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和邳州陈肇宪的民生缘

  清朝初年,满人刚刚入主中原,外部边境常有争分,内部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就在这个时期,出来一个在中国近二百个帝王中,犹如一颗特别璀璨夺目的明星,“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部楚条约”,西征蒙古,平定准葛尔叛乱。为了恢复经济,稳定政权,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安定民心的措施,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惜百姓。康熙大帝好学敏求,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崇尚节约。在位六十一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华帝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开创中华帝国的另一黄金时代。玄烨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以及以后的乾隆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按照封建时代的标准,康熙应该属于“有道明君”。

  康熙初年,邳州水灾严重,黄河咆哮而来,仅康熙元年至十六年,黄河大的决口六十七次,沂、武、泗水一起涌入,下游淮河顶托,整个邳州一片泽国。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殃及邳州,七月十二日黄河在花山坝决口,邳州州城沉没。之后十几年里,淫雨肆虐,连年水灾。邳州南部,特别是黄墩湖、骆马湖一带水深丈余,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亡他乡,遍野饿殍。而清朝政府各级官员不但不体恤灾民,为了讨好清政府,为了政绩,为了保官、升官,根本不顾百姓死活,报喜不报忧,大搞面子工程,云天雾照地吹牛、扯谎,明明是大灾之年,偏说五谷丰登,一齐争先、抢先、率先完成任务。并独出心裁地将历年拖欠钱粮一起催缴。而这时在邳州任知州的孙居湜是一位清廉的官员,他体察民情,爱民如子,惩治贪官,崇尚节俭。在邳州遇灾之年开仓赈灾,尽量把灾害降低,大灾之年更不忍对百姓敲骨吸髓。“夏粮过期未缴”,被上级“你干不来我让别人来干”而“革职查办”。邳州人深感不平,这时有位侠肝义胆的秀才陈肇宪挺身而出。

  陈肇宪原名陈原誉,字肇宪,邳州大村社(今新河镇梨园村井栏组)人。清初秀才,为人正直,深知百姓疾苦。他连夜写了一篇奏折,认为“邳州五难,州牧四德”。恳请皇上免除钱粮,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为知州孙居湜打抱不平。陈肇宪打听到康熙帝沿大运河南巡的龙船将于正月二十二日经过邳州窑湾。决定“拦驾上访”。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皇帝一行是车马队南巡,到宿迁后改乘船,陈肇宪是以诸生(秀才)身份直接拦驾上告,邳州、睢宁的“挖洞藏身泅水上告”和“扇子舞演出喊冤惊动皇上”均属演义之谈。拦驾后宰相张书玉亲自审问,他递上奏折,康熙皇帝看完奏折,很受触动。陈肇宪冒着生命危险为邳州百姓及知州喊冤,惊动整个邳南,几万人夹道观望,为之捏了一把汗。陈肇宪在康熙面前,有条不紊地陈词。陈述邳州百姓之难,一、康熙七年地震州城沉没,百姓死亡无数;二、黄河于花山决口淹没田舍,损失惨重;三、连续多年淫雨肆虐,洪水泛滥,庄稼无收;四、十多年田地粮产锐减,积欠赋银过重,民已无力偿还;五、黄河于花山决口未堵,黄水行不归道,民无生计。陈肇宪声音平静,话语动听,康熙见观望的人众多,大声问百姓:“此言可真?”百姓齐声答道:“实无虚言。”于是下道圣旨,一面派官员核实情况,一面继续南巡。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终于下谕旨,“上谕户部,被淹田亩,应纳地丁及漕项钱粮俱行蠲免,历年连欠,亦尽与豁除······尚有不肖官员仍私证者,题参从重治罪,以副怜恤民生之意。尔部即遵谕施行。”邳州被免掉租赋十四万两,免掉公粮三万四千石,永远除掉将近九千二百个逃亡户应赋工丁,核销被淹没的土地共计四十六万亩。又筑起西起唐宋山(八路唐山),东抵猫儿窝的长堤(大致今房亭河南岸),阻挡客水,改善生产条件,并为知州孙居湜复了职。 陈肇宪一介书生冒着生命危险拦驾上疏,为民请命,体现了运河儿女大无畏的精神,深得康熙皇帝的嘉许和老百姓的爱戴。邳州老百姓在其家乡为他建生祠,陈肇宪坚决拒绝,终生谦虚谨慎,从不言功。此事至今仍在民间传为美谈。陈肇宪的墓碑,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陈肇宪故乡、今江苏邳州市新河镇梨园村井栏组的陈氏族居地。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