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邳州农民画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现的农民画乡。1955年春,新中国第一幅农民画《老黄牛告状》就诞生在这里。
1960年8月13日,全国第三届文艺界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邳县农民画作者代表(梁传魁),并嘱咐说:“你们邳县农民壁画搞得好,要坚持生产,坚持业余,扩大队伍”。
邳州民间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市内大墩子和刘林两处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彩绘技法已显成熟;占城白山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已刻出精美的人物、鸟兽图像;上古的“春牛图”遗传至今,滩上乡不少村家家户户在立春日,用红土在墙上画一牛一犁焚香礼拜,祈求丰收年成。出土文物和民俗活动印证出邳州民间绘画悠久的历史。邳州民间绘画的品种有:手绘年画、刻板年画、喜床画、糖画、漆画、玻璃画、吉祥丝印画、古建筑彩画、农民画等9种。
邳州民间绘画早期以“门神”、“灶神”等巫术祭祀画为主,单线平图、色彩单调。唐宋以来画面规整、色彩鲜亮。元、明、清至民国水墨山水画、彩色工笔画发展迅速,出现各种绘画专业户及画坊,画面秀美,装饰精良。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绘画有较大发展,学校开设美术课,有专业教师授课,五、六十年代有出名作者近百人,其中王怀礼、顾林祥、候德明、姚兴宏等作者出版了“山水画集”“工笔花鸟画集”“连环画集”等。并于那时兴起农民用彩笔在墙上作画,时称农民壁画,内容多歌颂新人、新事,批评社会恶习,到五十年代改称“农民画”,农民画是在“春牛图”的基础上借鉴民间绘画元素发展起来的新式画法,它是邳州民间绘画的一枝奇葩,邳州农民画是由传统民间绘画发展演变而来的,以自有夸张的手法、强烈的色彩、浓厚的乡土气息为特点,经过长期的发掘、培育、壮大,使邳州农民画成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人民美术》出版《邳县农民张贴画选集》《邳县农民壁画选》;《美术》月刊出版邳县农民画专号,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苏北农民壁画集》,收录邳县农民画45幅,并以《庆丰收》集名出版邳县农民画专号;漫画家华君武等7位专家与邳县农民画作者合作出版《合壁集》;梁为忠、鲍峰作品《水稻丰收》《大肥猪》等,发表于苏联《中苏友好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第9号《新闻简报》,反映邳县实现壁画县情况;农民画家代表梁大娘、黄西兰等4人分别出席全国美术工作者会议和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梁大娘、梁传魁等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59年1月,梁为忠《红领巾绿化队》经中国保护和平委员会推荐在波兰展出。车辐山农民梁传魁创作的《飞机撞断玉米杆》发表在《新华日报》上。老农民梁大娘创作的一幅壁画《一列火车只拉一个玉米棒》,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新闻简报》(1959年第6号)在全国放映。
1959年5月,梁大娘应邀出席江苏省文艺工作者群英会,1960年荣获“中国农民画家”称号。1962年,陈成功作品《小狗奔月亮》刊登于苏联画报。1963年和1964年,美协江苏分会、上海分会先后在江苏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邳县农民画展览》,展出作品百余件。
1977年1月,全国美术工作者会议特邀邳县农民画手代表出席,并提出振兴邳县农民画希望,指出邳县农民画要走自己的路。1978年1月,邳县农民画、泥塑在省美术馆展出,王朝闻、刘开渠专程赴宁观展。7月,应邀到山东省美术馆展出。
1987年,邳县有业余美术创作骨干300余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美协江苏省分会会员4人;创作作品千余件,省级以上报刊、展览馆发表、展出100余件;李金友版画《乡土之花》获江苏省群众文化干部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览金牌奖,《踩谷垅》《粥米红糖喜鸡蛋》《家乡风味》,分别参加第一届全国农民画展、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分别获优秀作品奖;农民作者杨学礼《丰收场上》、邱增玉版画《收购站里》获文化部纪念奖。
1988年5月,邳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画、剪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人民日报》等首都各大媒体予以报道;9名农民画作者被编入《中国美术馆年鉴》。

1991年5月,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工作座谈会在邳县召开,会上,邳县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1992年7月,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吸收邳县民间美术研究院为第一批团体会员;8月,邳县组织400余幅农民画和剪纸作品赴新疆吐鲁番展览;10月,应邀选送120幅农民画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获奖等次和数量均居参展单位之首;12月,由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艺术观赏片《邳县农民画》,以7种语言向146个驻外使领馆发行,并出版《邳县农民画集》。
1993年6月,邳州应香港版画协会、香港大一艺术设计院邀请,邳州农民画在香港举办展览半个月,香港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评介,称赞“这是美术界的一件盛事”。
1994年,应南京艺术学院邀请,邳州选送1500余幅(件)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作品在该院展出。
1997年,应新加坡大鼎艺术中心邀请,邳州选送1000佘幅(件)农民画、剪纸在新加坡展出。
2005年11月,中共邳州市委,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首届邳州“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同时举办“邳州农民画50周年回顾展”,编辑出版《邳州农民画集》。
2006年,累计有4500幅(件)农民画、剪纸被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专家购买收藏。2011年,邳州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5年,邳州农民画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2018年,杨年成创作的作品《闹春》在全国农民画展中获金奖,《收玉米》《除夕夜》《乔迁新居》等作品在德国柏林展出。
2021年,邳州农民画荣获“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文化品牌(文化传播类)”。
2022年2月23日,邳州农民画艺术家张士彩、张士芳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目前,邳州市已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30余人。

评论列表(1条)
邳州市上下传承六千年,文化沉积深厚,乡间,民间能人多多!香包,剪纸,绣花,农民画,、乡戏,鼓书琴书民间文学,午狮,竹马,扎染,印花,民间工艺,竹
编,草编,打铁,锻磨,刻纸,泥塑等等,凡民间有的,邳州差不多全有!并且都是精品!作为大邳人骄傲自豪!为张法民老弟点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