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碾庄,以伟大的解放战争淮海战役首战告捷的战场,名扬海内外,载入史册。身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碾庄人,我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

1948年,我6岁,正值懵懂记事的幼年,身临其境目睹了当时战斗的情形,和战后尸横遍地满目疮痍的景象。碾庄之“碾”――气势磅礴所向披靡的历史车轮,终究碾碎了黑暗的旧中国,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新中国!

1957年,我升入初中学习。当时我们的学校——碾庄民办中学就在烈士纪念碑西侧。1958年6月,我亲眼目睹了烈士纪念碑奠基兴建。在我们的琅琅书声,和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打凿石料声中,碑体一天天长高长大。我们师生参加过一次清理工地碎石块的义务劳动,为建碑出了一点力,流了一滴汗,向和平幸福生活的缔造者——先烈们奉献微不足道的心意。1960年清明节,我们师生参加了隆重的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那天,小雨纷纷欲断魂。徐州军分区、市、县、公社和各单位的领导,职工群众,火车站铁路工人,中小学师生等,约五六百人,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先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唢呐奏哀乐前导,围一大片烈士坟地缓缓绕行三周。然后回到碑前广场,面向纪念碑举行悼念会。鸣炮(枪)奏乐,唱国歌,献花圈,向先烈致默哀,领导讲话,代表发言。典礼自始至终庄严肃穆,一往情深,表达了我们对先烈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传统佳节清明,从此赋予新的内涵;烈士纪念碑,成为碾庄的地标和名片;碾庄的历史,步入丰盈而厚重。当我加入共青团,团支部书记――我们敬爱的学芬大姐带领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热血沸腾促人奋进的入团仪式。7月毕业时,我们师生在碑前,以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为背景,拍了合影照,留作一生永久的纪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段富有朝气与理想的青葱年华,一直珍藏我们心里。从这里出发,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刘少奇主席的光辉题词“浩气长存”,鼓舞、激励着我们和家乡人民,沿着革命先辈的道路一路走来。为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美好家园,奉献了人生最富智慧与力量的宝贵时光。
评论列表(2条)
走在路上,我们也不敢惆怅,因为路基下,有先烈的热血流淌;享受生活,我们也不能徬徨,因为大地上,有不息的军号嘹亮。烈士不朽,地久天长,浩气长存,催人向上,美好的邳州必定会像先烈期望的一样,幸福安康,灿烂辉煌!
远去了硝烟战火,多少年轻的生命在这里定格,祭奠缅怀,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