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丰华游记: 天山行

 

谭丰华游记: 天山行

不去新疆、不知中国国土面积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题记

       新疆,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冰川雪山与戈壁瀚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与一望无际的林海共存;一泻千里的河流与万顷碧波的草原交相辉映。这片圣地吸引我,使我神往。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7团工作的叔叔,年已耄耋体弱多病,自1964从部队转业进疆几十年一直生活在昭苏草原上,已有十多年未谋面。探望他老人家一直是心头之愿。我几次谋划进行一次亦探亲亦旅游的远行,但因年龄大身体欠佳难获家人赞同。

     时值 孟夏,绿肥红瘦、一个万类竞绿的季节,我终于得到家人的支持,放下柴米油盐,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西出嘉峪关

T204次列车是经改造后特快列车,时速137公里,速度比以前也大为提高。从无锡出发车到终点站伊宁市也要近51个小时。

找好铺位,放好行李,  随身带上一本书心无旁骛,有时浏览几页,有时临窗一览山水美景。过了天水市,青山绿水、平畴沃野像被收入画卷,车窗外呈现出连绵不断的荒山秃岭。黄土高坡下,可耕种的土地支离破碎,大自然像披上了老和尚的百衲衣。著名的河西走廊竟如此贫瘠,真得大大出乎自己的想象。

出了嘉峪关窗外满目荒凉。透过车窗展现在眼前的是广袤茫茫的戈壁滩。

粗砂、砾石,一条条毫无生机的干沟横卧在地面上,麻黄、沙拐枣等一些耐旱的植物星星点点点缀其间,没有更多的植物生长,更看不到有何动物在这里生存。

这里的浩瀚无垠,粗犷豪迈使人震撼!却看不到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雄奇的画面。也找不出更好的诗句赞美她。给我感受更深的是: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遥想 当年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唐代高僧玄奘千里跋涉遍访佛教圣地,为东土大唐传播了佛法精典;历代无数的商人不畏艰险绵亘万里,将中华丝绸运往中亚乃至欧州。他们穿过这片死亡之海,开劈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丝绸之路。今天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大动脉。历代有识之士的壮举向世人证明,戈壁沙漠并不能阻挡人类的脚步。

一九四九年十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进军新疆的命令。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两个军进军新疆时就是沿着这条线路开进的。当时寒冷、缺水、有时黄沙蔽日,然而这支人民的军队,铁流千里无往而不胜!几十年过去,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已尘封历史,黄尘古道给后人留下无限暇想和追忆!

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踪迹,兰新高铁早已开通,如今每天几十次普通列车、高铁穿行于戈壁之中,给茫茫戈壁荒原带来勃勃生机。

走进昭苏大草原

初到伊犁这一晚辗转反侧,迟迟不得入眠,次日晨不到5点我就早早醒来。大概是换个环境时差没调整好的缘故。拉开窗帘远近的灯光或明或暗,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好容易迎来天亮,草草吃了早餐,我和妹妹便登上了开往昭苏兵团农场的大巴车。原本只需要4个小时的车程,由于道路拓宽重修,车子在坎坎坷坷崎岖的山路上就用了近5个小时。好容易出了大山口,车内顿感凉爽,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梦幻中的昭苏大草原,今日终于敞开胸怀,把我热切拥抱!

车窗外,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展现在眼前。这里绿草如茵、骏马奔骋、牛羊遍野、山花烂漫、蜂飞蝶舞、五彩斑斓。四周层峦迭嶂的冰山雪岭紧紧地把这块高原盆地包裹起来。

公路两边一处处新建的牧民小区不时闪过,白色的毡房星罗棋布点缀在草原上。这里看不到一处工厂,这里的领导没有招商引资的压力。保护原生态、守住这片圣土,是各级政府的终极目标。处在原生态环境中的昭苏草原,和东部地区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不相协调。但这里空气清新,物美水丰,风景如画,走进这里如同进入梦境。

妹妹介绍说:“大哥来早了,要是七月来昭苏感觉会更好。到那时昭苏大草原气候凉爽宜人,几千亩油菜花盛开,吸引了内地无数的观光客来此旅游、避暑、度假。昭苏草原上还有风景秀美的夏塔古道;草原石人、圣佑庙、格登山风景区等遗迹,都值得走一走看一看。”

我默默地记下了妹妹的话,下次再来昭苏定会选择七月。

格登山上格登碑

5月19日上午,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农四师76团、74团、75团。昨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格外清新,车行进在草原和农田之间。车窗外湛蓝的天空飘浮着轻纱似的云朵,远处的雪山笼罩在云雾中,白云像一条条缎带缠绕在山腰,汗腾格里峰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山下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几处白色的帐篷点缀其间,成群的牛羊有卧有站、聒静地在吃草,小马驹欢快地在羊群中跑来跳去,这里远离喧嚣尘埃,给草原增添了一份宁静安详。

我们沿着中哈边境线中国一侧公路行进,寻觅历代守边关将士的足迹。通过军事区,拾级而上登上格登山顶,俯视哈萨克斯坦一方一处村镇映入眼帘。山的最高峰一座纪念亭赫然出现在面前。亭内立着一座石碑,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上有乾隆帝亲撰碑文,正面有满、汉两种文字组成,背面有蒙、藏两种文字组成。据说当时这座碑由1000多名清官兵,从2000公里外的叶城运至格登山。这亭这碑引起我们的好奇,更想知道碑文背后的故事。                                                                                                    

清乾隆二十年(1755),新疆准噶尔部族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武装叛乱活动。一支蒙古族部落武装妄图在西域自立王国,投靠沙俄,与清朝分庭抗礼。当时清政府派出两支大军清剿叛军,最后叛军失败。叛乱首领达瓦奇带领一万多名叛军残部退守格登山负隅顽抗,清军围而不攻,一日夜派出阿玉锡、三巴图鲁等率22位勇士,偷袭达瓦奇大营,叛军顿时如惊弓之鸟,溃不成军、争相逃命。

达瓦奇南逃翻越天山逃至乌什,被清军阿奇木柏克霍吉斯擒获献清军,结束了这场武装叛乱。

为纪念这次平叛的胜利、表彰战斗中的英雄,乾隆帝亲撰碑文并勒石格登山顶峰。

平定准噶尔勒石碑迄今已有250余年,经过风雪侵蚀,仍昂然挺立格登山顶峰中哈边界线上,昭示着祖国的完整统一。

兵团人的蹉跎岁月

大家都看过以兵团人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这是一位平凡母亲的戈壁传奇,一代军垦人的英雄史诗。在千万兵团人中,刘月季、钟槐的形象随处可寻。

 76团地处界河一侧有一个规模很小的夫妻哨所。他们是远离团场连队一座小小的瞭望哨所,与涛涛的界河为伴,一天几乎见不到几个人,目之所及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游动片片牛羊。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栉风霜沐雨雪,为了不丢失祖国一寸土地,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被称为万里边关夫妻第一哨。她们多么像一棵坚韧顽强的小草,守望在茫茫草原上。

在天山深处、丛山峻岭中有74团一个哨所,名为钟槐哨所。哨所上书:“万里边关第一哨”。旁边有几间破败陈旧的木板房,据说《戈壁母亲》取景在此地。这所军垦战士哨所建于六十年代,几十年过去木板搭建的房子已不再使用,但仍保留在那里。新的哨所已建成,一代又一代不戴领章帽徽的军垦战士坚守在这里。现哨所仅3人常年驻守。面对巍巍群山,三道森严壁垒的铁丝网,他们在默默挥洒自己的青春,用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谱写边关传奇。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认识兵团人,可以用一句话来作结:三代兵团人,一部血泪史。

1954年,原驻守在新疆的解放大军接受上级命令,部分部队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万大军同时开进天山南北荒原戈壁、广阔的草原,化剑为犁,屯垦戌边。

1958年、1964年、1965年多次补充了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和内地支边人员。建设兵团内部组织更加健全,队伍素质得以提高,这支特殊的群体成为维护新疆稳定的压舱石,万里边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镇守边关的钢铁长城。

兵团组建之初无技术无基础,人拉犁、坎土曼,住牛圈马圈、钻地窝子,顶酷暑战严寒。几十年过去,昔日的戈壁荒原已变成现代化的农场,机械化、自动化使希望的田野上麦浪翻滚、油菜花飘香;一幢幢异域风情的小别墅,一片片新建的居民小区,一座座整洁、绿化、生态优美的新型小城镇拔地而起。

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面临转型期,从过去的屯垦戍边到现在的维稳戌边。第一代军垦老人大多已作古,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长眠于垦区青山之巅,与战友永远相伴。他们的子孙仍守望在这里,用坚强的信念和毅力支撑他们的理想,展望谋划兵团的长足发展。

人民渠和林则徐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伊宁市。伊宁市北倚天山雪峰,南临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像镶嵌在伊犁河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被人们称之为塞外江南。

但凡到伊犁旅游的人,都会到人民渠上走一走看一看,去林则徐纪念馆瞻仰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事迹。6月1日我怀着敬仰之情,如愿瞻仰了林则徐纪念馆,一睹人民渠的雄姿。

林则徐纪念馆座落于伊宁市福州路885号。1992年开始筹建,1994年落成开馆,馆内陈列林则徐生平及谪戌新疆后的丰功伟绩。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腐败昏庸的清政府将在广东查禁鸦片的湖广总督林则徐革职问罪,被含冤流放伊犁。1842年7月6日奉旨从西安出发,1842年12月10日到达伊犁,行程耗时四个月。

林则徐到新疆伊犁后不顾年老体衰,从伊犁出发足迹踏遍天山南北,行程三万余里,实堪南疆八个城。他在疆三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悲壮、最艰辛的日子。

他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爱国主义信念,不顾政治上所处的逆境,仍一心想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在伊犁向布彦泰将军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的战略方针。并捐资承建引喀什河水延伸至皇渠的长达3公里龙口工程。

漫步于人民渠边,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当年林公的形象。一位花甲老人,率领各族民工顶烈日战严寒,风餐露宿,奋战在工地上。耗时两年余,用工十万工天,建成了一条91公里长的水渠。这条大水渠的竣工可以灌溉伊宁县、伊宁市、霍城县80万亩土地。

时过200多年,长渠仍波光粼粼汨汨流淌。她不仅是新疆绿州农业最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也是新疆发展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成为伊犁地区灌溉农田的重要水利设施,在为伊犁地区的农业发展作贡献,造福千万伊犁人民。当地各族人民为了怀念这位爱国志士,将这条大渠称作林公渠、皇渠。新中国成立后皇字上加上三点水变为湟渠。上世纪七十年代又更名为人民渠。

林则渠亲自督办修皇渠的历史,给长渠增添了英雄般传奇色彩。当地维吾尔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有关皇渠的民歌和林公的故事。

林则徐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不畏新疆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完成北疆的水利工程后,又数次实地勘察南疆。著名的:林公井、林公车便是新疆少数民族对他发明的:坎儿井、纺车的褒称。

从林公渠到林公井、林公车,都彰显了林则徐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他在新疆三年的足迹和遗存是他民族精神的光辉标志,新疆各族人民世代永远爱戴他、铭记他!

后记:这次长途旅行已过数月,但那些激动人心,幸福的生活片断常常在脑海中清晰再现。在伊犁20多天时间,其中有近一半时间享受在弟弟的战友及朋友的盛情款待中。这样一群人年龄已过天命、有的已到花甲,从他们身上还能找到当年军垦战士的影子。他们的淳朴、热情、好客、豪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是这样一群兵二代,在父辈的熏陶下传承老军垦的精神,扎根边疆痴心不改、坚贞不渝!

边疆有了他们,兵团的前景才会更加美好!各族人民心里才感到踏实。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由衷地感谢!

附:新疆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24省市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新疆位列第五,新疆将全面落实南疆地区14年免费教育政策,推进其他地区14年免费教育,逐步实现全区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3]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9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