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会手艺的爷爷( 作者:曹坤莉)

我那会手艺的爷爷( 作者:曹坤莉)

我的爷爷在我心里不是一般人,是位会“手艺”的人!他自小学艺,有手艺傍身,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他脾气厉害,对儿子们严厉,但对孙辈们慈爱。他恪守规矩刻板守旧,我认为和他的成长环境分不开。我小时候不懂这些,只记得印象中的爷爷很严肃总是本着脸不苟言笑,我和妹妹还有身边的小伙伴都很怕他。他总是要求我遵守各种规矩。比如,吃饭要自己盛,期间不能随意说话,不能拿筷子敲碗,不能抖腿、抖手,不能跷二郎腿……但也有开心的事,爷爷承包了我和妹妹整个童年的零食。苹果,橘子,花生,瓜子……都是爷爷在赶集收摊后买给我和妹妹。还因为爷爷喜欢喝酒,喜欢自己做下酒菜,在当时各家都不宽裕的条件下,我家饭桌上每餐都会有三四样菜,有时候是煎豆腐,干鱼炒辣椒,炒豆芽,有时候是炒辣椒皮,自制咸鱼,花生米……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那是在200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村里来了市电视台的记者和文化局的领导说是来看我爷爷 “打花”。我当时正巧放暑假在家,急忙和大伙一起来到村东边的大路上凑热闹。心里还很好奇:朝夕相处的爷爷会“打花”?我没听他提起过呢!正想着,只见我爷爷肩挑一个奇特的扁担,慢悠悠地出场了。扁担很长,但不是常见的直扁担而是中间弯凹两头向上翘,呈弯月状弧度很大,两端分别各有一个铁环环住扁担身的同时下面有长约50厘米的挂钩,一头挂着风箱,一头挂着工具箱,走起来一颤一颤地很有节奏感。我很惊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奇怪的扁担,这是我家的东西吗?记者采访才得知,爷爷说这个扁担是他师爷传给师傅的,到他这一辈,他师傅又把它传给了自己,包括一整套的工具箱。天刚黑,我爷爷就开始忙活了,摆好风箱,炉子,开始生火,烧铁块化铁汁。这时大路两边已经围了很多人,就听到人群里有人议论,“上次打花还是二十多年前了吧!”“是呀,是呀,真是多少年没见过了。”这是上了年纪的人在感叹。年轻人没听过也没见过,都在好奇的东张西望。

说话间,我爷爷那边就准备好了,就听围在我爷爷身边的人大声喊着:“要开始了,大家伙都往后站站,离远点”。大家听了都自觉地向后挪了挪,却又不舍得后退太远,好像担心自己过会儿看不到似的。突然间,铁汁抛向空中的瞬间天空闪亮,宛如一朵朵金花凌空绽放,又似一颗颗流星划过天空,堪比绚丽烟花,给人一种繁华似锦,富丽堂皇的画面感,美轮美奂,视觉震撼。人群里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欢呼声。那一晚真是震惊了我,让我好像重新认识了爷爷。这还是我印象中不苟言笑,即对我严格要求又疼爱有加的爷爷吗?爷爷很少跟我提及过去,所以我对他年轻时的事情知之甚少。现在想来爷爷之所以不愿提及以前应该是因为年轻时吃过太多的苦,不说也罢。特意问询了爸爸及周围人,在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才得知我的爷爷不简单。

我的爷爷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那个还是兵荒马乱,缺吃少喝的年景,老百姓还在饥饱线挣扎。他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母,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兄妹三人跟着姥姥到处讨饭艰难地生活。生活有多艰辛,是我们这辈人无法体会的。亲戚看着可怜,为了给他找个吃饭的地方,也是为了学门“手艺”以后有活路。在我爷爷十三岁的时候就介绍他跟着师傅学习手艺。我爷爷的师傅是河北武安县城关村人,名字叫常永祥(1914-1970)。常老师傅解放前携全家逃荒来到邳州,后在现在的良壁村落了户,恰好和我爷爷做了邻居。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爷爷拜了常老师傅为师,做了常老师傅的门里徒。按规矩他跟着师傅学习五年,吃住都在师傅家,出师后才可以自立门户。就这样生活也算有了着落。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徒更是规矩多,不仅要遵守行规,还有师傅自己定的一些规矩也同样要遵守。学徒期间不仅要学习手艺,还得帮师傅干家中的活,师傅做手艺的时候也得帮着打下手。常老师傳很严厉,犯错了责骂惩罚肯定少不了。一件小事就能看出常老师傅有多厉害。当年常老师傅一共收了三个徒弟,我爷爷是大徒弟。只因师弟把师傅给新买的袜子弄丢了,发现的时候已经走出了十几公里外。当时是大冬天还下着大雪,天也黑了。

我那会手艺的爷爷( 作者:曹坤莉)

怎么办呢?如果师傅知道了肯定要责骂,我爷爷就陪着师弟连夜徒步十几公里回去找袜子。我也曾听爷爷偶尔提过,睡觉也得有规矩,躺下要躺平不可随意翻身,犯错了更是惩罚在长条凳上睡觉。通过这些事我能想象出常老师傅的严厉。也许是我爷爷深知自己没有后路,没有爹娘撑腰,只有自己把手艺学好了才能养活自己和妹妹,吃再多的苦也得默默承受,所以学习干活都格外认真。邻居家的老人也告诉我:“那时候当学徒可苦了,不能吃苦是当不了学徒的,吃不了苦也学不出活,仨徒弟就你爷爷一个人学成了。”相比这其中的苦,我今天的文字显得苍白无力,但我还是想表达一二。俗话说严师才能出高徒,常老师傅也是用心良苦,加上爷爷不怕吃苦,即用心又勤快,师傅也愿意倾囊相授,不仅把补锅的手艺学到炉火纯青,更是把常老师傅祖传的手艺打铁花学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年光阴转瞬即逝,出师后我爷爷四处赶集遛乡给别人补锅挣家用,当时的年代铁锅用坏了补一补是常事,所以补锅的手艺算是会挣钱的门路,在大集体时期,我爷爷凭着自己的手艺,不仅能交足集体的费用,还能为家庭带来基本的温饱。因我爷爷常在山东尚烟、兰桥,幽山一带溜乡,又因技艺精湛,深得广大村民们的好评,送外号“盖山东”!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锅坏了也不需要补,补锅这个老行当也在慢慢淡出大众视野。反而是多年不打的铁花又被大家想起。用我爷爷的话说:“平时打铁花很少,不逢年过节不打,以前人都穷,买不起烟花就每年的正月十五打花放花。”打铁花有在民间有逢年过节时用来祈福的意味,即能娱乐还能让民宅驱瘟辟邪。买不起烟花的年代,艺人化铁为汁,抛洒空中,铁水四溅,形成璀璨绚丽的火树银花。既能让百姓大饱眼福,又有祈求驱邪纳吉,家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寓意。

2012年我爷爷打铁花技艺在邳州蓝印花布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如坤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为邳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后在2016年被列入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徐州日报和非遗中心及邳州文化局、文化馆的领导及十余位非遗爱好者也闻讯赶来,特意采访了我爷爷,并录制存档。且在徐州日报头版大篇幅介绍“八旬邳州打铁花传承人时隔二十年公开表演”。关于打铁花表演视频、文章及个人采访视频也都在邳州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学习强国”、徐州发布、邳州银杏甲天下、优酷等各大媒体发布。爷爷一时风光无限,真是苦尽甘来终有时。

我的爷爷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第五代传承人曹桂传,于二零二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晚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岁。

今日清明,谨以此文,深切怀念我的爷爷。

(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1条)

  • 高桥梨治
    高桥梨治 2023-04-12 10:29

    “雨是神的烟花,那片故土是爷爷的烟花”

  • JOJO
    JOJO 2023-04-10 21:11

    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

  •  阿南
     阿南 2023-04-10 20:12

    作为一名邳州人,我以您为荣,感谢您让我们年轻的一辈人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一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曹爷爷,为您祈福!

  • 解广通
    解广通 2023-04-10 19:24

    语言质扑,描写人物生动形象。以激情的语言抒写了爷爷的不平凡一生。从文章中不难看出,曹老师父从小吃了不少苦。正因为如此,才出于蓝而胜于蓝,手艺精湛,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赞誉。更为可贵的是继往开来,把打铁花这门技艺又传承给下一代。为佳作点赞,为曹老师父点赞!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3-04-10 19:20

    但愿作者能把打铁花手艺传承下去,使这项技艺永不消失!大赞赞赞赞赞作者!

  • 解广通
    解广通 2023-04-10 19:10

  • 莫里
    莫里 2023-04-10 18:33

    传承下去了吗

  • 玛茜商贸陈强17772271919

    文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