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邳州书《兰亭帖十三跋》(作者 :崔学法)

赵孟頫邳州书《兰亭帖十三跋》(作者 :崔学法)
 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应该是邳州书法界值得纪念的日子。七百零二年的今天(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元代划时代的书法家赵孟頫,在邳州为中国书法史上宝塔尖上的绝品——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写跋,于是书法史上另一件绝品《兰亭帖十三跋》问世了。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即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序文手稿。其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与颜真卿《祭侄季明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法帖。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回长安复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翼赚兰亭”。
唐太宗获得《兰亭序》真迹后,遂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又命虞世南、禇遂良、欧阳询各临写数本,并以欧阳询摹本摹刻上石。后真迹陪葬昭陵,存世唐摹墨迹以冯承素双钩“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欧阳询临刻之“定武本”。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水晶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宋朝灭亡后,赵孟頫归故乡闲居,后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博学广识,才气横溢。他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老,可谓集艺术、学术于一身的全才。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赵孟頫这次题跋的《兰亭帖》是唐太宗让欧阳询临刻的“定武本”。唐太宗得《兰亭序》真迹后,命欧阳询临摹并摹刻上石,拓赐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中途病死,石弃于杀狐林。后石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置义武军,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石刻被称为《定武兰亭》。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赵孟頫时年五十七岁。这年九月,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天台僧人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赵爱不释手,从独孤长老处“乞得”,带去大都。同舟的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此次北行,赵孟頫在舟中历时一月有余,旅途无事,得以赏玩两本《定武兰亭》,并对“独孤本”时时展读、临习,颇有心得,先后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赵孟頫邳州书《兰亭帖十三跋》(作者 :崔学法)
 赵孟頫在《兰亭序十三跋》中明确记载:“第四跋:河声如吼,终日屏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题。”意思是:滔滔河水湍好像在怒吼,整日静悄悄的没有人共语。要不是伴随此卷时时展观玩味,如何得以消磨漫长的时日。所以每日都要打开欣赏数十次,所得到的收获实在是不少。二十二日在邳州北题写。
“第五跋: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号东屏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意思是:昔日的人能够得到数行古代的碑刻,专心的学习,便可以名扬后世。何况《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如果不断的苦学习,何愁不能达到超越别人技艺呢?不久前听闻吴中地区北禅之主的僧人,名字叫正号东屏,有一卷《定武兰亭》,是他的师傅晦岩照法师所珍藏的。我想去向他借来欣赏却不能。一旦我得到独孤长老的所赠,喜悦的心情真是可想而知。独孤长老与东屏和尚相比,贤能与品德相差的竟是如此之大。二十三日将要路过吕梁停船时题写。
看来十三跋有两跋是在邳州境内的泗水河道中所写的。第四跋在“邳州北”,应该是当时邳州治所下邳古城北今崌山西的泗水古河道写的。流经此处的泗水,旧时邳州府与徐州府交界在今徐州东吕梁山的吕梁洪,“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说明还没有过吕梁洪,还在邳州境内。明朝永乐年间开始,扒黄河、凿吕梁,在此之前,吕梁洪下面水流湍急,所以舟行很慢。
今年“中国书法协会”正式命名邳州万“中国书法之乡”,看来乃千载底蕴,非一日之功。宋米芾知淮阳军(宋改邳州为淮阳军),留下大批真迹,明文徵明子文彭在邳州大运河写成中华百帖之一《千字文》,今存济南博物馆。董其昌亲来邳州为下邳书“彤华宫”匾额。华夏书法之钟灵,独秀于邳,邳州之幸也。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3-18 01:24

    为我大美邳州有这么多文化古迹而自豪!也为崔学法老师喝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