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味道”,人们都会与烹饪、炒菜联系在一起。对“味道”的感知,又想起那句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扯到此,又可把“味道”上升到“气味”的层次。既有物质层面的意义,又有精神档次的指向。老子说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仔细品咂“味道”二字,由“味”而能上升到“道”的高度,在汉语里也是不多见的。味里面究竟有多少“道”?回顾一下古人传下来的名言睿语,就可窥其一斑。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经常和高尚的人相处在一起,身上就会染上香味;交的全是狐朋狗友,身上就免不了臭味。大多数官员都懂得洁身自好的道理,可为什么有一些人走入贪污腐败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原因在于他们后来闻多了铜臭味、女人味,鼻子失灵了,于是乖乖成为金钱美色的俘虏。
鄙人认为,罪过不能记在金钱和美色身上,只能记在鼻子上。鼻子如果觉得委屈,才可以追溯到心的毛病、世界观的毛病。“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你看看周围,那些逢迎拍马之人,哪个不是表演得过度亲热?恨不得要给领导当三孙子了,可是领导们永远舒舒服服享受着而不辨其虚假;等到领导一朝退休或大权旁落,树倒猢狲散的时候,他们才会如梦初醒。而君子,不势利、不做作,以诚相待、以心交心,这样的交往不会甜得发腻,却可为味久绵绵。
人世间,我们也完全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的气味,辨别出他是一个君子还是一个小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还是一个粗野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还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这,就看你鼻子的功夫了。
对于鼻子来说,太重的味也可以使它失灵。做菜少放盐,可以避免高血压;做人多淡味,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可在当下,能闻到淡淡的书卷气、儒雅气太少了,而充斥周围的铜臭味、世俗气、市侩气未免太浓了吧!
评论列表(1条)
写的真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