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与选拔(作者:刘继柱)

我所经历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与选拔(作者:刘继柱)
又到全国高考季,眼看着朝气蓬勃的大批高中生抖擞精神,涌入考场。我的心不禁波涛澎湃,40多年前,作为工农兵大学生的坎坷经历,又涌上心头,情景恰似昨天。
  1974年6月我从土山中学高中毕业,返回家中,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由于“文革”爆发,此前高中毕业孝大学已废止多年。故高中毕业无缘参加高考,后虽高考恢复招生,但须有两年以上生产(劳动)经验的条件,故高中毕业后,都得先参加生产实践。
  那个时候,国民组成二元制,人的户口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两种类型。城镇户口的同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年满16周岁,不论成绩、身体、能力如何,劳动部门要全部给予安排到行政、事业或厂矿工作;而对于农村户口的青年,只能回到家中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由于城乡差别非常大,脱离农村转为城镇户口,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唯一途径是在推荐与选拔的时候能够被推荐选拔上,因为只要被推荐到大中专院校上学,农村户口马上转为城镇户口,毕业后统一安排工作,因此所有农村初、高中毕业的青年都把眼晴盯在每年的推荐与选拔上。
  推荐与选拔的政策规定: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要在基层参加生产劳动满两年后,方可具备推荐与选拔的基本条件。因此,1976年,我具备了推荐与选拔的基本条件,内心时刻盼望推荐与选拔工作尽快到来。
  然而由于国际一系列变故,直到1976年10月底,我们才盼来了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与选拔的消息。
  这一年,当时的薛集公社共分配7名工农兵大学生指标,其中,大专生指标3名,中师中专生指标3名,社来社去(不转户口,从公社来再回到公社去)大学生1名。
  根据上级分配的指标,公社革命委员会要求每个大队推荐2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参加全公社的选拔。我高中毕业以后,为了创造良好的条件,争取获得推荐与选拔的机会,在参加农村劳动的两年时间里,我积极参加公社和大队的各种活动,劳动时肯出力、肯吃苦、脏活累活争着干、抢着干。1974年白马河决堤,娄楼,陈李等村水深近1米,公社组织青年民兵抢险,我积极参加抢险活动。每年冬季农村要利用农闲时间扒河、修渠,为挖引水沟,在北风刺骨的时候我脱了棉衣跳到刺骨的水中去疏通水沟至于割麦打场培山芋埂,样样重活争着干。因此,本村的干部群众对我的劳动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劳动两年且表现较好,大队党支部把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最关键的条件是我父亲是在革命工作中因公殉职,苏北行署、淮阴公署为我父亲颁发了《光荣牺牲证》,我属于烈士子女,享受优先照顾的条件。因此,我被刘井大队推荐上报到薛集公社。
  11月初,薛集公社在薛集中学举行被推荐人员的文化考试,参加考试人员30多人,在两口教室进行。考试内容是要求每个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我写的题目是《难忘的6天6夜》,主要记述1974年邳南境内白马河决堤时参加历时6天6夜的抢险经历。面试是单独提问式进行的,面试我的题目有两个:一个是镰刀不用为什么会生锈,另一个是水壶为什么能保暖。这两个问题均是生活中常识性的问题,因此回答很圆满,面试老师很满意。事后我找到薛集中学的老师了解我的文考情况,他们告诉我,作文写得很好,总成绩在前两名,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但又高兴不起来。原因是推荐与选拔过程中的权力因素。参加1976年推荐与选拔的人员中,1名被推荐人员的哥哥,时任国家化学工业部(燃化部)的组织部长,早就跟县里和公社打过招呼,县里和公社早就许诺过了。另外两名被推荐人员是时任教育局的主要领导的子女及亲属。在推荐期间,教育局主要领导坐镇薛集公社等侯推荐结果,因此3名大专指标早就定下来了,余下的几个中师中专名额,有多名村支书的子女参加竞争,竞争很是激烈。我虽然无缘大专生的推荐与选拔,由于条件的唯一性,我作为中师中专的推荐人选还是被上报到邳县推荐与选拔工农兵大学生领导小组,推荐的结果虽然无耐,但还是感到很幸运,有关亲朋、同学、熟人等知道我被推荐到县里去了,也都非常羡慕,纷纷向我表示祝贺!
我所经历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与选拔(作者:刘继柱)
  1976年11月10日左右,我参加了县推荐与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被推荐上报人员的体格检查。
  体检后的第三天,本村的跟我关系很好的表哥陈保龄向我询问推荐情况,我把我了解的情况告诉了他。保龄哥跟我说,教育局政工组魏组长,跟我姨是同学,喊我姨叫姑,关系很好,我带你去看看。我当然乐意。随即我找了两辆自行车,骑车到县城去找魏组长打听情况,政工组魏组长态度非常好,问了我的情况后,从手提包中掏出一个黄色桑皮纸的小笔记本,边看边说现在还没有研究,等研究时,我注意一下,并告诉我们弟俩,你回去吧,等通知。虽然魏组长说得很轻松,但我却从她手中的笔记本的记录发现了问题的严重:一是笔记本所记内容应是会议记录,是县推荐与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的会议记录,说明县里已经对推荐人员进行讨论,并确定了被选拔人员的名单;二是记录内容显示,薛集公社的名单与我所掌握的情况几乎完全一致,除我之外,其余均是最有可能被推荐与选拔的人员。回来的路上,我与保龄哥说,魏组长没跟咱说实话,人员已经定下来了,我没有被推荐上。我同时向保龄哥说了我的分析,保龄哥不太相信,说她与我姨关系非常好,我的民办教师就是她帮我安排的,她能哄我吗?要我回去再找魏组长。我说这件事既然已经定下来,找她也没有用,她也当不了这个家,咱先回到公社落实后再说吧。我回到家后,立即赶到公社,向民政助理闫长栋、副书记曹作秀书记说了一下我了解的情况及分析,曹作秀书记也不相信,当即打电话询问落实,县推荐与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当即回答,人员已经确定,并告诉说我因身体体检不合格,心脏有问题,没有被选拔上。曹作秀书记听后很生气,当即表示说:我们推荐的这个同志政治条件很好,各方面情况都很优秀,本来是想作为大专生推荐的,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去上大专,已经很委曲了,怎么现在连中师中专都选不上,并在电话中要求县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重新研究,县招生领导小组对此回复两条意见:一、该被推荐人要把他父亲的《光荣牺牲证》送过来验审;二、对该推荐人选进行体格复查。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父亲的《光荣牺牲证》先到公社找到曹作秀书记,曹作秀书记安排公社民政助理闫长栋助理带我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身体复检,我跟着闫长栋助理骑自行车赶到县教育局已是下午2点钟,闫长栋助理帮我找到王民局长,王民局长将我父亲的《光荣牺牲证》要去看了看,折叠好装进口袋,并让闫长栋助理带我到县医院找孙主任进行复检,县医院负责推荐选拔工作休检的是内科孙主任,孙主任是个女同志,个头不高,年龄50多岁,态度很慈祥和蔼,南方人,孙主任简单地向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就用听诊器对我的心脏进行了反复细致的检查,好一会儿,孙主任摘下听诊器,抬起头跟闫长栋助理说:小伙子心脏很好的,没有问题啊!随即在体检表上签上名字交到闫长栋助理手中。
  复检结束后,闫长栋助理又带着我来到教育局,将复检报告交到县工农兵大学生推荐选拔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总工会主席仁凤臣手中,仁主席看了复检报告后,告诉闫长栋的助理和我说:好了,你们回去吧,等通知。闫长栋助理接着说:这下没有问题了,放心吧。听了两位领导的话,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时间过去一星期左右,我收到了运河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40年过去,回顾这段经历,感慨良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于反修防修,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国家决定以推荐与选拔的形式代替一纸定终身的文考制度,可谓用心良苦。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中间,把那些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人推荐选拔到高校学习深造,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改变那种脱离实际,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但把这种形式,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形式是不够妥当的,并且由于人为的原因,实践过程又偏离了方向,背离制度设计的初衷。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推荐与选拔两个环节中,群众推荐这一环节,基本掌握在基层组织或基层干部手中。在每年的推荐中,什么时候推荐、推荐谁、由谁推荐、广大群众基本上是不知道、不关心、不参与,群众的意愿并未得到充分地表达,而推荐的指标,绝大部分被层层有一定权力的干部利用了。据我了解,我们薛集公社在5年时间里,有两位村支书连续3年推荐自己的女儿,均未被录取,这并不是因为在选拔环节上,组织坚持了原则,而是其它人的的权力和实力比他们更强大,在1976年的推荐中,我之所以能被推荐选拔上我是沾了我父亲的光,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是无缘当年的推荐与选拔的。当年的打油诗也证明了这一点:队长儿,会计兄,考零蛋上高中。二、推荐与选拔过程时重政治条件,轻文化基础。虽然国家的政策规定被推荐人员必须具备初中或高中毕业的文化基础,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工农兵大学生连初中文化基础都不具备,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给高校教育造成极大的困扰,有些学员听老师讲课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因此高校教授和老师们对这种办法多持反感和反对的态度。三、重家庭出身,轻德轻才。在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人的成分又分为好几等,农村人的成分有贫农、下中农、中农、富农、地主五个等次,贫下中农成分最好,一切优先,而地主和富农则是专政的对象,属阶级敌人的范畴。因此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青年,无论品行文化基础多优秀,都不能推荐与选拔,相当一部分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才俊因家庭出身而无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令人叹惜。
  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中断11年之久的全国高等院校的统一考试,全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受到了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学校废止文化考试选拔;实行推荐上大学制度,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巨大的。现在,回顾这段经历,不仅因为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也借此让后宋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并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反思,让我们的事业能够健康的发展,社会的各项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自信人生
    自信人生 2020-06-08 18:44

    刘校长分析的那年高考实事求是。你是幸运的,我也是。我是因为选拔考试两门成绩得了190分,最高的。一共200分。我没有任何背景,党委书记劝我走社来社去,我表示不同意。我的微信maqy13056。正想找你聊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