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文川:在邳州,我没有见到糁汤

       早就听说邳州的糁汤有名,后来在邳州的文史资料里看到介绍糁汤的历史。相传糁汤是古代西域人早餐时的肉粥式的稀食,唐朝传入内地。说乾隆经大运河六下江南,我们家乡在陇海铁路与大运河的交汇点,名为“运河镇”,乾隆每次过邳县时,都要停船,上岸去喝一碗糁汤,喝后大加赞赏。这“糁”字原来读(san第三声),是米饭粒儿的意思。“糁”是多音字,还读(shen第三声),是谷类磨成碎粒儿的意思。乾隆问当地人这叫“啥”汤?当地官员不敢抬头,听乾隆说“啥汤”,以为皇帝金口玉言,给这种汤命了名,也跟着叫糁汤为“啥汤”。后来,糁汤传到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临沂、济宁、徐州、济南、枣庄、砀山、萧县等地,所以鲁南苏北一带都有外地人没有见过的这种糁汤。

       糁汤,又名“肉粥”,《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

       熬制糁汤主要用肥牛羊肉、母鸡肉为原料,加上大麦麦仁、大料、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等配料。卖糁汤的人头天晚上洗净白条鸡、牛羊肉,滤去血水,放入套在锅上的木筒内,水烧开后,放入大麦麦仁、葱、姜、辣椒、大料包,包内有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煮4小时后,改文火再煮1-2小时,焖紧盖严,不使它跑气。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开锅以后,添加味精、胡椒,淋上香油,汤面上撒一把韭黄或蒜苗花就可以端上桌了。

       糁汤经反复煮熬,不腥不膻,鲜美可口,香气扑鼻。虽不见肉,但原汤原味,浓香诱人。由于此汤以多种肉类为主,又加以数种配料,热量高,味道全,冬季特别受人欢迎。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传入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汤味道最佳。“热辣香肥”是糁汤的有四大特色,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油饼、蒸饺等食用,最为可口。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功效。

       大概是1998年,我到沛县参加“刘邦文化节”,路过徐州时,早点吃过一回糁汤,其味道的确鲜美,食之不忘。今年9月,我到糁汤的主要产地邳州,转遍了大街小巷,竟然没有看到有做糁汤的,可能这种食品头天要熬制6个小时,太麻烦了吧,现在的人浮躁,都想着“短平快”式的立马赚钱,谁还点灯熬油地去经营那种既辛苦麻烦,又挣不了三瓜俩枣的饮食买卖,因而一些传统美食逐渐淡出了居民的饮食范围,一些本儿小利大、格式化的食品却大行其道。我去参观过现代化的养鸡场,格式化的鸡饲料大量地摆放在那儿,可是鸡呢,连瞧都不瞧,不到饿得实在不行了,鸡儿们是不会去吃几口,用以充饥的。所以,那种养鸡场的鸡和蛋都不如散养的、自由自在的鸡和蛋好吃。人们宁可花高价去买“溜达鸡”和“溜达蛋”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希望我们人类不要沦为现代化养鸡场的只能吃格式化食品的那种倒霉的鸡,希望我们的传统地方食品不要失传,使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起来,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

 杲文川,江苏邳州人,1951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国人大新闻系。1967-1978下放黑龙江七星农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报端发表文章,如今在100多家媒体上发表文章、照片近7000件。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某孔子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编辑、资深记者。八十年代开始,致力于知青工作,组建北大荒建三江知青基金会,为知青退休后创造发展平台。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