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神”老马的传奇人生 :文/黄海昇

“蒜神”老马的传奇人生  :文/黄海昇

老马这个人究竟叫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也无需知道。知道姓马就OK了。老马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他特别的喜爱吃大蒜,几乎到了痴迷忘我的境地。倘若有人在他面前敢说半句大蒜的坏话,他就立即跟人家拼命,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都觉得老马这人儿是不是被大蒜这个千年老妖诱惑缠身,迷离了五窍勾去了魂魄,病的不轻,入戏太深。

表面上给人印象的老马像个文化人。细长条的大个头大手大脚的;腰弯驼背且小腹凸鼓,外形如同龙虾;高挺的鼻梁上挂着副近视眼镜;嘴稍微大了些,在五官的排列上不协调,有点难看。皮肤铁黑深红皱巴巴,说话尖声细语的满口的娘娘腔,跟人说话点头呵腰唯唯诺诺,举手投足言语举止像个宫廷太监。

一天三顿饭,必须有大蒜。不然,则不动筷子,抓耳挠腮的不知所措就是不愿意吃口饭,宁愿肚里咕噜咕噜的叫唤,也无动于衷。别人喝酒炒几个可口的下酒菜,而老马自个喝酒只需两头大蒜即可喝得啧啧有味。那个刚刚剥皮的蒜瓣,丟入口中细嚼慢咽的品尝个中辣辣的滋味,俨然就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味蕾享受。大蒜和白酒的酒精混合,无论在口腔还是胃里都是辣的难以忍受,而对于老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可能是从小就有吃辣子习惯,多年的修炼,练就成耐抗辛辣刺激顶高级别高手中的高手!

只因有此特别的怪癖嗜好,认识老马的人很多,也算是个妇孺皆知的社会公众人物了。

有一件老马引以为豪风光无限的往事,至今他还是逢人必讲逢人必说。那是他这辈子干的最为炫耀的事,应该写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硕士(MBA)专业的教科书中优秀市场营销学实战案例。

那是在一九九七年收复香港前半个月头,刚刚二十出头新婚不久的老马,帮助他的亲大爷收购大蒜的传奇故事。

二十多年前,国人几乎没有消费大蒜的习惯,都是以出口外贸为主导。九七年光景不错,可谓是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挖蒜期间是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蒜农观赏收到家的大蒜是个头大而饱满,蒜瓣紧凑外皮厚实,叫人欢心鼓舞喜悦,仿佛就要淌洋在花花绿绿的钞票海洋哩!

老马的大爷的收购点设在一个省道边的空旷地,搭的是帆布大帐篷,周围没有建筑物,很是醒目招眼。是南路蒜农方向到北面大集镇市场卖蒜的必经之路,一般都是不停留,径直往北而去。因为北面大集镇的大蒜收购点较多也集中,到那儿卖蒜有选择余地,并且价格也高。哪个傻子肯愿意非要半路停下了卖给他呢!

干得头几天没有收不到一头大蒜。原因出在哪儿呢?价格可是跟北面的大集镇标出的一模一样呐!不应该呀?这儿距离北边大集镇大蒜市场不足十里地,为何都爱舍近求远?经过一番琢磨后,爱动脑筋的小马顿悟了,终于找到其中原由所在。

于是乎,在一个天蒙蒙未亮的清早,小马用白色粉笔在蹭黑的黑板招牌上,写出六个秀美雅致漂亮的行书大字“收购精品大蒜”,下面标出的每一级价格都高出北面大镇大蒜市场的三到五分每斤。

此招一出,果然奏效。停下来卖蒜的车逐渐多了起来,都想在这儿出售了。既然收的是高价精品,就丝毫不能马虎大意,必须袋袋上架子过筛,把刀伤、散头、霉变、绿头、糖化等残次蒜剔出来不要。别看老马是近视眼,次品蒜躲不过他的法眼的。因是价格偏高,热情服务,诚信厚道,回头客较多,卖过蒜的还帮助介绍亲朋好友前来卖蒜。好的口碑就有好的买卖,不足十天就把偌大的帆布棚垛的满满的没有余地。

这时,小马的大爷和大娘却不干了,他们是有充足的闲余资金,但是对于收购大蒜是棒槌吹火一窍不通,啥也不懂啥也不知。但是二老知道侄子买的蒜是高于北面大蒜市场价格的,心里跟明镜一样,拉到那儿去卖,是绝对要赔钱的。至此,大爷大娘就天天埋怨天天吵骂这个让他们倒霉亏钱的熊孩子。

一开始,小马细声慢语地耐心解释,反反复复的说收这样的好蒜是卖给走火车皮的大货主的。更遭到大爷大娘的极度愤懑,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儿,你有这个能耐?你给大货主提鞋人家都嫌你手脏,把牛吹上天吧!瞎充六个手指头,就恁能儿!

因是天天吵天天闹,他是一张嘴抵不过两张嘴啊!老马天生就是个慢性子,做啥事都是比别人慢半拍,加上心急上火,导致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了,失语了。

“蒜神”老马的传奇人生  :文/黄海昇

回到家跟媳妇说道说道罢,头发长见识短的新媳妇也唠叨他净干冒险事,让大爷大娘不挣钱罢了还要赔钱。瘦驴拉硬屎–瞎逞能,打工就该干䞍活吃䞍饭(不动脑子,老板安排干啥就干啥。)

这下子完犊子了!三比一,三张破嘴对付你一张慢嘴,看你怎么办?

临近六月末,大蒜行情价格稳中上涨,小马就带着半袋的样品蒜,骑着自行车赶到老家一个收蒜大户的堂叔那儿。一顿好言美语夸赞自个的蒜,的确收的都是精品蒜,乞求堂叔就是不赚钱保本也卖给他。能不赚钱吗?只有小马心里清楚喽!当然是随行就市加上精品好蒜。也是机缘巧合,堂叔正愁着买不到好蒜,火车皮已经订好,必须七月初就得装车发往广州,当即拍板成交。

回家后,脑瓜子灵光的小马就撺掇媳妇回娘家去,向开家具店哥哥筹借资金,把收购的大蒜从大爷大娘手中原价买下来,自个儿赚差价。但老实巴交的媳妇敷衍了事回了趟娘家,却空手而归。这个女人是不愿去也不敢去冒这个风险,还有惧怕宛如母老虎般的嫂子的淫威刁难,未敢提借钱这码子的事。哎!没有发财的命啊!看着快要到手的钱就是赚不来呀!

收复香港的当天下午,本家堂叔就带来一辆货车,很满意地把整棚子的大蒜买走了。现钱交易,除去袋皮人工吃饭开支花销,净赚近一万元。小马只领到包括值夜班在内的不多不少的二百五块钱的工资(当时用工一般是十五块钱一天。)

忙碌十几天就为了这儿“二百五”,是巧合!还是天意!还是……

从此以后,“蒜神”这一美称也就流传开了!

小马这一招叫“出奇制胜”,是个险棋。不管是行情好差,都得保证自己买的货质量是最好的,要有独特的卖点才能抵抗风险。掌握行情中价格的变化规律,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毫不吝惜地抛售产品,另辟蹊径开发别的销售渠道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如今,当年意气风发的小马也成了饱经岁月沧桑的老马。二十多年来,老马也是乐于接受,并且享受着这个美称。也只有他配得上这个绰号,因为大蒜在他的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不喝水不吃饭,就是不能不吃大蒜。吃蒜已经成瘾,浑身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但老马仍然我行我素不管他人感受,照吃不误,深陷其中。活到老,吃到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一个活脱脱的不入大流、既叫人喜又叫人烦的“蒜神”老马也是一种活法。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黄海昇
    黄海昇 2022-12-09 18:31

    “蒜神”老马的传奇人生
    文/黄海昇

    老马这个人究竟叫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也无需知道。知道姓马就OK了。老马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他特别的喜爱吃大蒜,几乎到了痴迷忘我的境地。倘若有人在他面前敢说半句大蒜的坏话,他就立即跟人家急的拼命,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都觉得老马这人神经兮兮,怀疑是不是被大蒜这个千年老妖诱惑缠身,迷离了五窍勾去了魂魄,病的不轻,入戏太深。

    表面上给人印象的老马像个文化人。细高条的大个头大手大脚的;腰弯驼背且小腹微凸,外形如同龙虾;高挺的鼻梁上挂着副近视眼镜;嘴巴稍微大了些,在五官的排列上不协调,有点难看。皮肤铁黑深红皱巴巴;说话尖声细语的满口的娘娘腔;跟人说话点头呵腰唯唯诺诺;举手投足活脱一个宫廷太监。

    一天三顿饭,必须有大蒜。不然,则不动筷子,呈现抓耳挠腮的不知所措模样,就是不愿意吃口饭,宁愿肚里咕噜咕噜的叫唤,也无动于衷。别人喝酒炒几个可口的下酒菜,而老马自个喝酒只需两头大蒜即可喝得啧啧有味。那个刚刚剥皮的蒜瓣,直接丟入口中细嚼慢咽的品尝个中辣辣的滋味,俨然就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味蕾享受。大蒜和白酒的混合,无论在口腔还是胃里都是辣的难以忍受,而对于老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可能是从小就有吃辣子习惯,多年的修炼,练就成耐抗辛辣刺激顶高级别高手中的高人!

    只因有此特别的怪癖嗜好,认识老马的人很多,也算是个妇孺皆知的社会公众人物了。

    有一件老马引以为豪风光无限的往事,至今他还是逢人必讲逢人必说。他说那是他这辈子干的最为炫耀的事,应该写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硕士(MBA)专业的教科书中最为优秀市场营销学课经典实战案例。

    那是在一九九七年收复香港前半个月头,刚刚二十出头新婚不久的小马,帮助他的亲大爷收购大蒜的传奇故事。

    二十多年前,国人几乎没有消费大蒜的习惯,都是以出口外贸为主导。九七年光景不错,可谓是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挖蒜期间是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蒜农每看到收获到家的大蒜是个头大而饱满,蒜瓣紧凑外皮厚实,叫人欢心鼓舞喜悦,仿佛将要淌洋在花花绿绿的钞票海洋自在!

    小马的大爷的大蒜收购点设在一个省道边的空旷地,搭的是帆布大帐篷,周围没有建筑物,位置很是醒目招眼。是南路蒜农方向到北面大集镇市场卖蒜的必经之路,滑滑地段,留不住人。卖蒜的一般都不停留,径直往北而去。因为北面大集镇的大蒜收购点较多也集中,到那儿卖蒜有选择余地,并且价格也高。哪个傻子肯愿意非要半路停下了卖给他呢!

    干得头几天收不到一头大蒜。原因出在哪儿呢?价格可是跟北面的大集镇标出的一模一样呐!不应该呀?这儿距离北边大集镇大蒜市场不足十里地,为何都爱舍近求远?经过一番琢磨后,爱动脑筋的小马顿悟了,终于找到其中原由所在。

    于是乎,在一个天蒙蒙未亮的清早,小马用白色粉笔在蹭黑的黑板招牌上,写出六个秀美雅致漂亮的行书大字“收购精品大蒜”,下面标出的每一级价格都比北面集镇大蒜市场的每斤高出三到五分。

    此招一出,果然奏效。停下来卖蒜的车逐渐多了起来,都想在这儿出售了。既然收的是高价精品,就丝毫不能马虎大意,必须袋袋上架子过筛,把刀伤、散头、霉变、绿头、糖化等残次蒜剔出来不要。别看小马是近视眼,次品蒜躲不过他的法眼的。因是价格偏高,热情服务,诚信厚道,回头客较多,卖过蒜的还帮助介绍亲朋好友前来卖蒜。好的口碑就有好的买卖,不足十天就把偌大的帆布棚垛的满满的没有余地。

    这时,小马的大爷和大娘却不干了,他们是有充足的闲余资金,但是对于收购大蒜是棒槌吹火一窍不通,啥也不懂啥也不知。但是二老知道侄子买的蒜是高于北面集镇的大蒜市场价格的,心里跟明镜一样,拉到那儿去卖,是绝对要赔钱的。至此,大爷大娘就天天埋怨天天吵骂这个让他们倒霉亏钱的熊孩子。

    一开始,小马细声慢语地耐心解释,反反复复的说收这样的好蒜是卖给走火车皮的大货主的。更遭到大爷大娘的极度愤懑,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儿,你有这个能耐?你给大货主提鞋人家都嫌你手脏,把牛吹上天吧!瞎充六个手指头,忒逞能儿。

    因是天天吵天天闹,他是一张嘴抵不过两张嘴啊!小马天生就是个慢性子,做啥事都是比别人慢半拍,加上心急上火,导致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了,一时失语了。

    期间,到家跟媳妇说道说道罢,头发长见识短的新媳妇也唠叨他净干冒险事,让大爷大娘不挣钱还赔钱。瘦驴拉硬屎–瞎逞能,打工就该干䞍活吃䞍饭(䞍,意思是不动脑子,老板安排干啥就干啥。)

    这下子完犊子了!三比一,三张破嘴对付你一张慢嘴,看你怎么办?

    临近六月末,大蒜行情价格稳中上涨,小马就带着半袋的样品蒜,骑着自行车赶到老家一个收蒜大户的堂叔那儿。一顿好言美语夸赞自个的蒜,的确收的都是精品蒜,恳求堂叔就是不赚钱保本也卖给他。能不赚钱吗?只有小马心里清楚喽!当然是随行就市加上精品好蒜。也是机缘巧合,堂叔正愁着买不到好蒜,火车皮已经订好,必须七月初就得装车发往广州,当即拍板成交。

    回家后,脑瓜子灵光的小马就撺掇媳妇回娘家去,向开家具店哥哥筹借资金,把收购的大蒜从大爷大娘手中原价买下来,自个儿赚差价。但老实巴交的媳妇敷衍了事回了趟娘家,却空手而归。这个女人是不愿去也不敢去冒这个风险,还有惧怕宛如母老虎般的嫂子的淫威刁难,未敢提借钱这码子的事。哎!没有发财的命啊!看着快要到手的钱就是赚不来呀!

    收复香港的当天下午,本家堂叔就带来一辆货车,很满意地把整棚子的大蒜买走了。现钱交易,除去袋皮人工吃饭开支花销,净赚近一万元。小马只领到包括值夜班在内的不多不少的二百五块钱的工资(当时用工一般是十五块钱一天。)

    忙碌十几天就为了这儿“二百五”,是巧合!还是天意!还是……

    从此以后,“蒜神”这一美称也就流传开了!

    小马这一招叫“出奇制胜”,是个险棋。不管是行情好差,都得保证自己买的货质量是最好的,要有独特的卖点才能抵抗风险。掌握行情中价格的变化规律,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毫不吝惜地抛售产品,另辟蹊径开发别的销售渠道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如今,当年意气风发的小马也成了饱经岁月沧桑的老马。二十多年来,老马也是乐于接受,并且享受着这个“蒜神”美称。也只有他配得上这个绰号,因为大蒜在他的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不喝水不吃饭,就是不能不吃蒜。吃蒜已经成瘾,浑身散发出难闻的蒜味!但老马仍然我行我素不管他人感受,每顿饭时照吃不误,深陷其中。活到老,吃到老。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一个活脱脱的不入大流、既叫人喜又叫人烦的“蒜神”老马也是一种活法。

  • 黄海昇
    黄海昇 2022-12-09 18:31

    此文有些地方文字要斟酌一下,尚需好好地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