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风采:老队长王洪昌实干兴业,实业兴队的故事(作者:王以太)

百姓风采:老队长王洪昌实干兴业,实业兴队的故事(作者:王以太)

“空谈误国,实业兴邦。”这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救国于危难之时、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响亮标语。江苏海门的末代状元张謇看透官场败北,毅然辞官回乡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从而使南通成为实业兴邦的典范。2006年我在南通旅游时,曾看到老纺织厂的原型,种植蚕桑的田畦,仍保留至今,教育后人。我们王庄村也有一位实干兴业、实业兴队的典范,作为一名队长,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亲力亲为的干劲,把一个无人愿去当队长的穷队,打造成一个农业发展、副业兴旺的全县第一、全市出名的富队、强队。他就是全市著名企业家、金字“香樟”面粉品牌创造者、“洪昌面粉厂”的王洪昌厂长。

王洪昌,邳州八集镇王庄村人,身材魁梧,声音宏亮,虽已年届古稀,但仍如年轻人那样的事事实干、处处亲为,一身有着用不完的劲,他虽然语言不多,但那不服输的精神、使不完的干劲都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了。

他的创业历史能够写一部长篇,他的不屈精神可以教育世人、更应该流传后代。

房亭河养植,应该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在房亭河畔的王林庄前,筑棚而居,日出而作。水里养鱼吓,河滩喂鸭鸡,圈中有猪羊,树上鸟雀啼,这里成了他的养植小王国。睡倒身子干了两年,正当快要喜获大丰收的时候,天災人祸接踵而至,一场大雨,洪涝遍地,加之上游宝穴客水不期而至,三者叠加效应,汹涌的洪流把他的养植厂席卷而去,几年的心血顿时付之东流……面对残酷的现实,欲哭无泪。虽然没能收到养植业的真金白银,但却打造铸就了一身不屈的性格一一精神上的一桶金。此时受到沉重打击的洪昌二叔没有倒下,而是揩干净身上的泥水,收拾起简单的家当,背起行囊,转战到新的战场一一开面粉厂。

从养植到工业,隔行如隔山,他不怕!利用本来的农具加工厂的厂房,描准行情,亲自下乡收麦子,日夜吃住在厂里。业精于勤,几年工夫,厂子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壮大,高大的厂房、宽大的办公楼、宿舍楼,伫立在跃进河畔,创造了”香樟”面粉名牌,被人们视为奇迹。

当然这是奇迹!这个奇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不服输的顽强性格的奋斗果实,是他在过去长期工作的磨练中积垒起来的经验。不信?那就来听听他当生产队长的故事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大家都很穷,王庄六队长期没人愿意当队长,集体活没人管、没人问。那怎么行呢?洪昌二叔临危受命,挑起了六队队长的担子。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不长时间里,就把六队烧得兴旺起来了。

第一把火:割麦打场。

成熟的麦子好割,集中力量,几天就拿下来了。麦子进场,山一样堆在那里,没有机器脱粒,全是人工打场,用牛驴拉上石碌碡,在场上一圈圈的转来转去打麦子。早上把麦子取开散在场上凉晒,中午趁热套上性口,拉上石磙子,在麦场上轧了一遍,翻过来再轧一遍,然后便是起场、堆麦、扬场……一天打一场,天气好至多打2场,等全部打完,一个多月就下来了,若遇上阴雨天就更麻烦了。然而新上任的王队长有的是办法,他向大队保证:一个星期打完场。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立下的军令状。说干就干,他把全队劳动力分成两班,轮流上阵,妇女及能干活的半劳力全部出动打下手,运麦、铡麦、摊场、翻场、起场、扬场、入仓,一环扣一环,换人不换场。牲口轮流使用,麦场不闲着,全体劳力夜以继日,干在场上,睡在场上。苦干实干加巧干,硬是在一个星期内把全队小麦打完入仓,喜的大队王立运支书在大会上高声表彰,报到上级成了先进队长。

第二把火:栽稻插秧。

收麦后,抢种麦茬稻的时令性很强,栽晚了连穗都长不出来。水、是插秧的第一要素,没有水就插不了秧,种不了稻。你别看王队长文化不高,但他会抓主要矛盾,打坝蓄水。有一次水头来的猛堵不住,蓄不了水,几次失败后,他的犟劲来了,”扑通”一声跳到水里,用他的身躯挡住激流,其他人荒忙拿来木板树枝挡住,填土加固,才堵住流、蓄上水,终于解决了用水问题。

下一个问题又来了,运秩苗,秧苗连水带泥很重,两个人抬一捆,摇摇晃晃向地里送。那样的慢速度根本供不该求。他急了,鞋子一脱,挽起袖子下来了,人家是两人抬一捆,他过来则是一胳膊挟一捆,一个人挟上两捆送向地里。在他的带动下,这一个个难题全部迎刃而解,麦茬稻顺利栽插完毕。

第三把火:大兴副业。

大 搞农业解决了肚子问题,作为队长他又把眼光投到了钱袋子上面,三思而定:办小厂、兴实业。

那时还没有外出打工一说,他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社员大搞副业,挣外块钱。

首次行动,不敢造次。他遵循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原则行事。首先组织妇女生豆芽、做豆腐,这个简单易行来钱快,找两个牢靠的半劳力卖豆腐;结合我们处在棉区,因地制宜,于是他又组织从事轧棉花、弹棉花一条龙生产。既解决了棉花加工问题,也解决了群众做棉衣棉被的实际困难,同时又从中赚了加工费,一举三得,何乐不为!生意越做越活,路子越走越宽。八十年代,群众有钱了,又兴起了盖屋风。他抓住这一点,立即组织劳力生产水泥棒,生产水泥棒技术含量低,简单易学。看看就能上手,离八集水泥厂又近,原料不缺,工艺简单,并且这是盖屋必不成少的材料,而木质棒量少价高,远不如水泥棒便宜,好消售,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甚至有时供不该求呢。

这几招真叫他抓到点子上了,三把火一烧,很快六队的副业全面开花,初步改变了六队的落后面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得到了社员的赞扬,引来了邻队的羡慕,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可惜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集体企业遇到了寒流。在分田到户的影响下,大队顶不住了,生产队更束手无策,不久集体企业就先后解体了……直到前天闲聊时,他还埋怨大队当时没能顶住,不然发展到今天,我们也不会比他们江南差。其实对他个人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件好事呢?你看他出来后,很快本身就搞起来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房亭河养植,才有了“洪昌面粉厂”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也才有了”实干兴业,实业兴队”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