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夏家洼夏姓居多,也是有来历的。根据当地夏家族谱记载,夏姓家族早在明朝洪武年间,被朱元璋“赶散”,从苏州阊门一路漂泊,流落到这里。后来,子子孙孙在这里繁衍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传,瓦岗寨将军罗成带兵打仗,休整于此,将士饥渴难忍,怎奈天大旱无雨,各地水源干涸。正当罗成将军愁眉不展之时,突然坐骑白龙马仰天长啸,扬鬃奋蹄,似有仙人指点,罗成将军于是命令士兵掘土为井。顷刻间,井水似泉涌,水到井口盈盈不足三尺,可用手瓢舀水而饮之。顿时,士兵群情激奋,后战势屡屡得胜,大快人心。众人曰:“天助我也,天赐良泉!”
后来,顺延千百年,附近的井逢大旱都会干涸,而此井终年不枯竭,方圆几里路内的百姓都会来此井取水饮用。直到十几年前,优化水资源管理,政府改装自来水,此井才被荒废,为了安全起见,最终被隐埋于地下。
相传,清代夏洼有个夏姓之人,自幼爱习武打拳,舞枪弄棒,闻鸡起舞,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颇为勤奋。某年,朝廷开武科,这夏姓之人胸有成竹,跃跃欲试,连夜骑马赶往京城。但旅途因事延误,赶到京城时,比武时间已过,他顿觉五雷轰顶,灰心至极,只好打马返乡。他一路无精打采,想自己苦练多年,来时志在必得,如今却铩羽而归,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
“近乡情更怯”,当他骑马来到淮安清江浦大闸时,血气方刚的他越想越恼,扬鞭打马冲下运河大堤,想就此了却一生。此时,似有神人相助,马踏河面如履平地,呼啸带风。到了闸前,这夏姓之人一提缰绳,连人带马纵身一跃,竟然飞过清江闸。
两岸官员百姓见此情景,无不瞠目结舌,转瞬大呼:“此人武功盖世,真乃神人也!”官员立马上报朝廷,皇帝听说“马跃清江闸”的神奇之事,认为此人武功盖世,正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奇才,不用考了,直接赏他个“武举人”。
这个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夏武举”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叫夏则久。据《夏氏族谱》记载,夏则久,字恕生,武庠生,入国学,清初随尚可喜南征有战功,礼化州知州,升高州知府。夏洼村有个“拳堂”组,我想,这个“拳堂”应该和这位“夏武举”有关联。夏洼人习武健身,保家卫国,自古至今都不曾断过。
因为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加上防范措施得当,村民训练有素,附近的圩子常有被土匪贼寇攻破,但夏洼的圩子却始终固若金汤,保卫着一方百姓的财产和性命安全。
据说,守圩子有一个绰号“雄子”的人,枪法精准,百步穿杨。一次土匪来围攻夏洼,雄子站在圩墙上观察,看到远处有个指手划脚的人像是匪首。雄子甩手一枪,匪首立马毙命,吓得群匪四散逃窜,大呼:“夏洼有神枪手,快跑。”从此,再也不敢轻易侵犯夏洼。
古往今来,夏洼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代,有夏鹤算、夏则大、夏则久父子出任知府、知县;有夏抡谟筑洋河圩。近代,有在抗日战场捐躯的黄埔军校高材生,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夏玉安将军;有早期在家乡闹革命,解放后做句容县委书记的夏云。
近几年来,大学生更如雨后春笋,他们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其中非常优秀的,有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奖的高科技工程师王育江。三年前,夏颖翔同学考上清华大学,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夏洼人,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啊!
风自故乡来,景色年年新!田园里,一片碧绿,麦浪翻滚;夕阳下,蛙声阵阵,稻谷飘香。清冽河水环村绕,白鹭翩飞野鸡鸣。枝头百鸟齐声唱,幸福人家喜事多。
机械化大规模的耕耘,全面提高了农田产量,也把大量的夏洼劳动力解放出来,投身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我们生活质量有了飞跃式的变化,不知为什么,我还是有些留恋过去的生活,忘不了那老屋飘出来的炊烟。
四月踏青
夏成兵
遍地花开绿草妍,麦苗万顷碧无边。
眼前高树啼黄鸟,耳畔长空响杜鹃。
旷野田原香馥馥,一溪水岸柳绵绵。
踏青赏景何时好,最美乡村四月天。
月是故乡明,家是故乡亲!不管走了多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夏洼”!她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奋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