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银元(作者: 黄兴洲)

袁大头银元图片及价格,谢谢!_百度知道
一九七O年七月,我在运师参加中学教师培训班,学习三个月,补充农村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师资。

当时是耕读老师身份,培训期间政府补助伙食费,各人按规定标准卖了一部分粗粮(山芋干)换成粮票,运师食堂供应一日三餐。

临毕业时,大家少不了要聚一次餐,合个影,这都要花钱,钱从哪儿来?

老婆年轻有力气,看见队里有的男劳力利用生产队活少时间,去黄圩河底拉沙到东林沙厂卖(五里多路),多少挣点油盐钱,便与嫂子商量,俩人合伙拉沙子挣钱补贴家用,借了邳城大姐家的平板车,从黄圩河底上满一车沙子,足有二千斤,拉到城东堰沙场过镑,一天挣二、三块钱平分,家里油盐酱醋柴样样等钱用,哪有结余给我消费。

装满两千多斤的平板车,从河底向堤顶上拉,漫坡大约七十度,步步使劲,妯娌俩都是女流之辈,力气不如男劳力,相当吃力。

听妻子说,沙车一直是她撑车把,嫂子拉偏套,一趟下来,累得腿疼腰酸。

一次,嫂子也想试试掌车把,结果车到半坡,她没力气了,妻子拉偏掛使不上劲,平板车开始下滑,如果撑不住把让平车滑下去,不光俩人都得受伤,很可能失控碰到正上大堤的人和车,正危险之际,黄圩老表发现了,表兄弟二人冲上去帮忙把平板车送上堤顶,拼这么大的命,一天每人才分一元多钱。

面对如此艰难处境,我结业时照合影和会餐的钱从哪来?一分钱憋死英雄汉,隋唐时的大英雄秦琼当锏卖马的故事可见不是虚构。

人活一张脸面,我不能让同学们瞧不起,自己还是班干部,更得要面子。

一个周未我回家想办法,翻箱倒柜,翻出箱底一块银元,这是我女儿满月时岳母给外孙女的纪念品。我拿在手里抚摸半天。

急用卖了林前地,我和妻商量,得用了它,妻历来对我言听计从,况且等我结业回来,就是农村中学教师,工资也能提高,她同意我使用这块银元。

我把这块银元拿到邳县人民银行柜台,营业员又吹又听,鉴定不假后给我兑了五元人民币,我当工分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五元。

这五元钱可办了大事,不光解决了同宿舍八个人的配份子会餐(告别宴)而且照了大合影(全班人)和小合影,很风光一把,这些照片给我留下永久的纪念,至今还保留着,出第一本回忆录《情系桃李》时用了几张。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便做推磨鬼,钱是万能的,无钱是万万不成的,这并不是金钱万能论,别只唱高调,摊在谁身上都一样。

这一块银元(袁大头)放在现在价值有人说值几百元,有人说值几千元,还有人说值几万元,反正有人收藏便是无价宝,再值钱我也没了,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它帮了我大忙,使我从一个工分教师(五元钱月工资)一路飚升到现在中学高级教师(月工资八千多元),我不后悔,只是对不起女儿了。

这一段回忆,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目睹当今有些“纨绔”子弟浪费资财,觉得可惜,几块钱一瓶红茶喝了一口就丢了,(还破坏大环境)一卷菜煎饼几块钱,咬几口就丢了,小区里垃圾桶里丢的满满的八成新的衣服,煎饼、馒头……,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轻人不吃剩饭剩菜已不足为奇,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观念改变了,“浪费”这个词的含意是啥?有人根本不放在心上,放在我们这些四○后的老朽身上可就看不惯了,那又如何?

假如我当初保留下来这枚银元,说不定是个宝,可惜穷命呀,狗肚子(我属狗)里盛不下四两香油。

往事如烟散尽,空留回忆伤情。珍惜现在康泰,永远別忘当初。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