仓集、郑楼三个公社打井最早、最多。洋河的西门大队、三葛大队,仓集的学校大队,郑楼的陈圩大队,都是当年泗阳县井灌示范点。直到1992年,洋河镇还有60眼井在灌溉农田。

《泗阳水利志》的作者、水利专家王维崇先生对我说:“洋河西门的尹长柱同志是泗阳县的打井专家,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没有人能超过他。

1972年,泗阳县在郑楼公社大碾大队(今郑楼运河港产业园古城居委会)兴建大碾电灌站。此站为灌溉郑楼公社黄河滩高亢地区4万亩农田,并分送洋河镇无水源地区而兴建,装机5台套275千瓦,设计翻水能力2.5立方米每秒,投资30万元。但因设计有误,建成后仅能灌溉郑楼公社河滩地6000亩左右,没有实现向洋河镇送水的计划。

废黄河的治理开发

洋河地区的废黄河治理始于1958年,主要是开垦滩地,植造防风林。

时任宿迁县委书记李柏通过调研发现,废黄河滩地表面虽为飞沙土,但底层土壤却适合栽植果树,提出了建设“苹果黄河”的构想。在果树专家指导下,南蔡、洋北等公社在废黄河滩地建成了大片的梨园、苹果园,因而留下了“苹果”和“果园”两个村名。

仓集公社学校大队土地资源丰富,但多是黄河荒滩,往往“守着土地饿肚子”。1963年,大队组建果林队,开辟了300多亩果、粮套作的果园。1966年,学习泗阳棉花原种场的经验,在黄河滩茅草地上,从两三里路外的汪塘搬运汪淤造田,用了五年的时间,造了300亩高标准“大寨田”。

在“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废黄河沿线各大队你追我赶,垦荒造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黄河荒滩再无闲田。

1975年,宿迁、泗阳两县全面整治废黄河。疏浚中泓,两侧筑子堤。整治后的洋河新区段中泓底宽分别为:洋河桥上游100米、洋河桥至赵圩桥120米、赵圩桥下游60米。1993年,泗阳县政府在郑楼兴建了陈圩漫水闸,拦蓄水深为2米,洋河新区段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景象。

新时期的丰硕成果

看着波光潾洵的古黄河,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新时代的古黄河,颠覆了这千古名句形成的黄河印象。古黄河的水,是从京杭大运河送来的长江水。

2011年,宿迁市兴办“运南灌区”改造工程,新建“运南干渠”。运南灌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江水北送工程”的配套工程,运南干渠的渠首在刘老涧水利枢纽上游3公里的张圩。从运河调来的“长江水”,经张圩取水闸自流到洋河镇卓码村的古黄河大堤下。卓码村设有提水站,6台大功率轴流泵把水送入古黄河。古黄河古城段橡胶坝建成后,上游河段可保持4米水深。

悬河有悬河的好处。2016年起,五河分洪闸、梁庄节制闸、陈圩节制闸相继建成,27.7公里的古黄河洋河新区段形成三级水位,河水通过两岸的涵闸能向两岸城乡自流送水。

一条大河波浪宽——记古黄河水利工程续(作者:胡惠有)
站在古黄河堤岸上向对岸眺望,你总能看到一组组水工建筑,蓝顶白墙的是排涝站房,站房旁矗立着高压电杆,站房一侧,是带栏杆的门型灌溉涵洞,这样的组合大约一公里就有一处。涵洞的闸板可以升降,根据农事需要自由调节流量;排涝站可以随时起动,将雨季农田积水及时排入古黄河。

收回目光你会发现,自己站立的此岸,眼前或身后也有这样的建筑。这些涵、站,与高标准农田的沟、渠配套,形成万顷良田的排灌水网。有了水的滋养,洋河新区形成了酿酒原粮、精品果蔬、有机稻麦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新时代的梦里水乡

古黄河的水是宝贵的,它没有白白流入大海,不仅浇灌了洋河的万项良田,还滋养了洋河城区的悠悠水韵。

洋河爱情公园内的古黄河大堤上,有座“康居闸”,建于2013年11月,是“宿迁市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顾名思义,修建康居闸,是要让洋河人民安居乐业、健康生活。

康居闸是太皇河的源头。太皇河上游是古黄河爱情公园里的小桥流水,从洋河大道桥下流过后,又成了洋河新区的生态景观,河水清澈见底,桥梁千姿百态,河岸桃柳成行……

太皇河流域,集聚了洋河如东中学、洋河初级中学、洋河实验小学和中加幼儿园,今年秋季,宿迁市新时代中专将迎来第一届新生。太皇河流域,建成了新城名苑、金德花园、苹果小区、洋河上郡等居民小区,这里是洋河新区最大的居民集聚区。太皇河涵闸建成后,河面波光粼粼,两岸景色迷人,将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居民休憇的好去处。

2015年,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2019年,景区为提升品位,兴建古黄河引水工程。在古黄河酒家路桥上游南岸,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那就是洋河酒厂景区景观河的渠首——“酒厂闸”站房。清澈的古黄河水,从这里通过地下涵管流入景区各景点,使神秘的洋河酒文化旅游区充满了水的灵气。

洋河酒厂的景观河水通过地下涵管穿过中大街,注入拦满河(又称平安中沟),再通过拦满河对拦马河、二道中沟等城区河渠进行生态补水,形成清水绕城的悠悠水䪨。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古黄河在洋河人的心中,是美丽善良的母亲。黄河水滔滔,像母亲的乳汁,浇灌了万顷良田,滋养了千年古镇。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