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日上午临近十点,也就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前一日到南京夫子庙游玩,信手闲游,走马观花,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记忆的东西。这儿店铺除了卖吃的还是卖吃的,无论大店小店,还是新店老店,是变着花样整出各类吃食。有许多网红吃货打卡店,也有几个美食小吃一条街。国人自古就崇尚吃喝玩乐,吃是排在首位。看来,来世间走一遭,是不能亏待这张嘴,慢待了肚子。吃是最大消费,属于快销品。食物一次性地从口腔进入肠胃消化,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废物糟粕流入大肠和膀胱形成粪便排泄掉。粪便虽是体内排泄物,但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谓是变废为宝。韭菜就最喜尿液,种出的韭菜是郁郁葱葱有营养。
因时间关系,没有进夫子庙和江南书院看看。临近中午,买了张八块钱门票参观了乌衣巷的“王导谢安纪念馆”,感觉还有点儿意思。能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达官贵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声明显赫的王谢家族,那才是真在的名门望族,也就是上层阶层的贵族。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12点半左右,肚子饿的咕咕响,饥肠辘辘,嘴干舌苦,脚软无力,可能是走的路太多,消耗体力,中途又没有喝水。在靠近一个岗亭的东侧的木质座椅上小憩,喘口气儿,从口袋里掏出带来的一小盒纯牛奶饮品和两袋枣糕,边吃边看着对面三两个小吃店进进出出的食客,还是年轻人巨多,特别的女孩子,嘴总不闲着,嘴里嚼着东西,一副贪吃嘴脸,以至于说话都含糊不清,不知嘟噜什么,也是可爱模样儿,令人哭笑不得。年轻就是好,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倍儿香,身体倍儿棒。
吃了点东西,填充了肚子之后,不由自主地两眼皮松弛耷拉下来,感到有点倦意,犯起困来了。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饭前无力饭后懒吧!正想迷糊一会儿,打个盹,刹时间被西北面的来了一行六七人搅乱,特别是走在最前方的一个手持小红旗,带着耳麦的苗条美女导游,口才不错,问游客们:“现在来到了‘乌衣巷’,这里是东晋开国功臣王导曾经在此住过的地方,大家知道王导是谁吗?”游客男女老少都有,;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摇头不知。导游见游客摇头,一脸茫然,没有回答,就升高嗓门,告诉大家:“大家不知道王导,当有一位书圣王羲之听说吗? 就是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王羲之,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我马上来了精神,就走过去混入了游客中聆听。我随着游客来到“乌衣巷”东门站立,原本想再次听美女导游继续介绍有关乌衣巷的典故,但秩序井然的游客队伍一下分散开来,只能听到她说得内容跟墙上的介绍的雷同。
也不知怎么了,我倒被吸引到一位身高在一米七五,体型略微臃肿,穿着一件普通有些脏的丝棉袄,前胸隐约蘸有油渍,皮肤稍黑,头发卷毛凌乱,粗硬的黑胡茬子脸,显然出门前没有刮胡子,给人一种邋遢形象,但他的口才非常好!知识面广。我们三五个听众偎成一个弧形状,聆听他讲解南京的古今历史,都颌首赞许。他没有架子,知识渊博,旁征博引。他站在为开国伟人毛泽东大草书写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书法廊前,给我们讲到毛主席平时最喜欢这首诗词,也是常常拿这首诗练字,写了好多,不过都已丢弃,只有这一幅在主席到扬州视察时,也是被弃,但被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及时保管,所以这幅珍贵的作品得已保存下来并镌刻于墙壁,供游客观赏。
起初,我总认为他是导游,但看穿着打扮又不像,但专业知识又像导游。他说乌衣巷的来历是孙权迁都南京,当时起名建业,孙权怕被人暗杀,身边设有一支保卫他安全的军队,全体人员自上而下官兵都是身著黑色衣裳,他们身手利落,行踪神秘,驻扎的街巷顾名思义称乌衣巷。这个乌衣巷也是东晋王谢两大家族居住地,王谢两家子弟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建树,还在文学艺术上非同凡响。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名家。谢安、谢灵运,谢眺等文学家。
他说南京是六朝古都,但历朝历代都不足百年,时间最长是东晋,长达103年。但东晋皇权没有实权,大权旁落在当地权贵旺族。西晋末年,末代皇帝司马睿是被王导等大臣驾着逃亡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然而这些王公贵族各有自个儿的算盘,掣肘皇帝权威,加上北方十六国动乱,国家是四分五裂,动荡不安,国不想国,家不像家。只在谢安指挥的“肥水一战”,把北方最大实力前秦苻坚战败,才得以安稳发展了几十年。
元朝蒙古族入侵中原,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摧古拉朽般推翻汉族人政权,蹂躏汉人,定为最下等人,南京再次沦陷。
后来,朱元璋定都南京,取名建业,大刀阔斧,整顿施治,有所改观,南京城暂且安宁。但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明初都城再遭毁坏。朱棣称自个儿是明成祖,朱元璋是明太祖,玩的都是文字游戏。
南京自秦朝秦始皇开始,就引淮河水进南京城,古称“秦淮河”,这条河造福南京百姓。秦始皇信风水,找方士看南京方位水土,遂定此地适合养马,后来就叫秣陵。
近代史上,国民党蒋介石定都南京,不足十年便败退台湾岛。所以,南京从政治时间是不稳定,短暂的首都。
我和其他几人对这位“导游”详细的介绍南京历史,很是钦佩,不时地点头赞许。他也是洋洋洒洒口若悬河把南京历朝历代,政治事件,主要人物,加以述说。当然,有些观点,也是有失偏颇,有些唯心主义论调。
讲解完毕后,返回时我见到随他同行的是一男一女,原来他不是导游,主要是讲给这两位听到的。
我便赶上他,同他搭讪起来,我说:“您刚才讲得非常好,十分详细,尤其动听,知识渊博”。他听我夸奖,随即双手合十于胸前,轻微地晃动了三两下,谦虚地说:“过誉过誉”。
我好奇,问:“请问您是学历史专业还是中文系?”他颔首一笑,未做具体答复,只是还一微笑,说:“尚需学习,学无止境。”
我接着说:“听您讲解,您所掌握既有正史也有野史,所以生动有趣。”他仍然谦虚动作,作双手合十状,连声说:“是的!还不够,懂得还不够。”
随着,我肯定他:“您的专业水平,完全可给导游做导师,培训导游”。他听我这么一说,脸上露出光泽,微笑说:“您说得对!我被旅行社邀请给导游上过课。”怎么样!我判断正确吧!有些导游的语言表达太过于教条主义,说起话来刻板无趣味,还是欠缺读书。
看来,语言的表达,一定要生动有趣味,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这样才能吸引住人,帮助人去消化吸收。读书很重要,知识都在书本里。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强调读书的重要。知识渊博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
我和他同行了大约五十米,聊了几句,很想向他索给联系方式,或加个微信,便于以后交流请教。但观察到因为我的贸然加入,对他们在一起似乎不方便。所以,也就打消这个念头了!我便礼貌地跟他握手道别。看到不远处,三个人到了秦淮河畔走廊,他又在讲解……
我不尽感慨一番,虽然短短的十分钟,但收获满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博学多识的人,都是令人起敬。来南京夫子庙,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