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终于松了口气。
心情好了些的我,有意观察下周围环境:右边床是个腿骨骨折的病人,右脚翘起架在一个奇特的牵引装置上。体贴的妻子日夜悉心照顾着;左边床也是位腿伤的病人,卧床静养,一个孩子般的小陪护,引起了我的好奇。只见他床前床后的忙碌着,时儿端水拧把毛巾送上,时儿弯腰摇床,调节铺头的高低,一会又童声未泯地扒在爸爸的胸前,稚气未脱地询问:“痛不痛”?听着稚嫩的童音,看着可爱的形像,我关心的问:“孩子多大了?”“13岁,在滩上中学上一年级,开学就二年级了。”孩子父亲的回答里带有许多骄傲的成份。
是应该骄傲的,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顶替农忙的母亲,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守候着农家的希望……两天下来,更让我佩服的是,小陪护张亮不仅全身心的照顾父亲,一步不离地守侯在床前,还经常帮助同室的病友,送来可心的温暖:帮助打水取物,呼叫医生护士,哪里须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又教我们如何用手机,帮助下载行程码、二维码,成了病房里不可或缺的“及时雨”、“小先生”。
出于钦佩和好感,我不动声色地偷偷拍下几张他扶送父亲上卫生间、帮人送尿壶、打开水的照片。並趁着上午打点滴的时间,写了段关于他的感慨文字。
下午是病房里最轻松的时候,无挂水、无治疗。闲暇无事,欲将所拍的照片再整理一下,让效果更好些。于是我想让他再摆拍一张不理想的照片。他过来一看是拍他的,说什么也不干,谦虚了呢!
这事惊动了右床陪护小贺,她看了看,忙说:“我也有同感,人小志大,一边照顾爸爸,一边帮助我们,确实很感动。”接着她又说“有你这些照片和文章,我给发抖音吧!”我惊奇疑惑的问“你能发抖音?”得到肯定回答后,我喜出望外,立即扫码加了微信,将照片和文字传过去。没过多长时间,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稿《病房里的小陪护》便出现在抖音里。这给张亮父子、也给病房带来了一阵惊喜、一片欢乐……
我震惊了。小贺居然会弄抖音——要刮目相看了。“抖音”,我不懂也不会,从没沾边看过,总认为是些二、三流演员的娱乐小段子,有什么好看的!从不涉及,只看“头条”和“百度”里的新闻,对“抖音”不屑一顾。
今天的一课,不仅改变了我对“抖音”的看法,也改写了对小贺的印象。她原来中学毕业,是个很能干、有学识、传播正能量的高手! 这个有着3个孩子的母亲,娘家是邳州占城小山子村人,距我老家王庄村不远,还是老乡呢!她村里有的人,我老伴也认识。靠着她的能干和聪明才智,夫妻俩硬是在市里买了房、安了家。从一文不名,变成了拥有2套房产的主人。三个孩子学业有成(分别上大学、中专、小学),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她骄傲的说:“结婚当年,穷的叮铛响,开始住在两旁都是坟墓的小屋内,后又搬到一个鱼塘边的小屋里,鼠蛇乱窜,煞是吓人。至今算来已先后搬了11次家。邻人看她小两口善良能干,孩子又有出息,为助其脱离困境,毅然将自家一块价置15万的宅基地,以1.5万的低价卖给了她。于是盖屋置产,顽強拚搏,终于挣得一片新天地,打开了致富新局面。
小贺是个有头恼、有追求的人。胸怀大志,心有大局,工作不挑揀,生活不攀比,与工友合得来,领导也喜欢。创造了积极向上、谐和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其时她并不仅仅满足于挣钱养家,而且追逐新潮流,传播正能量。我刚来病房时,看她天天不声不响,一阵风似的来去匆匆,闲一会就看一本厚厚的书。没好意思问什么书,下意识以为不过是些流行娱乐书籍罢了。现在看来不一定了,肯定是些与开播抖音有关的有份量的书籍吧。面对“抖音”,这是我的短板,她看我对此不懂,就热情帮我下载“抖音”,教我如何查找相关文章、图片、彔像。我却一时难于领会,好在给我留下了微信联系,可以随时请教,也可随时看到她的新创作、新生话……
我笃信她定会有新的创作和新的生活的。因为她爱美,而且大胆地追求时髦和时尚。谁能想象在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下的她,还能兴趣盎然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学习国画创作呢!她不服命运的安排,不怕工作生活的苦累,仍挤出点滴时间,在网上拜师学习国画。而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了。当你欣尝她的作品,更会让你惊喜和感叹的。虽属初学创作,但画风朴实,已画的有模有样了。你看那翠岗下错落有致的点点农舍,那粒粒饱满垂挂枝间的嘟嘟葡萄,那迎着暑光引吭高歌的高傲雄鸡,那卧岗抖威声声长啸的无畏猛虎,那惊恐不安回眸远眺的精巧翠鸟,那纵情绽放璀璨鲜艳的美丽花朵,那长袍水袖柱杖远行的儒雅老夫……一幅幅一件件,都凝聚着她的心血智慧,饱含美好希望,显露不俗才华,追求远大理想。
今天上午她告诉我,昨天出院的小张亮的爸爸,还问你出没出院呢?我告诉他说:“今天王大爷会出院的,明天我们也要出院了。”因为要出院了,说话间显得十分兴奋。
短短几天,让我们成了相互关心的“熟人”,有了患难与共的感觉。当然,这患难之交新闻背后的故事和情谊很多,不是一篇新闻稿件就能概括得了的。
作 者 简 介
王以太,男,江苏邳州人,汉族,大专文化。部队退役后,先后服务于京杭运河苏北航道、港口交通部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诗词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邳州文化研究会、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先后在军报、省、市、县各级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近年来有大量作品约百多万字发表于网络媒体。著有《乡事春秋》《运水长流》散文集。
评论列表(1条)
王老师年过七旬,却笔耕不辍,每天都有作品付出,这不就连住院也不忘写作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写出的文章都是催人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文章!实在令人佩服!为王以太老师竖指喝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