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洲:忆李清溪老县长

  有幸与李清溪老县长有过一段交往,缘自于水杉。

  那一年,因为架高压线,邳苍路上有多处水杉被齐头砍掉,白森森的伤口,看着令人心痛。不久,有位老干部转来一篇文,是有“邳州水杉之父”美誉的李清溪老县长写的。老人身在徐州安度晚年,听说邳州水杉遭此劫难,专程回邳察看,写下这篇呼吁保护水杉的文章。那时老人已经八十五岁,笔迹有些发抖,却抄写得工工整整。因为李老身份特殊,我特意让总编先审阅。出于某种考虑,总编让把文章开头怒斥砍伐水杉行为的文字删去,留下的是回忆栽种水杉的故事。但为了体现李老作文的目的,我则在文末加了几句保护水杉的呼吁,算是对删掉部分的弥补。文章发在副刊头条,名人名文,反响很大。

  一个星期后,总编叫我,说刚才李老来电话,让我去他家谈谈话。我问什么意思,总编说去了就知了。我的心立时悬了起来,是不是因为文章删节惹了祸?我和李老一面不识,为什么要我去他家呢?说实话,我从小就知道许多李清溪老县长的故事,在人们的口碑中,不仅为政清廉,而且政绩赫赫,更乐于为百姓办事,是可亲可敬的清官。人们谈起老县长,口气中总是充满了敬佩和赞许。现在我删了他文章中的重要部分,是不是……

  胡乱想了一阵,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不去为妙。但第二天下午,总编让我去接电话,一听正是李老的,问我是不是很忙,如果不太忙,去他家聊聊天。口气随和亲切,我当即答应,几分钟后就到了他家。李老的住房,在当年名震一时的两排常委楼后面,是六十年代建的老旧平房。李老穿着白衫衣,正在院中等我。

  和李老并排坐在沙发上,李老把水果盘推到我面前。我急忙辩白一番,语无伦次地说那文开头为何被删。李老说没关系,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强烈呼吁大家要保护好水杉。报上的文他看到了,那个意思保留了。他已经给市里主要领导打了电话,说了这个意思。还说,为什么不能将电线埋在地下呢?非要把树砍了,长了几十年的树,说破坏就破坏,这个头不能开。他说话时,语气沉重,让我分明感觉到,水杉在他心中的特殊分量。

  由水杉说开去,李老滔滔不绝说起当年修邳苍路的事。说当年省委书记江渭清来邳州调研,正下大雨,没有好路走,吉普车掉进泥窝里,是他到生产队找了好几头牛拉出来的。江渭清书记临走时开玩笑说:“你要是修不出一条能跑汽车的路,以后我就不会再来邳县了。”一句话,激起了李老的干劲。不久,全民上阵,很快修好了邳苍路。李老又打电话请江渭清书记来看看,江书记惊奇得不得了,为这专门来了一趟邳州。当初修这路时,有人议论修的太宽了,事实证明,正是其超前的宽度,才使其成为县内最主要交通命脉,直到今天,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老李感慨道:“现在看来。这路修的还不够宽,如果够宽的话,两边的水沟也不必要填埋修路了。有路有水有树,多好啊!没有水沟,水杉就活得不好。”

  不知不觉个把小时过去了,我虽然听得入神入迷,但怕李老累,就告辞。李老从屋里拿出一本他写的自传给我,送我到大门口。

  回报社路上,心里感慨不已。李老比我年长四十多岁,却待我如此平易近人,长者风范,春风化雨,高山仰止啊!

  李老的自传,文字朴实生动,不仅是李老一生的真实记录,也是我们了解邳州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我当即请示总编,在我主持的副刊上连载。连载引起轰动,还有读者来报社要看看原书。自此以后,只要李老来邳州小住,就会约我去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印象深刻的话题很多,这里选记几条:

  ——李老爱树,爱种树,不仅引种水杉,还亲自搞科学实验,通过扦插,大量繁殖水杉苗,广泛种植,并推广到苏北各地。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树苗是自己生产的,而不是花巨资从外地购来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绿化之道。这种自力更生、富于创造的精神,也是李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建了陈楼和占城果园。如今这些有着五十多年树龄的桃树苹果树依然果实累累,每年秋熟季节,源源不断把果实输送到全国各地,富裕了一方百姓。

  ——修建人民剧场、影剧院,丰富了邳州人民的精神生活。

  ——建桃花岛公园——这是我市第一个大型公园。

  ——李老说,老百姓不易,干农活也真苦,要是家前园后全种上银杏树之类的经济果木,会增加多少收入啊!

  ——李老送我两本他编写的歌谣集,一本是关于中国历史的,一本是关于妇女的,洋洋洒洒上千行。

  ——碾庄烈士陵园是李老亲自跑北京争取民政部同意修建的。

  ——发现并推广邳县农民画,并带作者与画去北京参展,轰动全国。

  ……

  所谈话题甚多,而且多是我这个土长土长的邳州媒体人所不知的!

  最后一次在李老家里做客,遇到几位老领导,他们正研究给李老写一部传记,而这,也是我当时的强烈想法。李老一生太丰富,应该作传记述,传之后人。不久,周唯一老师为李老作传,他和我很熟,写作过程中,也与我有过讨论,而书成之日的首发式,也荣幸应邀参加座谈。那时李老已是九十四岁高龄,依然头脑清楚,身体康健,谈吐不凡,关心民生疾苦,关心邳州发展,令人感佩敬佩不已。我当即在政府网站主办的邳州论坛上发布了这个消息,引来广大网友热烈跟帖,表达对李老的崇敬之情。

  我也一直想为宣传李老做点什么,可巧电视台要拍电视散文,我推荐了水杉题材,并且推荐了电视散文角本的写作者。在这部题为《水杉情》的电视散文里面,有大量李老的镜头,生动形象记述了他与水杉的故事。画面精美,情深意浓,深得好评,还获得了大奖。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是,美国水杉专家马金双先生对李老特别推崇,前几年来邳州时,因为时间仓促,无缘去徐州与李老一会。李老得知,也深为遗憾。我曾写过一篇《陪美国水杉专家考察记》的文章,其中有几段与李老有关的文字:

  旅美学人纽约市布鲁克林植物园马金双博士从政府网站上找到我的电子信箱,发信来让我帮助联系一下来邳州考察水杉的事宜。马金双博士是国际知名水杉研究专家,近年来发表与水杉有关的文章十多篇,并建有水杉的专门网站(www.metasequoia.org);他正在进行世界性栽培水杉的调查。2000年他在北京图书馆查到一本名为《邳州水杉》的小册子,对邳州的水杉一直心存向往,当然,也心存疑惑,不太相信,在淮河以北不宜水杉生长的苏北平原上,会有如此大规模种植的水杉存在,而且是作为景观林,其百里长的公路更被称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汽车进入邳州的地界,道旁已见成排的水杉。金双先生感慨道: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理念,使一位五十年代的县长,能够在一个农业大县的土地上,广植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树,而且在极少见汽车的年代,把那条天下水杉第一路的路面修得那样宽,宽得直到今天,也不过时。还说,像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也就是研究一些既成的东西,再大的成果,新成果一出来,也就湮灭无闻了,而像老县长李清溪这样的为官一任,因为植树,不仅造福一方,也造福了后人,而且其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显其巨大和超前,更为难得。最后他感叹:真不知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金双博士感叹也引起了我的思索。是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思想,使他当年做出如此的举动呢?其实我与今年已九十五岁高龄的李清溪老县长还是忘年交呢!当年在报社编副刊时,编发过他的许多稿件,他回邳州时,总是邀我去畅谈一番,可是我从未想问过他这个问题。不过对此一点,我似乎也能悟到点什么,因为他每次邀谈,总离不开关心邳州发展,关心邳州百姓疾苦,并且总是能想出一些发展的新思路来。而今听了马博士的话,我突然悟到,水杉对于我们邳州来说,已不单纯是一个广为栽植的珍稀树种,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代代相传的精神,一种可以衣被后世的文化。

  

  ……

  前几天,惊悉李老以96岁高寿仙逝,很悲痛,而半个月前,邳州电视台拍的电视专题片中,还有李老拥抱水杉的镜头。

老李走了,但水杉还在。只要水杉还在,李老就永远活在邳州人民心中。正是青山绿水,清溪长流。

 

                                        作于2009年7月1日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