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的白茅爱情(李修运)

   古韵悠悠的白茅爱情(李修运)

    记忆中乡村的许多植物都是让人怀念的,比如很贱的白茅草。

白茅草在乡村常见,长在贫瘠的山坡、路旁、沟崖边,也生长在人家的坟墓上。白茅草紫色勾萌初动,一丛丛在荒野里逐渐蔓长,料峭春风一来,生得葱绿而壮观。它的叶子细长锯齿状,花穗像大雁的羽毛,先是鲜紫色,夏季完全开放,进入秋季逐渐变白。软绵,柔滑如丝绸。寒冬,还有未被风吹散的零落白羽留在杆上,随风瑟瑟摇动。小时候也曾抽在手上把玩,用嘴轻吹,它就在天地间飘飘荡荡,有时做成鸡毛掸的样子,拂尘扫土。冬天,乡村娱乐匮乏,我和小伙伴们拿个小锄头,一起到田埂边,挖积雪中的白茅草根吃。挖开湿润的土,里面呈现白白的根,惊人的洁白;把它们从泥土里拉出来,藕断丝连老长老长,携带着泥土的腥味,放进嘴里一嚼,清甜弥漫。三月桃花开,把白茅草的紫色嫩芽,剥开了,吃嫩芯儿,我们叫它“茅姑姑。”几个顽皮孩子常揣着细细的一团,嚼棉花糖一般地吃着白茅草根,像牛一样,嘴巴一动一动的。童年的欢乐很多,现在留在记忆中的就是白茅根儿。
    曾看到有人把白茅草插在高高的花瓶里,放在几案上,是极好看的装饰品。前年,骑行窑湾,我和妻子曾在运河大堤一片池塘边停下来,采了一把让人心生喜欢的白茅草,还有一把枯荷,去装饰我的书房。在看书写作疲倦时,看看,心里面就会滋生一点绿意。晚上,月亮升起来,清辉把白茅草投影在雪白的墙上,如梦如幻。原野,就这样搬到房间里来了,也芳草萋萋,也清风吹拂,月影在草间上颤动,那怀乡的情愫也在月光下颤动。
    白茅草在古代是洁白、柔顺的象征,祭祀时常用来垫托或包装祭品。也是缩酒之物,所谓“缩酒”即立一束白茅于祭坛前,倒之以酒,酒渗入白茅之中,表示神灵已饮下所献之酒。

很久以后,读《诗经》,发现有许多诗提到了白茅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诗中的“荑”即嫩茅草芽。《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年轻的猎人就是用白茅包裹获猎的野鹿来讨好少女,表示倾慕之意。青年男女,在郊外,获得身心交融的爱情。是一对年轻人纯草根的爱情还是一对情人的露水姻缘?年代久远不可考。可这是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情动时刻最简洁动人的诗,诗里那种打着马赛克的身心相悦的镜头感,读得让人砰砰心动,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猎人用白茅包起被射杀的獐子,是一种对自然馈赠的虔诚,其中有着捕获后心里欢喜的仪式;怀春女子,有心喜男子来调着情事,小碎步紧紧相随,两情相悦的世界,是生命里永恒的动人的画面。

很奇怪,读这样的文字,眼前会出现一个图景,一个死生自灭,生机盎然的世界,四季的变化浓缩到短暂的一瞬里,男欢女爱让世界像白茅的飞羽一样在风里飞扬。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是诗里抖动的情愫的火焰升腾着到人心里来的缘故吧。

想着这是先秦以前我们祖先的诗,直白又美好,心里会有一点讶然。孟浪男子的手忙脚乱、怀春女子痴迷的双眸,像音乐里跳动的不同音符,在时间的河里,出现了一场因爱慕而相互追逐在音乐里的舞蹈。

禾木科里的白茅,身子箭立如矛,成熟后的穗子,洁白、温软而柔顺,是野地里千万年不曾改变过容颜和栖息地域的植物。闭上眼睛,可以想象一个同样洁白、温软而柔顺的女子,她不依附,不低怜,只是欢欢喜喜地陪你在秋凉的河岸长堤上散步。

岁月久远得让人忘记和遗弃了太多的东西,包括白茅草。是否,今天的我们,也遗忘也远离了白茅草般自然和纯美的爱情?

远古的诗没有一星点儿的矫揉造作,你看:“野外死了一头鹿,为有白茅裹了身。有个姑娘情已动,俊秀郎君给勾引。林里横着小树木,野外有只死花鹿。白茅紧向它包裹,玉样姑娘人爱慕。慢点走啊轻点儿跳,别动了我的围裙角啊,别惊动小狗汪汪叫啊!”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