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庄(作者:杨秀丽)

 

走进周庄(作者:杨秀丽)

九百岁的周庄是一个亦真亦幻的梦,沉沉地隐在江南水乡最迷蒙的深处。走进刻有贞丰泽国、唐风孑遗几个字的周庄石坊式大门,转过隔开新街的照壁,立刻感到时光倒流百年,仿佛前世相识、今生再见的景物渐次展现于眼前:粉墙黛瓦、长街曲巷、轩廊画栋……这一切全都扎根于水中,构筑成一个如诗如画的水上古镇。

周庄的水碧绿碧绿的,仿佛一匹手感很好的重磅丝绸,软软的又沉沉地滑动,滑过长满青苔的石驳岸,向岸边古树斜栏致以无声的敬意;滑过埠头石阶,倾听过浣衣女子的笑声与心事以及沿河人家窗前的私语;滑过大户人家的堂前庑下,记取了走马楼上移窗前深闺中人那临去的秋波一转……

如果说水是周庄永远的背景,桥则是周庄永恒的主题。周庄的二十四座桥是二十四座无字的丰碑,无声地展示着古人的灵感与匠心。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莫过于富安桥和双桥了。富安桥是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立体型合璧建筑,桥与楼和谐相契联结成完美的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不远处的双桥则与富安桥相互呼应,几块石横着一搭就搭出了一个圆孔的桥,拐个弯儿,紧接着再将几块条石竖着一摆就摆成了一个方孔的桥。这看似不经意的精心,这看似轻率后的细致,成为游子心中深情的回忆和难忘的美。八十年代旅美画家陈逸飞将双桥静止浓缩成一幅油画,周庄从此成为无数异乡人心中的故乡,也成为无数现代人前来寻找慰藉的一个梦境。

古朴的石桥与低回的流水相互映照,形成一个古雅的铜镜,斑斑驳驳折射出水乡古镇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水面上忽然传来有些跑调的吴歌小唱,循声望去,桥洞里钻出一只木船,头戴斗笠身穿蓝花布褂的船娘一边摇橹一边自由自在地歌唱。小船悠悠,水波潋滟,歌声无碍,这是周庄极致的美,这种美让人深深体味到,有着水般平和心境,有着桥般坚韧性格的周庄人,是怎样用灵气建起了一座水上古镇作为他们安居乐业的家园,又是怎样创造了风情万种的江南水乡文化。

在小巷的深处行走,越走越深,最后会迷失在一条叫做文化的长街里:民间绳结、陶土作坊、手工织布机、蓝印花布店、铁铺、铜铺……几百年的时光仿佛并未流逝,古老而鲜活的记忆在这里贮存。这是精心装扮过朴素,这是蒙着传统色彩的时尚,这是一条最容易勾起怀旧情愫也最容易给人回归感的街。走过大漠也不曾流泪的三毛,在这温婉质朴的小镇也突然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忍不住泪流满面。如今在这条街上辟有三毛茶楼,在黄昏时分的窗前,听着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非常好听的苏州平弹,望着这个谜一样的长发女子与大胡子荷西的照片,似乎忽然间明白了一些什么,同时又感到深深的惘然。周庄是游人暂时的清梦,不是永久的居所。出了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地方,即便民风再淳朴,也免不了对于物质丰润的向往与渴望。周庄人从前的安贫乐道不过是一种无奈罢了,诗意的栖居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以及与世隔绝的落寞。

如今的周庄已是一个商业性颇浓的小镇子,却并不太令人心生反感。它将经营与情调结合的恰如其分,将浪漫与现实搭配得合情合理,得意的人到这里走上几天也没人看到他的得意,失意的人到这里真走上几天也没人大惊小怪,无边水意消解着人的得与失,渐渐的,宠辱皆忘。黄昏隐去,夜幕降临,街边店铺早早打了烊。这时穿过灯红柳绿堤岸,一个人在小巷深处的石板路上慢慢地走,聆听自己的足音,看街边飘动的白色纸灯笼,周庄浮尘散绝,铅华洗尽,在沉静的夜色中露出了它最真实的容颜。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