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袁启楼千里之外打来电话要见我,并说有心里话要给我说,我只好借国庆节前昔去了一趟邳州顺便看望老战友。当我在战友的陪同下走进袁启楼的房间时,让我简直不敢相信的是,一年前奄奄一息医院下病危的袁老,竟然朗朗笑声,拍手欢迎,坐在床边手拿着划得密密麻麻曲线的《军休风采》说:“给我带‘军休风采’了吗?它可是我的精神支柱。前年要不是它,恐怕我已不在人世了。给我寄那两期反复看多遍了,我的故事很多,趁我脑子还不糊涂,很想借‘军休风采’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
袁老面带微笑,气色温和的对儿子说:“我今年90多岁了,在朝鲜战场能活着回来很幸运的,今年的国庆70华诞日,也是我66年的重生日。明天,我要带你们在电视机前庆祝华诞日的同时,也庆贺一下我这个老兵的生日。去,把全巷的红旗先买回来插上,我给远道的客人讲讲我生日的来历。”
儿子明白父亲的意图,立即买来18面国旗,从东到西全巷18户人家门前都插上了一面国旗。袁老望着门外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说:“我还有几句话,你给我记下来。”
儿子看了看父亲床头打开的笔记本,说:“你不是还能写字吗,你自己坚持写下来,更有意义。”
“好!老子不麻烦你小子啦。”袁老沉思一下,拿过笔记本,用颤抖的手在本上写到:
历尽劫难幸残生,
与国共诞全军同。
七十大庆愧无报,
国旗一巷诉衷情。
——抗美援朝老兵袁启楼。2019年9月30日
座落在海河西路南边,徐塘超市后边,一排排民宅既不宽阔也不十分拥挤一条巷子,农家小院处处宁静安详。18面国旗迎风招展,格外显眼,深巷飘国旗,家家有欢笑。老兵庆诞辰,一片丹心昭。
袁老打开了话匣子,他那声音洪亮,谈吐清晰,激情动魄的讲述在朝鲜战场经历的残烈战斗场面,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讲述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的故事,他讲亲眼目睹战友们倒在战场上,活着的战友满腔仇恨,满脸泪水前赴后继的生动故事,他讲述自己在战场上连长牺牲了,上级要他代理指导员职务指挥战斗……
93岁高龄的袁老,记忆力很强,讲到动情处,竟然整了整衣裤,慢慢地下床,一手抚着桌沿,站直了身子,说:“进朝之前,接连参加了湘南剿匪的凶险,进军西藏的艰难,穿越金沙江激战,抢占大渡河,过二郎山,驻雅安城……”
讲着讲着老人兴致勃勃地唱起二郎山歌:二呀么二郎山呀,高呀么高万丈,羊肠小道难行走……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他讲得孜孜不倦。过独索桥,落水即没命,蚂蝗吸血如狼似虎,进驻苗家寨,苗家女儿只穿裙子不穿裤,民族政策如利箭,违纪法不饶。
抗美援朝他是志愿军63军189师567团的文职兵,随部队在前线与战友们生死与共。特别讲到接受命令支援朝鲜女兵营的经历,老人唏嘘不已。他说:“朝鲜男兵牺牲残重,女兵们一样在前线战斗。他曾带一班人与朝鲜女兵战场上一起拼杀,晚上宿营同屋住炕对炕,语言不通难沟通。唱歌互表兴心,中国兵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朝鲜女兵唱‘金日成之歌”……’唱到动情处,跳出被窝,在炕上跳朝鲜舞。”
中朝人民联合作战,终于打得美帝国主义叫停,在三八线签订停战协议,那时他这个文职兵员才重新在兵营中尽责。
1953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战场撤回河北悚鹿新城镇时正值子夜时分,时至冬月的河北,天气突变,寒风刺骨。为了不惊扰老百姓冬夜休息,所有回国官兵背靠背坐在棉花地堆放的棉杆堆上宿营,有的冻得受不了,吃两口辣椒取暖,东方拂晓时才集体唱歌活跃营地气氛。老百姓听到震天动地的歌声,顿觉惊奇,纷纷跑出门外惊呼,“天兵天将到了!”当他们发现这些官兵都是身着志愿军军服时,才懵然想起抗美援朝过江部队喝的是雄壮有力的“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齐心团结紧,打败美国野心狼!”中朝友谊歌。可今天,他们回国秋毫无犯,竟然喝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人民的军队鱼水深情。
当天上午10点,军长傅崇碧,宣布所有官兵,在棉花地隆重举行,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活动。时至27岁的袁启楼是解过来的文职军官,参加抗美援朝有功,被提升为0209部队一分队指导员的他正式宣布,说:“是中国共产党挽救了我,借迎国岁之机,更名为‘重生!”
现今66年过去了,虽然他已进入93岁高龄,但他仍精神焕发,亢腔激昂说,“儿子记住,老爸从那就叫重生了!”
评论列表(2条)
我姥爷也是63军189师0209部队 副排长 名字许永池 有知道的可以联系微信号a604195351谢谢
黄老写文章总得带一点男女暧昧的段落,以调众口,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