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睢铜地委是抗日战争期间邳睢铜地区中共抗日指挥机构,原属中共山东分局苏皖区党委,后属中共中原局淮北区党委,名称先后为“苏皖一地委”“邳睢铜地委”“淮北三地委”,习惯上称“邳睢铜地委”。
抗战期间,地委领导邳睢铜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建立了邳睢铜抗日根据地。这一根据地是淮北、山东两大根据地的结合部,也是华中根据地前往延安的主要交通线,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1939年12月,中共苏皖边区党委决定在邳睢铜地区成立苏皖一地委,李云鹤为书记,兼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后方办事处主任。苏皖一地委的建立,标志着我党领导下的邳睢铜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地委成立后,迫于周边日伪顽势力的威胁,便以岠山为中心转圈子,不停转移机关驻地,所以当地百姓常说“邳睢铜有个联办,围着岠山团团转”。在1940年至1943年间,邳睢铜地委机关曾一度驻于邳州八路镇的香埠村。香埠村当时属邳县八岔路区(第三区),南邻岠山,西望唐山,村子较大,便于隐蔽。机关住在村里汪东一户刘姓人家,因刘家院子宽敞,房屋又多,所以村民称之为“地委大院”。
中共苏皖一地委的存在和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活动,让国民党右派、邳南行署主任兼常备旅旅长魏复彝坐立不安,千万百计进行破坏。1940年5月7日,魏复彝率队偷袭杨楼村(今属新河镇),逮捕了中共邳三区委副书记闫长春和青救团干部等七人,杨楼村的杨天泽立即前去香埠村地委大院汇报,书记李云鹤迅速组织营救,并请求上级苏皖区党委派兵打击魏复彝势力。次日中午,被捕七人获释。晚间,翁叙文即率领苏皖区主力部队的三个团来到邳南,在邳睢独立大队的配合下围攻魏复彝的邳南行署驻地,魏复彝等人被当场击毙,国民党邳三区这只顽固派钉子被一举拔除。
1940年9月,苏皖一地委改为邳睢铜地委,仍驻地邳三区香埠村,与八路军第五纵队运西办事处(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后方办事处,地委书记李云鹤兼主任)在一处办公。为掩护工作,邳睢铜地委对外一般称“运西办事处”。1941年8月,邳睢铜地委划归淮北区党委领导,书记为李砥平;同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运西办事处撤销,成立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主任为纵翰民,副主任杲益斋;同时成立了邳睢铜灵军分区,司令员为蔡明,李砥平兼政委,军分区亦驻在香埠村。我党政军组织的相继建立,标志着邳睢铜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在此期间,邳睢铜地委建立了邳南行署和邳南县、邳睢县等抗日民主政权;指挥八路军五纵三大队等抗日武装,配合新四军三师九旅等主力部队取得了围攻伪军曹以惠部、奇袭碾庄火车站、消灭特支二队等战斗的胜利;在邳南各区恢复和新办各级小学校,创办了邳南公学(后为邳睢铜灵四县联合中学)和地委机关报《团结报》。
1942年底至1943年春,是日军大扫荡和封锁的困难时期,邳睢铜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异常艰难,邳睢铜地委开展了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地委副书记刘玉柱带头加入岠山前的合作社,作为普通社员参加农业生产;驻香埠村的军分区部队开辟了大片菜园,养猪养鸡,自给自足;因为老百姓吃水困难,部队便帮助他们打了一眼甜水井,被百姓称为“军民团结井”,又叫“军民井”.
邳睢铜地委在1943年1月改为中共淮北苏皖边区三地委。同年11月底,陈毅同志前往延安经过邳睢铜地区,当时地委机关驻在睢宁县五工头,地委书记康志强率军分区骑兵班护送陈毅同志安全穿越了陇海线,地委和军分区驻地随之移驻石匣村(今邳州市占城镇石匣村)。
邳睢铜地委(淮北三地委)于1944年12月与宿东地委(淮北四地委)合并为中共淮北苏皖边区三地委,书记张太生,驻地岠山,1945年迁往灵北高楼,从此离开了邳睢铜地区。中共淮北苏皖边区三地委后逐渐衍变为华中第七地委、淮北地委、江淮第二地委、宿县地委、蚌埠地委等;蚌埠地委于1961年3月撤销。
评论列表(4条)
《徐州党史资料》第八辑第61、62页有淮北三分区司令赵汇川的回忆文章,明确记载“邳睢铜灵军分区”成立于1941年10月。这本资料里所有提到这个军分区的成立时间都是1941年。而您说的那个《团结报》的照片很奇怪,1940年的《团结报》怎么会有陈毅同志题写的报头?陈毅1943年11月才给报纸题字的。而且这份1940年10月的报纸是第404期,《团结报》1940年1月才创刊,还不到一年,难道一天出两期?在别处看到1944年5月的《团结报》是第284期,所以《徐州党史资料》上这张《团结报》的真实性还需推敲,关于那篇分区群英会的文章内容完全看不清,所以这份报纸照片尚不能作为否定“邳睢铜灵军分区”成立时间的根据。
1940年10月1日成立邳睢铜灵军分区。《新四军在徐州》军事科学出版本,《徐州党史资料》第八辑刊登《团结报》1940年11月28日社论文章《祝分区群英会的召开》。以上党史资料文献已经证实,邳睢铜灵军分区是在1940年10月1日成立。怎么还在说是1941年10月成立。这时已经把军分区划归淮北军区管辖,改称为淮北苏皖军区第三军分区了。
@松柏斋:您能不能提供一下二营营长闫长春及韩昭钧的一些历史轨迹,我的父亲是在现居住安徽六安,是韩昭钧继子,是当年韩昭钧在战争年代,有个大王庄(王家庄)领养的,我父亲今年81岁了,他隐隐约约记得听他继父韩昭钧说,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该地的地主,被共产党打死了,剩下三个孩子,我父亲上面一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被别人分别领养了,至今骨肉分离,父亲一直在寻找失散的亲人,我看见该篇提到闫长春营长,这位是我爷爷的战友,我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爷爷与闫长春的信件,闫营长的字很漂亮。希望大家有这方面信息的提供一下给我,想满足一直未了心愿的老父亲!谢谢!
1940年10月1日成立邳睢铜灵军分区,不是1941年9月。李砥平是在1941年5月到路东任地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