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明:哥就是个传说

    哥,就是一个传奇!这是我在聆听了蒲兄的人生故事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认识蒲兄,是在上级组织的一个培训班上。报到当天的晚上,我被安排跟他住在同一个房间。看着他在台灯下忙着书写、整理着一大沓的材料,我默默地往他的茶杯里续了几次水。就这样,在他工作告一段落后,就与我打开了话匣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蒲兄出生于皖南的一个贫困小县。1985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该县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蒲兄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他凭借着倍棒的身体和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春飞行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当他佩戴着大红花去县人武部报到后的那几天,蒲兄与其他四位准飞行员,天天晚上由县委书记、县长陪着吃饭;乡政府也专门请来了地方戏剧演员在他家所在的村子,连唱了几天大戏。真可谓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刻苦勤奋的蒲兄毕业后,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深造。后来,从不抱怨、自强自立,曾和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一个飞行大队共过事的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蓝天上翱翔了六年后,恰逢南京军区直升机大队组建。本着想离父母近些、再近些,便于孝敬父母的他向首长提出了申请,要求调回南京。爱才心切的首长几番斟酌,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蒲兄认为飞机是有灵性的,他把飞机当兄弟、当亲人。他觉得飞行员对飞机好,飞机就会对飞行员好!他时常跟人讲:“飞行是职业,事业,艺术。若是当成职业,遵守飞行守则足矣;当成事业,则要钻研业务飞好;而一旦当成艺术,则会把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限,将体验到人机合一的完美境界。”是金子到哪里都闪光!把飞行视为艺术的蒲兄,没用多长时间就担任了南京军区陆航团的团长。

    就在我羡慕蒲兄有着精彩人生的时候,他突然话锋一转:“2007年,由于父母年岁太大,我想多多尽孝,于是就转了业,在2008年进入南京下辖的一家区行政机关当了一名普通干事……”“什么?普通干事?您可是堂堂的县团级军官转业的啊!”面对我一脸的疑惑,蒲兄笑了,笑得非常自然:“我来自农村,本来就是一个老百姓,做的就是普通人的事情!”沉默了一会儿,我又问“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啊!您当初要不选择回南京,留在北京的‘总参’,或许走的就是另一条更加辉煌的人生之路!”“人生没有假如!我若是不回南京,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呢!2015年,我们入伍三十周年的战友聚会时,就有三位战友没有到场!他们都已经光荣牺牲了!其中一位跟我处得最好的山东籍战友,从常州奔牛机场起飞去执行飞行任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他不慎坠入了大海,连遗体都没有找到!”讲到这里,蒲兄哽咽了。稍微平静了一下,他又继续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很知足!国家给了我们这些军转干部那么好的福利待遇。在我们单位,我的工资、奖金是最高的!比局长的都高得多!兄弟!你记住:当一个男人活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妻子体贴,孩子争气,有一份比较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给父母买双鞋子、有时间陪陪孩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家里没有病人、牢里没有亲人、谈笑有哲人、聚会有高人、喝茶有知己。这就是成功!就是快乐!就是幸福!”蒲兄对生活的淡定,令我非常钦佩!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