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周期率” 勿忘“人民监督” (作者:周 波)

六十五年前的《延安归来》-嘉禾收藏-嘉兴故事
说到“周期率”,国人们并不陌生,无论是阅史书,还是看电视,都载有过这段佳话。

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7月4日下午,毛主席邀请黄炎培到家里作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毛主席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

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稍顿……

黄炎培继续说: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说到此,黄炎培看到毛主席神情专注,很激动。

话锋一转,慷慨激昂:“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这一席耿耿诤言,掷地有声。

毛主席当时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短短的五天访问,对黄炎培来说,真是满载而归。7月5日,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到机场送行,大家依依握别,12时50分,黄炎培飞离延安返回重庆。

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一个新的起跑点上前进了。他到处作报告,讲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还在很短时间中,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出版。初版两万册,几天内就抢购一光,成为大后方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