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
年是:陈景胜诗外八首
年是… 年, 是中国 传承着的一种文化, 是中国人 挥不去的情怀; 是中华民族的 一首生动感人的史诗; 年, 是奔波劳碌的 ,人们一个中途驿站…
-
岁月自白( 周 波)
快进入古稀行列, 常思陈年往事, 酸甜苦辣尝遍。 琴弦幽怨, 拉长心音深深的街巷, 一曲《葬花吟》的忧伤。 身影重蹈覆辙, 踏痛孱弱的弦, 弓弓如诉, 忘了自我。 脑际皱纹已结…
-
生命不忍之痛(写给留守儿童的一首诗)
生命不忍之痛 留在家乡,守望父母的归来 留守儿童的通病便是思念 稚嫩的肩膀背后 总有翻越不过的大山 在崇山峻岭间 渴望绿荫覆盖山坡 树下许下的愿望是童趣的悠长 生命不忍之痛 那些期…
-
夜和花的名字(悄然)
盛满茫然的夜 不是沉重 也没了失落 霓虹灯溢出卖醉的闪烁 路灯 站成一个个问号 让忐忑的风逃避 钻进狭窄的巷子里 陪伴黑的寂寞 橱窗里 一…
-
写给外婆
农语(给外婆) 诗人的太阳很远 农人的太阳很近 就滴在锄头上的晶莹里 然后慢慢发烫 诗人喜欢风柔柔的 农人喜欢风猛猛的 看麦子泛起波浪 然后感到清凉…
-
老夫聊发写作狂 乐为生活唱赞歌—王以太散文集《乡村春秋》序(徐景洲)
一年前微信公众号“文化佳园”作者春节聚会,我曾对王以太先生夸下海口,说照他现在这样的写作势头发展下去,慢了两年,快了一年,就能出本书。 王先生当然不相信…
-
暮年(刘波涛)
九十老母,面容呆滞 一走三停,一挪三寸 扶着走,慢慢行 粗粮不进,打糊慢咽 看着心酸,年老无办 想当年 精明能干,好说走玩 脚蹬三轮车 挨家常串 心情好…
-
刘启康:献给尊敬的二嫂——汤桂兰
精读暮年泪潸然, 青葱岁月如云烟。 当年巾帼凌云志, 如今青丝难寻见。 脸皱溢满辛苦水, 双目浑花心明潭。 腿脚不便走江海, 脑不灵光怎怨天。 生不逢时千般苦, 可否…
-
春嚼野菜香(老店)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经和煦的春风一吹,沉寂一个冬天的运河立马变得有了生机,呈现出繁忙景象。帆船东来西去,或逆流,或顺风。时不时有货轮经过,发出的汽笛声俨然与农田里牤牛的叫声相似…
-
“妇女”强大(汹涌)
“妇女”响亮名字 您有宽阔胸怀 也有柔情似火 无论家里家外 您都有一颗包容大爱的心 无论处逆境还是顺境 您都一马当先,勇往向前 您做事认真,肩有担当 一但责任在身 您都全身对待 不…
-
告慰父亲——邳州情结深植我们心中(蔡江山)
2017年来邳州参加新四军后代聚会,被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山水姿色打动,更是有感于红色传承的旗帜一直让邳州的今昔在烽火战争年代和开放改革中熠熠生辉。我知道这里曾是新四军将士…
-
要 账 (黄兴洲)
一陣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汪儿娘急忙披衣下床去开门,门刚开一条缝,从外边拥进四五个人来,领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穿一身油渍麻花的灰白色工作服,跟着三四个服务员样的女孩子…
-
古下邳怀想
我轻轻地踏上这沉睡的土地 庄稼一茬接一茬地生长 古老的石头在光阴里磨平了棱角 放羊的老人在夕阳里走向村庄 我在枯草堆里翻找历史的记忆 古黄河的排浪在泥土深处回响 黄石公的拐杖敲…
-
市井村陌有知音 ——唱花相(尚化启)等
唱花相,也称“说花相”,是传统的民间口头即兴说唱艺术。花相历史悠久,商周时期称之为“说乐”,意为使人心和悦安乐。汉代,“说乐”被民间丐帮所利用,以说唱形式作为谋生手段,俗称“金口”…
-
“流浪大师”沈魏引爆网络,是人性的进步还是倒退?
网传他叫沈魏,54岁,上海人,87届复旦大学高材生,原上海徐汇某审计局工作,一场车祸,夺走了妻女。20年前,因倡导垃圾分类,四处寻找垃圾被认为脑子有病(小视频他的原话)目前有收入,…
-
雕虫篇
蝴蝶 凭着漂亮的衣裙,翩跹的舞姿,就能和蜜蜂媲美。 鸭与雁 鸭群嘲笑天空的雁行:它们总是那么循规蹈矩。 笼鸟 其实,人们欣赏的,是我的泣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