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浸染描画卷 襟怀荡漾吟浩歌 —— 评王以太先生“二十四桥”诗艺术特色 (作者:周 波)

深情浸染描画卷 襟怀荡漾吟浩歌 —— 评王以太先生“二十四桥”诗艺术特色 (作者:周 波)

邳州桃花岛内按农历节气建了“二十四桥”,给邳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凭添了别样情趣。王以太先生独具慧眼,以潇洒的笔调为二十四桥量身定做,写下了包括序篇在内的二十五首古风新韵,给邳州文坛吹来一股清风气息。

纵观“二十四桥”诗全貌,其艺术特色主要显示在渲染和烘托上。画家绘画,很少平均使用笔墨。一般全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渲染,使画面形象更为突出,这种加浓形象的手法即是渲染。王以太先生借用绘画手法,让“二十四桥”诗栩栩如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般来说,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可以了结的,但作者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着墨。以《立春桥》为例,“莫言身小品位高,淡妆迎宾无姿娇。送走旧岁花月锦,迎来新春丽日高。陪伴玲珑桃花亭,比邻宽阔林荫道。谁说桥畔残雪冷,犹闻春意闹林梢。”本来诗中第四句“迎来新春丽日高”,就可以把立春桥的状态显示出来了,然而作者偏又在诗的末句“犹闻春意闹林梢”再强调。重复吗?不!读者一点也不感到重复。恰恰相反,正是有了这末句,才使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立春的画面和人们迎春的欢愉情趣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

再说烘托。烘托属于侧面描写。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进行渲染,也可以从侧面进行烘托。烘托得好,效果并不比渲染差,甚至还要好些。如《春分桥》吟道:“教堂东畔武陵南,六保河上配金鞍。虹桥飞跨迷春鸟,碧水长流绕秋山。花红柳绿鸣紫燕,草长莺飞育秧田。冷暖平等新世界,子午线上阳光灿。”从诗开头到诗第六句,全是正面渲染。“春分桥”要跨越六保河,作者写了“虹桥飞跨迷春鸟”句,从侧面烘托把“春分桥”神姿写到极致,而且比正面描写还要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这样的艺术效果往往是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

深情浸染描画卷 襟怀荡漾吟浩歌 —— 评王以太先生“二十四桥”诗艺术特色 (作者:周 波)

烘托的手法有多种。除了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进行侧面烘托之外,用彼物衬托此物,“二十四桥”诗中也有显露。以《冬至桥》三、四两句为例。“凭栏夕照半天锦,隔岸腊梅几缕香。”通过在桥上观夕照,却想像即将进入数九寒天,闻到了深冬飞雪下腊梅绽放的芳香。

综上,王以太先生在写“二十四桥”诗中,渲染和烘托艺术手法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对于加浓艺术特色,突出事物特征,使美的事物更美,人的俊秀更俏,起到了良好的修辞作用。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