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充分说明书信的重要性,过去了的千百年亲人分离,靠的是书信联系,最早的是信鸽,以后发展到书信。边塞诗人,远离的亲人,有多少关于书信的故事感人至深。
信的三步曲:写信,邮信,盼信的过程大都亲身经历过。
我一九七六年入伍,在东北,当兵四年才探家一次,四年的时光,靠书信与家中联系,写信成了我们生活中,重要事情!过去一封信最快要三,五天才能收到,十天,半个月是正常的事,住在西藏,边疆荒远处,二,三个月才收到家里来信,大雪封山,遇上恶劣天气,更不好说了,春天写的信,夏天才到,夏天写的信,秋天才到。战争年代,更难讲了。好在我在辽南,家信四,五天就收到了。
当时部队文化生活也不那么丰富,当时看电影,连队拉歌,过节日开联欢晚会,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都是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逗大家笑为目的,其它也没有什么活动,唯有写信,才是打发空闲时间的最好办法。
大都是写家信,有情人的写情信,没有情人的写同学信,朋友信,写给父母信。写信是最大享受!是表达思想的渠道,一切真情实感均表达书信中。有位无锡老兵,夫妻约定,每隔三天写一封信,书信连着二个人的心,二地分居,书信来往十多年不变!当我成家后,我们一个月四封信,一年不少于五十封信,写了好几年,一封信写最多时,用了十张信纸,最少时,信中写三个字,而且不是字,写了三个问号,她回了三个惊叹号!从春写到冬,又从冬写到冬,一年四季书信来来往往。写生活,写工作,写感想,写思念,写家庭锁事,写柴米油盐,写孩子变化,写国家大事,写军训备战,谈理想,谈奋斗,谈烦恼,谈忧怨,从大家谈到小家。写人间悲欢离合,写人生酸甜苦辣。
我连战友有七个文盲,其它连有四个老乡与朋友,中午不休息我邦他们写家信,我同班二个战友老乡不识字,开始我邦他写信,平时教他识字,他俩也非常用功,不长时间能自己写信了!连通信员,娄夫权,黑龙江人刚入伍,找我给写家信。四十年后,他女儿来苏州看我,讲他爸爸说,当兵第一封家信是我给他写的,他还记得,可我早就没有半点印象。
我写的信不计其数,有-年家属与我生气把我写的二,三百封信都烧了,其码有半麻袋,疼的我好长时间,直到现在,如果保存下来,可出一本《二地书》,或出一本巜回忆录》。
写好信,马不停蹄的赶快邮出,剩下等待回信的日子!确切地说,是盼信的日子,不管什么情况,见到通信员就问?有我的信么?所有的战士都这样?以后都习以为然了!成了与通信员见面话!收不到家信,心不安,总象生活中少了什么东西。
当战士们收到家信的时候,高兴地眉飞色舞,又蹦又跳,口中唱着歌。记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班靳庆忍他收到未婚妻邮来的黑白照片,全连战士夺着看,后来大家给靳庆忍起外号,叫花边,因为他未婚妻,黑白照片是花边的,故叫他花边。
好长时间没收到家信的战士,本着脸,不言不语,闷闷不乐,脸总是多云,可以看家书的重要性,家书抵万金一点不假!
写信丰富了知识,丰富了思想,写信也不少收到了爱情。写信记录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记录了靑春的成长过程,亦记录下风风雨雨的日子,写信记录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春夏秋冬。难忘写信,邮信,盼信。
现在沒有了那份感觉,手机把人的距离拉近了,但把人的心拉远了。信,成了历史,人现在很少很少写信。
然而,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些写信的岁月!
评论列表(3条)
有才华
@老来乐: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