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连载(作者:陈志宏)

恋爱:连载(作者:陈志宏)

9、

傍晚时分,定军山上,晚风阵阵吹来,春寒依然逼人。陈冬和于燕西站在山顶上看了看四周,天气已经暗了下来,他们浮想联翩,感慨多多,叹人生短暂而匆匆,阳安线电气化铁路快速列车一声长长的鸣笛,把他们俩从遐想中拉回了现实。于燕西不由人的格凌凌的打个哆嗦!陈冬说:“不早了,咱们回去吧?”于燕西说:“行!”

陈冬把于燕西送到家后,返回宿舍已经晚上九点了。杨苏华正站在陈冬宿舍门前,看到陈冬回来,杨苏华说:“冬哥,今晚我已经来找你三次了,俺妈叫你,说三更三点也得把你找到俺家,有要紧的事跟你说。”

陈冬说:“那好!咱们走吧!”

陈冬连门都没开,就跟着干妹苏华去她家了。

杜清玲今晚蒸了两锅馒头,刚刚蒸好一锅大肉包子,还热气腾腾的。杜清玲说:“儿子,快吃!”

陈冬也不作假,拿起包子就吃,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干妈做的包子真好吃!”

杜清玲半生气半开玩笑的说:“什么干妈、干妈的,我不爱听,儿子!把干去掉,叫妈?反正你喊你母亲叫娘,那我就是你妈?早喊晚喊都一样。”

人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陈冬的注意力光顾吃香喷喷大包子了,愣是没听出来,就接着杜清玲的话说:“行!妈!我今后就叫你妈。”

杜清玲心里喜滋滋,乐挠挠的好受。陈冬连连吃了三个大肉包子,苏华又给他盛了碗稀饭,喝下去后身上暖洋洋的。

这时已经快十点钟了,杜清玲也不兜圈子,就直接了当的说:“既然我是你妈,我对你说,儿子,以后少和于燕西来往。当然,一下子让你断掉也不现实,慢慢的离开她。她本人就不说了,她妈那个人,儿子你是缠不清的。”

杜清玲提起王亚萍恨那个味,齿对齿咬得硌吱硌吱的响。

陈冬很赞成杜清玲对王亚萍的看法,杜清玲说的话陈冬有同感。王亚萍的强势使陈冬非常烦恼。所以说陈冬对和于燕西的这桩婚事并不看好,一点信心都没有。反而不如和梅玉鸿雁传书很能说的来。

陈冬刚到九冶工人报印发厂时可以说一窍不通,没有办报总编的帮助,他是什么也不会的。早先是给师傅们打打下手,慢慢的学会排排版面,校对错别字什么的。改稿子起初根本不行。陈冬利用新华字典、新华辞典,不到两年的功夫,一整套工作陈冬基本上能掌握一些,也就是说有活干了。主编很高兴,也曾一度对陈冬说,将来接替他的工作。陈冬也很聪明,谢谢主编说:“怕这辈子不行了。”主编说:“好好干,将来一定能行的。”

陈冬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只要努力积极向上,目标会能实现的。

到目前为止,陈冬组稿、校稿、排版、印刷、发行这都不成问题。虽说是小报,每周出两期八个版面,除了九冶广播站外,这张报纸是九治党政机关,各子公司,生产车间,班组的有力宣传工具,是应该牢牢的掌握在党的手里。到目前为止,主编不是不知道陈冬的情况,陈冬认为主编只是试探性探索陈冬的心里,看看这小子知不知道天高地厚。还好,陈冬有自知之明,没有接招。主编只是说说而已。

就陈冬写的《探亲散记》作为内部稿处理也经副刊编辑修改了两次,主编亲自审阅一次,并在稿件的右上角圈个“己阅”二字,这个老滑头把定稿权推到了主版编辑。副刊编辑再请示,主编才说如果觉得好就用,有了他这句话,副刊编辑以为是自己内部人放在了副刊版面上头条,报纸清样打出来后,主编把副刊编辑叫来说:“把《探亲散记》放在这个位置上很扎眼”没办法又重新调整为报纸的左下角,这篇文章总算发出来。

王亚萍拿着这张报纸到处宣扬陈冬文章写得怎么、怎么好,说陈冬怎么怎么有才。后来,人都直接说到陈冬脸上。陈冬和于燕西恶吵了一架,于燕西哭着回家找王亚萍算账,

于燕西和王亚萍大吵大闹了一次,王亚萍有所收敛。但是,她对这位未来的姑爷还是信心满满的。不管闺女怎么和她闹,她都一如既往的疼爱着陈冬,这一点母女二人的心是一致的。

杨苏华九冶子弟学校毕业,没考上大学,这一点对身为九治街道主任的杜清玲打击很大。杜清玲心想,虽然女儿没考上大学,但是在九冶为女儿谋份工作还是不难的。于是,她找到了人事处她的一家子,同姓的杜大伟处长。杜处说:“姐,一有机会,我就给外甥女考虑安排的事。最好是安排到姐夫的维修科下面的油漆班,小女孩当个油漆工不是很好吗?”杜清玲说:“行!你看办吧!怎么合适就怎么办!”

半年后,杨苏华被安排在九冶广播站跟老播音员刘兰打下手,有时候播播通知,天气预报什么的。早间七点《九冶新闻》从来没有让杨苏华播过。后来,公司派出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办的学习班学习了半年,回来后才陆陆续续的播《九冶新闻》,这已经是后话了。

自从杨苏华工作后,杜清玲和女儿长长的谈了一次话。杨苏华对陈冬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该喊冬哥还是要喊的。但是,明显的与先前有所不同了。挣的第一个月工资,杨苏华就给父母和陈冬每人买了一件上好的衬衫。陈冬感动不已,说妹妹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已经成为大人了。

10、

王亚萍得知陈冬认杜清玲干妈后很生气。陈冬正在报社分发报纸时,直接找到了印发厂。陈冬听门卫说王亚萍找他,紧忙扔下手头活跑到了门口。看见王亚萍正坐在门卫的条櫈上,陈冬上前喊了声:“姨,你来了。”

王亚萍见陈冬说:“陈冬,今晚下班后回家吃饭,我有事跟你说。”

陈冬答应说:“行!”然后王亚萍起身就走了。

陈冬寻思着,能有什么事呢?反正我得集中精力上班。不管什么事到晚上再说。

陈冬刚要把报纸分完,接到主编的电话说:“让陈冬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陈冬吩咐几个工人把报纸拉到勉县邮电局定军分局把报纸寄出去,自己前往主编办公室去了。

陈冬来到主编办公室,主编让他坐下,说近来陈冬干的不错,由于印发厂厂长调回山东,宣传处研究决定,印发厂的工作由陈冬暂时负责,做代理厂长工作。说任命随文件一起下达。陈冬还想说什么,主编举起手示意他暂停。陈冬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顶上去,反正印发厂不能一日无主。陈冬想,除非不干,一但认头,必须干好!

陈冬第一次组织全厂职工开会,主编也过来了。主编首先宣读了宣传处的认命通知。然后,大家鼔掌欢迎。主编说:“下面请代理厂长陈冬同志讲话!”

陈冬作为代理厂长第一次讲话。陈冬说:“承蒙上级领导和全厂职工们的信任,我将竭尽全力带领大家把《九冶工人报》印发厂搞好,不辱使命。我们在保证正常业务干好之外,还要大力承揽社会上的印发业务,争取职工们多拿奖金。但是,我们厂里领导一班人,会精诚团结,坚苦奋进,顽强拼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创收服务。

我想,只要我们心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我们一定会把《九治工人报》印发厂搞好的。”

陈冬讲完,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散会后,工人们个个信心满满,群情激昂,都说陈冬一定能干好。因为陈冬是个非常亲民爱民敬民之人。

陈冬到王亚萍家的时间已经播完《新闻联播》了,正在播各大城市天气预报。这些日子来,天气特别好,空气湿润,阳光温暖,春夏之交的微风,吹得人感觉特别凉爽。正好又加被上级认命为代理厂长,陈冬心情非常好的来到了于家。

王亚萍、于有德、于燕西今晚这顿饭一直等着陈冬,陈冬来了,吃晚饭于七点五十分开始了。今晚王亚萍的心情特别的不好,但是,她还是强忍着喜笑颜开的把饭吃完。这脸色一下拉下愠怒的表情。

王亚萍问陈冬:“陈冬,这大半年我对你怎么样,燕西对你怎么样?”

陈冬不加思索地说:“很好啊!”

王亚萍接着说:“很好,你还跟扬苏华谈。”

陈冬辩解的说:“姨,没有的事!”

王亚萍说:“没有的事,怎么别人对我说,你们正热火着呢?有人对我说你们手挽着手有说有笑的一起走。”

陈冬答道:“噢!这回事,有!她是我干妹,挽下手不行吗?”

顿时,王亚萍一脸愤怒一拍吃饭桌子大声地嚎叫起来:“不行!就是不行!”

陈冬被王亚萍这突如其来的嚎叫震懵了,顿时一声不吭,眼睛看着于燕西一脸嗤之以鼻不消一顾的鄙视,陈冬心里也开始发悚打鼓了。是的,这些日子确实和杨家人走的过近,叫杜清玲控制的太死,忽视了于家人的感受,陈冬觉得真有点顾此失彼了。

于燕西有点看不起陈冬了,光有漂亮的外表有什么用呢?于燕西多么的希望陈冬能表里如一,做一个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大气的男子汉呢?要不是这样的男人,找还不如不找呢?

梅玉又给陈冬来信了,这封信主要是谈张承志的近作《黑骏马》这部中篇小说。她评论张承志文章书写出了蒙古汉子和已婚妇女为线索的一对恋人的故事。梅玉说张承志文笔细腻,语言精湛,刻划人物栩栩如生,教育意义特强,都一一作了好评。还说文章批判性揭露那残酷年代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总之,要陈冬好好读一读这部中篇小说。然后,顺带关心要陈冬注意身体,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保证身体健康不受影响为前提下为之。

陈冬一遍一遍的读着梅玉的来信,不能自已的眼睛湿润了。不行,我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人们看好的是我的驱壳,看好的是我的才志,他们并不看好我的家庭和父母。一切的一切都在交换、利用、他们处心积虑的正在下赌注,而我正是他们赌注中的那枚三六九的扔在碗里常常查点的色子罢了。我得学精点,不能因为一点点诱饵而上当受骗,搭进去一辈子的前程和幸福!

恋爱:连载(作者:陈志宏)

11、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冬也不例外。自从担任印发厂厂长后,陈冬一改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上准时起床,他都是早早的到机关食堂排队吃早餐,第一个到厂里上班。除了看看车间外,他大都在办公室研究和联系业务。他担任厂长后,除了机关公文外、表格、票据和《九冶工人报》印制外,陈冬利用多种关系先后把九冶医院、学挍的印发业务都承揽了下来。厂里由过去吃不饱到现在满负荷的运行。工人们都兴高采烈的忙乎着,工作着。但是,陈冬仍不满足,过去厂里没有业务员,陈冬上台后安排了两名专职业务员,负责在外联系业务。一时间把勉县的学校医院等部门的业务都承揽了过来。印发厂的活只得分成三班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运转。缺人手就到待业服务站招没有就业的待业青年。这个厂原先只有二十几人,现在扩大到六十八人的中型印发厂规模,一度引起了上级领导和人们的大力关注,都一致认为陈冬这小子不得了,是个做大事的料。

这些日子由于厂里忙,他和于燕西的关系有些淡化。每星期六晚上的约会也图有虚名,偶尔有约如同口中嚼蜡实在乏味,两个人都找不到刚刚初恋时的感觉,后来的约会就稀少了。

一直看好这桩婚事的王亚萍,这些日子也觉察出来闺女这段时间情绪低落,除了吃饭、上班外,回到家里基本上不出自己的房间。除了嗜睡,就是看书,一部司汤达的《红与黑》她翻来覆去的不知看了多少遍。于燕西想,难倒说自己就是玛蒂尔,注定是悲剧结局吗?可是她父亲才是一丁点官吏,她们家也没有侯爵那么多财富啊!她心想我可不能象玛蒂尔那样痴情,把于连的头颅抱在怀里。啊!于燕西越想越乱,头似要爆炸般疼痛,这么多的胡思乱想可怎么办呢?

杜清玲对杨苏华说:“你冬哥有一段时间没到咱家来了吧?你给我说说,他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呢?”

杨苏华说:“妈啊!冬哥自当印发厂厂长后,可忙了,他们厂的效益特别好,听说每个职工光奖金有的工人拿的比工资还高呢。”

杜清玲说:“这个我知道,我是说他和王亚萍那个闺女的事情怎么样呢?”

杨苏华说:“这个我怎么能知道呢?再说了冬哥也不跟我说呀!”

杜清玲说:“苏华,你说你冬哥这个人怎么样?”

杨苏华不加思索的说:“那还用说么?要说俺我爸是男人中的精品,那么,我冬哥就是男人中的极品!”

杜清玲听到女儿这样说,心里有底了。杜清玲试探性的对杨苏华说:“闺女,假若把你说给你冬哥当媳妇,你愿意不愿意呢?”

说到这,杨苏华不好意思的脸刷拉的红了。“妈!你说什么呢?那可是我哥那,再说了,冬哥正跟于燕西谈着呢?”

杜清玲一脸怒气的说:“你说的正好,我就是不想让你冬哥跟于燕西谈,我就想让你陈冬做我的闺女婿,我就是想把这件事办成,气死王亚萍那个孬女人。”

杜清玲越说越气,而杨苏华两眼看着妈妈,不解的望着她。

杨苏华傻愣愣看着杜清玲,心想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能说上冬哥这样的男人,也是她梦寐以求的事。可是陈冬哥能愿意我吗?

杜清玲对闺女杨苏华说:“闺女,依你现在的条件,不比于燕西差,这一米七的个儿,你的长相那一点比不过她呢?再说了,你已经是九冶广播站响当当的播音员,我们家庭条件那一点比不上他于家!”

从杜清玲的分析看,于燕西除了学历少胜杨苏华外,其他方面的确都不如杨苏华。所以,杜清玲越思越想越要从于燕西手里把陈冬夺过来。杀杀王亚萍终日不可一世的威风。

既然心里有了这个想法,杜清玲想,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马上行动,越快越好。因此,杜清玲指使杨苏华今晚就把陈冬找来家吃饭。

杜清玲亲自下厨,一气做了八个菜,还买了一箱青岛啤酒,等待着杨丰和陈冬下班来就开席。

杨丰先到家,紧随其后陈冬也来了。“开席了!”杜清玲兴高采烈叫喊着,真是其乐融融。这桌四人真的跟一家人似的,多好啊!但是,席间唯一变化最大的就是杨苏华,她举起酒杯喝酒的空当眼睛偷偷的窥探着陈冬,心想,我要真能和冬哥成为夫妻该有多好啊!冬哥和父母的关系多么的融洽啊!现在,虽然一边喝酒,一边谈,杨苏华春心荡漾,想入非非,嘴没接住啤酒洒了一前襟,这才如梦惊醒,起身朝洗手间去时又剜了两眼陈冬的后身。

姑娘对待男人要不不动心,一但动了心,那股冲动劲是很难平复的,她会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向前冲的,即使赴汤蹈火,也会在所不辞的。现在的杨苏华,就要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之中了。

12、

印发厂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了,还有汉中地区各县多家中学文学社的报纸也都找上门来要九冶工人报印发厂承印。原因是这个印发厂是专业性的报纸印发厂。不承接吧!人家百把几十里找上门来,很难推辞;接吧,真的干不了。陈冬只好请示上级再扩大印发厂的规模,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同意了。印发厂领导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盖厂房,买机器,招人员。九治工人报印发厂招开会议,陈冬说:我们这次主要是扩大最先进的彩印业务,提高印发质量,确保用户满意。

《九治工人报》彩色印发业务车间建成开业的这天,九治公司派来了一名常务副经理到庆祝大会上表示祝贺并发言。他从《九治工人报》建厂,到现在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四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办成现在二百多人的大中型印发厂。印发厂随着彩印等车间的建成,这在汉中地区无疑是最先进的,它将承揽这个地区彩印大部分业务。将后扩展到彩印广告、明片、请柬等等业务,无疑前途是光明而辉煌的。公司领导研究决定,报陈冬厂长为五一劳动模范,并把《九冶工人报》印发厂定为正科级单位。常务副总经理讲到这,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常务副总经理最后说:“希望《九冶工人报》印发厂,借扩容改建和厂级别提升之际,全厂工人同心协力,力争本年度取得双文明单位而努力奋斗!”

紧接着,陈冬厂长作了题为:“全厂上下齐心协力为全厂经济效益大提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并部署了“经济效益与绩效考核奖金挂钩的具体实施意见”。

会后群情激昂,议论纷纷,无疑这个实施意见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陈冬想,只要有利于提高工厂效益,必须不打折扣的坚决执行。

正当陈冬厂长干的热火朝天之际,陈冬的个人问题就有点复杂了。杨苏华在杜清玲的指挥下,向陈冬发起进攻了。

先是约陈冬星期天一起爬天荡山,带了一天的干粮和热水。陈冬虽然工作繁忙,干妹从不求他做什么,这点愿望还是应该满足的。

他们骑着一辆崭新的红旗牌自行车,从早上八点出发,过汉江大桥,奔川陕公路,向西行至武侯祠,把自行车寄存好,二人途步向西北方向目的地走去。

夏日的山路,崎岖不平,路两边是些高高的橡树、椿树、棣树、洋槐遮天蔽日,感觉凉爽爽的。杨苏华一路蹦着、跳着、唱着、喊着:“小冬哥,快走噢!”

陈冬看着这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性格爽朗的干妹妹,心情特别的好。陈冬想,在这举目无亲的陕南,认个干妈真的很好啊!的确有个家的感觉。杜清玲就这一个闺女,显然疼陈冬真似亲生的闺女一样,使得陈冬感到无比的温暖。

杨苏华嫌陈冬走得太慢,就拽着陈冬的手快步的往前走。杨苏华的手细腻柔软,有一股暖流如同过电似的触动全身。虽是干妹妹,这样的行为和动作要开始越位了。但是,陈冬感觉自己想歪了,不健康的思绪千万不能有,我得对得起干妈杜清玲,可不能胡思乱想,我的干妹妹多可爱呢?她将来会有更好的前程,一定能够找一个出类拔萃男朋友的。

陈冬正好想反了,错误的理解了杜清玲的心思和意图,她就是要牢牢的抓住这个帅哥。杜清玲的第二步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

大约走了二十分钟,他们来到了两棵特大的橡树下面坐下。杨苏华问陈冬:“哥,累吧?”

陈冬说:”你累啊!要是累的话,我们就回去吧?”

杨苏华着急的说:“哪里、哪里!我就是问你呢?”

陈冬接着说:“我一个大男人,走这点路,怎么能累呢?”

杨苏华说:“那好,不急,咱们继续爬。”

杨苏华说后上前拉起陈冬往上爬。

这坐高山巍巍壮观,群峰雄伟。它从西南而来,蜿蜒起伏、跌跌宕宕的向东北方向奔去。陈冬和杨苏华要爬的这座山叫天荡山。早年三国争战时期,司马懿大军军需仓库就安放这里。想当年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的大军就驻扎在此地。这个善思、多疑、多虑的司马懿他就能中诸葛亮的计,遗失大好时机,导致失败而后退九十里。最后军需仓库被爆燃,令司马懿抱撼不已。陈冬凭借上初中时看《三国演义》那点破碎的记忆,粗枝大叶、挂一漏万的讲了这么多。空城计是有的,就在存放自行车处的武侯祠,两千多年前勉县的老城,川陕公路旁边,汉江北侧,当时叫汉水,水阳天荡山就是陈冬、杨苏华他们正在爬的这座山。

杨苏华听的入迷,陈冬不讲了,说:“这些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咱们看看山上的核桃林和柿子林去。”

杨苏华的劲头更大了,人说身大力不亏,杨苏华的确很有力气,二人吃力的向上攀爬着。

他们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爬到了山顶,来到了的关帝庙。他们拜了拜关帝,然后找到了浓荫下的石制条櫈子坐下了。陈冬又口若悬河的讲起了三国的故事。讲着、讲着,杨苏华不愿听了。她说:“冬哥不讲了,咱们啦啦呱吧?”他们开始曲膝长谈了。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