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山看天池(作者:黄兴洲)

游天山看天池(作者:黄兴洲)
2007年5月17我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访友,上午抽空去登了一次天山。

在乌市参加一个游天山的旅行团队,从市里出发到天山有三个小时的行程,同车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两个台湾同胞,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女的叫杨惠芳,是一家健康产业公司新闻通讯社驻大陆的支局长,还有四个日本青年,旅行团里共二十七人,有老有少,一路上听导游小朱介绍沿途风景,新疆虽然是个好地方,但风景区分散,一天看不了多少景点,我们的目标是天山、天池,所以导游介绍的风景都是镜中之花。

下午两点半,旅游车才到天山脚下,换了风景区区间车行进一会,又坐电瓶车上山,导游把我们带到天池边的一处高峰上。

当时最感遗憾的是风景区没有摄影的,我又没有智能手机,许多风景看到了只有感叹的份,我孤单一人没有朋友,连交谈的对象也没有。
站在山峰平坦的地方俯看天池,犹如进入一个世外仙境。

远观雄伟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近看山坡松柏苍翠,天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天山群峰之间。

导游介绍,天池水面海拔1980多米,水深平均60多米,最深处105米,由天山雪峰雪水融化形成湖面,表面积4.9平方千米,绕湖一周约17.5公里,清沏的湖水含有几十种矿物质,温度极低,不能游泳,一旦落入水中抽筋、痉挛,生命受到极大威胁。

站在天池北边东看,山顶有一座庙宇,上书“王母庙”,传说是丘处机道长为王母娘娘所建,那里长年香火不断。

让导游讲的心痒,也为了参观一下这个神话之地,又花35元坐上天池中的游轮来到王母庙山角下,陡峭的上山梯蹬几乎是垂直的,上到山顶,门票又是10元。
庙内香火燎绕,木鱼声声,善男信女虔诚地跪了一片,花了香火钱才能朝拜,许愿,祈祷,掏钱越多心越诚,三百五百不嫌多,百儿八十不嫌少,愚昧吗?就看人心里怎么想的了。

庙门一口大钟,游人可撞钟祈福求平安,十元八元可撞三下,三元两元可撞一下,佛在心头自己知。

我历来不信鬼神,来了是采风,为的是写作收集素材。转了一圈,出门下山,心惊肉跳。

上山时背对天池,下山时,天池水面如镜,头晕目眩,唯恐一不小心栽下湖中。只好闭上眼睛慢慢摸着索链下行,同行者告诉我:“眼别朝下看,只看脚下。”
我心惊胆颤下到山底池边,游艇早在水边等候,这趟王母庙一行,才悟出:有钱才能平安,什么神仙皇帝保佑,钱是平安符。

重新回到游艇内,众人随游艇在天池里观景,池西有几突兀的几块巨石,高耸入云,传说这里曾是王母大摆蟠桃宴的地方,王母邀请了各路神仙赴宴,唯独忘了天池中水怪,水怪大怒,去搅和蟠桃宴,一怒把天顶破,天将陷塌,王母只好调四块巨石顶住破损的地方,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庙宇。如今,每到夜晚,那里灯光闪烁,给人们指示路向,故名“灯杆山”。

向南看,白雪皑皑的巨峰顶上有千年不化的积雪,据说2700多米高,低处融化了的雪水流入天池,矿物质丰富,人称“神水”。

再往西看,发现一处光秃秃的凹地,寸草不生,而周边绿树郁葱,衬出一个“山”字形,据说是山石滑坡造成的,但历经传说,早已神话了。

说是3000年前,周穆王游山到此,遇见了美丽多情的王母,便在天池边与她对歌,两人一见钟情,难分难舍,日同餐,夜同寝,如胶似漆,再难分开。

大臣戏周王以江山社稷为重,周穆王不得已暂时与王母分开,临别时许诺,过几天就回来,又封王母所在之山为天池山。

周穆王走后,王母天天想念,简直望断秋水不见人影,心下郁闷,觉得周王是个负心汉。

年代久远,“天池”二字被绿树掩盖,只剩下这个“山”字了。

游客们听导游讲的有趣,就问他:“后来的王母怎么又成了天上玉皇大帝的娘娘了呢?”导游笑而不答,一游客戏谑的说:“恐怕是守不住寂寞了呗。”大字一笑置之。

游天山看天池(作者:黄兴洲)

游艇到天池北岸停下,只见池边有一棵特粗的大榆树,树上一边大叶,一边小叶,虬根盘绕,有些根须扎至池边。导游讲,当年水怪作祟,破坏王母蟠桃宴,王母一气之下拔下发髻上玉簪定住了水怪,无论水怪如何兴风作浪,水波也不能漫过榆树根,水怪永远离不开水池半步,人们把这棵老榆树称做“定海神针”。

大家上了岸,四个日本青年在自带的女导游小刘带领下走了,台湾的小杨问我:“黄老师,下一站准备去哪里?”我说:“早上出来时,老乡约我下午五点和邳县老乡聚聚,有个酒宴,回去还得二三个小时呢!”小杨略感遗撼,她说:“一路行来,见您写写画画,准备写个游记是吧?等写好了能让我分享吗?”我见她心热意诚,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她在我的日记本上留下了联系地址。

下山还坐缆车,游艇上还认识一位老者,七十四岁,福建福州人,精神特好,红光满面,交谈后方知住的旅馆相距不远,虽非老乡,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我俩坐进同一缆车下行,俯瞰下山的盘山路,九曲十儿弯,山路上来往小轿车如乌龟在爬,而缆车四平八稳,人在其中悠悠然如神仙,真正是心旷神怡了。

下午四点五十八分回到旅馆,老乡李君早开车在门口等候,本来与李君并不相识,经我那朋友一介绍,老家来人了,而且是近邻,他家在邳城河西,我家在河东,直径距离不是十里,他又约了邳城的几个老乡,他们多是从部队转业留在新疆发展的能人,老乡见老乡,虽没有两眼泪汪汪,但那酒可是喝得痛快淋漓,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酒桌上八个人喝了六瓶伊犁大曲,还没尽兴,李君还要再添,我说算了吧,等你们回邳县我请你们再聚,喝咱家乡酒洋河大麯,一醉方休。

他们听说我是退休的老师,喜欢写作,更是高兴的不得了,酒桌上纷纷给我提供新疆的奇闻轶事,让我写好了与他们分享。

天山天池这一趟游玩,收获真的不少,我回家后写的长篇小说《春雨》中,选口了不少素材。

一晃十五年过去,长篇小说巜春雨》的三稿已经完成,删删减减还有二十万字之多,只等有机会让她面世,新疆的老乡们还在跷首以待呢。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平安是福
    平安是福 2022-10-31 10:06

    人间仙境一日游,美景美文遺学友。萧瑟清风今又是,梦回依稀天山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