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 时光隧道 (之四)

马浩// 时光隧道 (之四)

姚庄有种传统技艺——烧制黑陶。我一度怀疑姚庄应是窑庄,亦未可知。姚庄烧制的黑陶制品,俗称窑货,在苏北鲁南一带颇有知名度。

黑陶品类很多,尤其是日常用品,诸如坐的有瓦墩,便器有夜壶,盆有各种规格类型,大的有江盆,小的有蜗盆,还有盛水的陶罐、水缸、粥缸,吃饭用的窑黑碗,茶具,水壶,酒壶……工艺品制作,花球、碌碡之类,总而言之,什么都有,一应俱全。

生产队有窑厂,村里有好几口窑,依土堰而建,窑匠制作各种陶器,先要取土和泥,和泥是件技术活,揉面一般,所以和泥又称活泥,把泥弄活了,才听话,好使唤,有灵性,匠人在窑屋制作陶器,在一个大转盘上,俗称林子(音),匠人坐在林子旁,一人站立一旁用脚蹬着林子使之转动,逆时针旋转,匠人掐一块泥放在林子上,随着林子的或急或徐的转动,一块无相的泥团,在匠人的手里,在时光的流动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造型,真的奇妙。

制作好的泥陶器,晾干晒透,够装一窑了,便开始烧窑,烧窑技术含量高,什么样的火候,烧几天,何时封窑运水,无不需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迟早都不行,烧出来的陶器,天青色,击之,声响激越清脆。

马浩// 时光隧道 (之四)

而今,这样的匠人,村中已不多了,皆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了,姚庄这门传统手艺活眼看着后继乏人,我也只能是干着急。

喝着武河水的姚庄人,心灵手巧,姚庄的柳编、草编,皆堪称一绝,曾出口创汇,风光一时。

民俗技艺——剪纸,五彩图案的剪纸门吊子,可谓独门绝技,一张门吊子上,汇集五种不同色彩,造型却统一,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地方的小吃,诸如煎饼、萝卜豆、黑咸菜、萝卜干、辣椒炒烤鱼……这些特色小食,无不透着地方风情习俗。

姚庄村东一条武河,悠悠地流淌着,喂养着一代又一代姚庄人,姚庄村西的银杏路,随着时光推移,慢慢长高长大,310国道已由石子路拓宽成了水泥路,再扩展变为柏油路,链接着310的银杏路,也来了个“女大十八变”。“时光隧道”在时光中是如何灵动飞扬,我曾为此写过一文,不妨引用几段于此。

深秋初冬,银杏叶披着金黄的色彩,有着动人心魄的劲美。从310国道向南遥遥一望,一条长长的村路,被金黄高大的银杏树枝穹窿遮蔽,像一扇半圆状着色明黄的巨窗,立在大地之上。目光收回近前,黢黑的枝干,叶片橙黄,风来叶摇,似乎在逗弄着游人,不时有落叶,三三两两轻轻落地。有时,会落到你的鞋上、衣上、发上,此时,来一张特写,就是一首深秋小令。

冬深时,金黄的银杏叶都飘落净了,仅剩下苍苍的枝丫,相互交错着。冬阳下,“时光隧道”如一条白线,瘦硬骨感,一眼望过去苍茫孤寂。脚步踏上“时光隧道”,银杏的枝丫影印在道路上,光影斑驳,心底顿生暖意。道旁的杂草野花,还没有完全枯死,光影打在墨绿的草叶上,草叶似乎柔软了许多。有时候,还能在赭黄的草丛中,发现缓慢爬动的越冬蚂蚱,野菊花依旧金黄着,似乎在暗示着冬可爱的一面。

马浩// 时光隧道 (之四)

春天,银杏树吐芽了,极目远眺,银杏夹道的“时光隧道”晕染了一条淡绿色的云雾,仿佛是一条流动的春水。随着一天天的春深,银杏叶一天天地放大,到了盛夏,“时光隧道”便成了一条碧色的长廊,常有鸡鸭来道路上觅食,土狗在浓阴下追逐撒欢……夏日午时,乡村沉静得听得到玉米拔节的声响,“时光隧道”静谧异常,独自漫步在银杏路上,人似乎沉浸在远古的光阴里。

时光隧道的妙处实在难与君说,非身临其境不可。景点犹如花朵,仅仅单独的一朵花,不足观,如同一幅画,主题画竹,亦要衬以山、草、墙、梅、鸡,画的韵味方可溢出了纸面,令人代入。

姚庄的“时光隧道”,也不是单纯的一条银杏夹道的景点,它之所以能够被游客喜爱,绝非偶然,正如所有的山峰都不会是异峰突起,只因为人的肉眼仅仅看到了异。“时光隧道”,以岁月沧桑做底色,作为景点突显,从平凡到非凡,时也,势也。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