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九”青年节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日 (作者:张法民)

“三·二九”青年节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日 (作者:张法民)

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人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他们用鲜血和对祖国无上的爱,唤醒了国人对国家的认知。由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们舍己救国的精神非常感人,而这次起义参与者大多是青年人,因此民国时期政府将每年三月二十九日定为“青年节”,即“三二九青年节”

一、黄花岗72烈士
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就把武装起义作为改变社会性质的主要手段,策划了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连续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在槟榔屿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力量、认真准备,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就把武装起义作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手段。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连续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召开会议,认真总结失败教训,决定集中力量,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把革命的火焰燃向全国,最终推翻清王朝。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广州城内建立了38个秘密据点。但因突发事件、通信不畅等原因,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实施行动时,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点半,黄兴率领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及华侨中挑选出的130名“选锋”队员直捣两广总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听闻到风声从后门逃走,向广东水师提督府搬救兵。革命党人找不到张鸣岐,便放火焚烧总督署,起义军在退出总督署时,与张鸣岐搬来的救兵撞了个正着,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起义牺牲约100余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当初能找到的战死和被俘后慷慨就义的72名革命党人(实有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的遗体葬于广州东北郊白云山麓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雄浑优美,风骨峥峥,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72烈士。把此役革命党安息之地称为黄花岗72烈士墓。

黄花岗最初只是黄土一抔的墓地,甚为荒凉,1918年,广东革命政府提倡募修故墓,为示隆重,由当年参加起义未牺牲的同盟会会员,组成审查委员会,具体负责此事。委员会向华侨募捐资金后,建立纪念场、墓地、墓亭、碑石,又扩大墓地,广植花木。1921年,纪功坊、乐台、墓亭、四方塘相继落成。此后又增建了黄花亭、西亭、正门等建筑。后查,除72烈士之外,尚有14名烈士牺牲于此役,共86人,姓名全部刻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石碑的背面。孙中山先生亲书浩气长存4个字,镌于墓场之上。黄兴写有挽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1924年5月1日,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出席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并发表演说,号召人们学习烈士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

1949年,辟为黄花岗公园,并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黄花岗72烈士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黄花岗公园以黄花浩气成为羊城八景之一;2007年7月,再度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一黄花皓月。2005年11月,墓园入选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三·二九”青年节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日 (作者:张法民)
二、 同盟会会员徐国泰血洒黄花岗
徐国泰(1889年~1911年),原名梦九,字民安,参加革命后,改名国泰、字晒西,江苏邳县(今邳州市)滩上乡(今赵墩镇)南蔡庄人。同盟会会员,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一。

1889年,徐国泰出生于滩上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徐贵方,是一位诚实、勤恳的农民。他兄弟三人,哥哥徐梦周、弟弟徐梦省,国泰居二,梦周因饥寒交迫,逃荒去了安徽淮南;弟弟梦省,亦参加国民革命,后徒居山东淄博周村。

徐国泰自幼天之聪颖,体魄健壮,膂历过人,性情刚烈,少怀大志,好打抱不平。8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同时苦练武功,学会了一手好拳脚。在一次赶庙会时,遇见一个官吏在街上殴打赶会的乡民。他好心前去劝阻,而那个官吏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弃乡民挥拳向他打来,徐国泰义愤填膺,火冒三丈,挥拳将其击倒在地,并怒斥道:我要是再见到你在街上撒野欺负人,就要你的狗命!那个官吏从地上爬起来灰溜溜地跑走了。这一惩暴义举,虽然得到百姓的赞扬和拥护,但却得罪了官府,闯下了大祸,说徐国泰聚众造反,殴打朝廷命官,官府要派人前来捉拿他。徐国泰闻讯后,在堂叔徐同方的帮助下,连夜外逃他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十六日,徐国泰应募入伍,被编入南洋陆军第九镇炮队为士兵。由于徐国泰学习、武术俱优,一年后考升正目(军曹),在炮兵第二营右队服役。

宣统元年(1909年)春,徐国泰由朱鸿宾介绍加入同盟会,接着便被推选为炮标同盟会会员代表,负责标内会务工作。他对革命工作严肃认真,经常在兵营中积极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深受广大士兵的拥护和支持,未及半年,徐国泰就在各兵种中发展同盟会员,经他介绍而入盟者共200多人。是年秋,兵役期满,徐国泰退伍回乡。同期退伍者10多人,他们一回乡,地方学界在明伦堂为他们举行欢迎会。为了号召家乡有志之士奋起推翻清朝统治者,发展和壮大革命队伍,徐国泰在会上发表演说,痛陈当政之弊,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闻者大为感动,实为向邳县人民灌输革命思想的开始。这也是邳县第一次有人公开宣传革命思想。

徐国泰虽然居家,但仍然保持着与省城同盟会领导机关的联系。宣统三年(1911年)春,辛亥革命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并派郑赞丞回上海,召集江苏、安徽两省部分同盟会员开会,传达孙中山的指示,动员同盟会员参加广州起义,徐国泰奉召去南京,集合新军第九镇中同盟会员华金元、阮德三等40余人,徐国泰当时被选为南下同盟会员首领,前往广州参加起义。当从南京启程时,江苏的同盟会会员秘密集合于下关,为徐国泰一行举行欢送会。分手之际,徐国泰代表南下同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吾辈此行,不论成败,誓以身殉!所有党务均托付在宁同志继续进行。

抵达广州后,徐国泰参加了由黄兴、赵声领导的辛亥年(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公历4月27日)广州起义。徐国泰率领40名同盟会员随黄兴攻打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歧闻讯逃跑。清兵据守在总督署衙门城楼作垂死挣扎,至衙门口,受卫队数十名兵士阻击。双方互射,几次攻打不下,各有死伤。黄兴率朱执信、李文甫等由侧门冲入大堂、花厅、内室,不见一人。徐国泰奋勇参战,并率先冲向前去火烧城门,总督署衙门被冲开,清兵负隅顽抗。双方展开巷战。当下,即分兵攻击督练会所等处,途中与敌相遇,在激烈战斗中黄兴失踪,徐国泰率领华金元、阮德三四处寻救,虽身受重伤10余处,仍奋不顾身地坚持战斗。后被敌兵包围,徐国泰依旧辗转抗击,冒死夺敌枪一支,击毙敌兵数名,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徐国泰牺牲后,被潘达微收葬于黄花岗72烈士墓。但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九月,由胡汉民所立的72烈士碑上,却不见他的名字。同样被遗漏姓名的包括徐国泰共14人。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胡汉民又立黄花岗第二墓碑予以补记,徐国泰名列其首,还将江苏华金元、阮德三2名等烈士的姓名补上。两碑人数相加,共86位烈士。其实,仍然漏掉了38位烈士,广州三月二十九日起义,至少牺牲了124人。

“三·二九”青年节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日 (作者:张法民)
三、英名永在垂青史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博访遗迹,徐国泰英明重为人知,民国政府追认徐国泰为烈士,专为作传,载入史册,并向遗属颁发抚恤金600元。此事,责成邳县政府完成。因为徐国泰牺牲时年仅22岁,尚未婚配,加之父母早亡,兄长流浪,故抚血金已无法发放。后来,邳县官民捐资为徐国泰烈士建立祠堂。春秋祭祀以表彰先烈。

为了纪念这位民国先烈,1927年,邳县国民政府在邳城洪福寺旧址,为徐国泰烈士建祠立碑,并将城北大街改名为国泰街,烈士家乡所在区改名为国泰区。1946年,邳县地方当局将八义集中学更名为国泰中学。徐州城内有一条国泰路。据悉,现台湾省台北市有一所国泰医院,传为邳县人所创办,亦为缅怀徐国泰烈士而命名。

“三·二九”青年节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日 (作者:张法民)

作者简介:

张法民,男,笔名星火。江苏省邳州市人,中共党员。1980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徐州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言论等2000余篇,有的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现为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邳州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大运河》杂志顾问。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