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洲的读写人生

 

徐景洲的读写人生

说一个人喜欢读书、爱好写作,并不稀罕,但要说一个人读书读出了名堂,写作写出了斐然成绩,那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在我们邳州,就有这样一位痴迷读书、酷爱写作的人,他读书读出了令人称奇的真知灼见,写作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就是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学会员、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原邳州日报社主任编辑徐景洲老师。让我们走进徐景洲老师的读写世界,去领略他那一份特行独异而又美丽迷人的读写风光吧!

来到徐老师的居室,扑面而来的是阵阵书香,无论床头还是案边,触手可及的都是各种书刊。特别是他那偌大的书房,四壁书架林立,藏书足有几千册。把发表文章的报刊摆出来,竟然布满了整整一张乒乓球案子。想想这几千册书是怎样一册册从书店买回家里来的,想想这一篇篇文章又是如何投出发表的,这该是多么漫长而又宏大的文化工程啊?徐老师是怎样迷上读书,迷上写作的?又是如何读书,如何写作的呢?   

徐老师如是说:

一谈起读书与写作,就会想起《论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对于我来说,学,就是读书,习,就是写作,悦,就是读书与写作带来的内心喜悦。可以这样说,我的人生,因读书与写作而充实,也因读书与写作而充满快乐!

我最早接触文学名著,是文革开始时,刚十岁,街坊邻居大哥借给我一本《水浒》,当时念“水许”。看了不到一半,就被他要回去交给街道烧掉了。那是一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反对读书的年代,我恰恰在文化沙漠中发现了书籍滋润的一片片绿洲。因为无学可上,就左邻右舍借书看,就偷废品收购站的书看,就偷街道上查来的旧书看,我至今还保存着当时偷来的一本《四角号码新词典》,这本小小词典,帮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文字障碍。大家可能想不到,当年读书可是要冒风险的,被打成走资派的父母怕我读书出乱子,曾经藏我的书,撕我的书,甚至烧我的书。但我越读越入迷,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看,甚至进厕所也要看,母亲气得骂我“书是你亲爹啊”!后来县图书馆恢复,我天天借书看,即使下放农村,也会为借一本书专门跑几十里路去县城。后来图书馆整理图书,发现几乎每一张书卡上,都有我的签名。读书不仅培养了我求知的兴趣,提高了文化素养,扩大了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还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使我在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中考上大学中文系本科。如果不是当年如饥似渴读书,考上大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听徐老师一席话,让人顿有所悟。是的,知识改变人生,徐老师因为对读书的无比热爱,才使他能在下放农村劳动三年后考上大学,最终成为一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高级知识分子,成为一位学有专长、事业有成的本地文化界知名人士。读书改变命运,这应该是徐老师的读书人生给我们的有益启迪吧!但为读书而读书,只是一般层次的文化消费,徐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消费性的阅读,他的读书乐趣,更多的体现在创造性的阅读上,这就是读有所思,读有所得,在消费文化的同时,还参与文化的创造。

来听徐老师介绍他的读书之道:“读书多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书本对话,见解独到,这应该是一种更高的读书境界。这么多年来,我发表了大量与读书有关的文章,有些还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如读《水浒》,发现梁山一百零八将没有赵高二姓,这是因为皇帝姓赵,高俅姓高,姓氏选择上表现了作者鲜明的阶级立场。有关文章在《周末》发表后,被二十多家报刊转载。如《夜郎当自大》这篇翻案文章,在贵州的报纸转发后,他们还配发特写,说“姜文在电影《寻枪》里为贵州话扬了名,徐景洲用杂文为贵州人民正了名”。如一般人以为鲁迅杂文是严肃的、战斗的,其实也有消闲消遣的一面,为此写了六百字的《闲读鲁迅》一文发在了《人民日报》上,还用所得稿费与奖金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其他像有关《老人与海》,王安石的“绿”,“推敲”诗语,范仲淹为何不记岳阳楼,散文何时出现,卞之琳《断章》诗新解,刘兰芝焦仲卿怎样离开焦家,外国文学语言分析的误区,《荷花淀》指瑕……等等几十篇争鸣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多被转载,有的还引起美国与台湾学术界的注意。后来我把这类文章结集成《无稽的诗话》出版。当然,我的最集中的读书研究成果,还体现在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读破金瓶梅》这本书里,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二十多年来研究《金瓶梅》的心血结晶,记了几千张卡片,写了许多笔记,确确实实把这部书读破了。”

徐老师出版的这部《读破金瓶梅》被称为金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关专家这样评介:这部书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作者能以独到眼力发掘出书中不易察觉的细节,观照书中和当下的人情世故,于古今会通、小说和生活辉映之间“侃”出了对《金瓶梅》的新解。它对于人们更好的阅读这部名著,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徐老师不仅在文学研究上很有建树,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成绩突出,他写作各类文章上千篇,发表数百篇,出版有散文集《小城纪事》,特别是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三年中,一年创作一部网络长篇小说,它们分别是《婚情》、《网海魅影》与《阿慢的喜剧人生》,在各大网站的点击量都达几十万次之多。

徐老师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呢?

徐老师说:说起写作,也与读书有关。因为看多了就想写,从小喜欢读书的人,大都做过少年文学梦。我上中学时偷偷写过十几篇小说,上课时一页页传给同学看,至今我还保存着一本装订成册的中篇小说和一本诗歌集,光是日记,就记了十多本。下放时,劳动再苦再累,也没忘每天读几页书,写上几段文章。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但直到三十五岁时,我才开始在报刊上正式发表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总算过了写作瘾,圆了少年文学梦。”

徐老师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杂文报》、《周末》、《北京日报》、《中国电视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名作欣赏》、《文史知识》、台湾《国文天地》、《阅读与写作》、《写作》、《语文学习》、《中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广西文学》、《文摘旬刊》、《北京日报》、《教师博览》、《文摘报》、《新民晚报》、《徐州教育学院报》、《网络文汇》、《爱人》、《当代民生》、《陕西日报》、《齐鲁晚报》、《书法报》等数十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评论、随笔杂文、散文、小说数百篇。而我们邳州读者,最熟悉的是他的系列回忆散文《小城旧事》。他说:“人到中年,会有浓烈的怀旧感情产生。改革开放后,邳州城发生天翻地覆变化,许多人和物都在慢慢消失,但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不能没有自己的记忆,所以,作为解放后在县城出生的第一代土生土长邳州人,我觉得有责任,将自己对老县城改革前三十年的记忆一一写出来。当年这些回忆散文在邳州日报副刊连载时,曾引起轰动,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一般人会认为,痴迷读书、写作的人,大都是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缺少生活情趣。但徐老师正相反,他兴趣广泛,爱好众多。也可以说,正是读书与写作,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了他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浓厚兴趣。他喜欢花鸟虫鱼,喂的八哥不仅会说人语,还能出笼与人共舞。他是DV摄影爱好者,在网上发布了近二百个视频,生活,风景,讲课,还自编自导自拍了一部七集乌龟爱情故事连续剧呢!他是我市最早电脑与网络一族,创办的《乘兴走笔》电子文学杂志期发行七万份,人民日报作过介绍,电脑报评为国内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原创文学网刊。他还为本市网友主编出版了一部名为《键盘之歌》的网络文学作品集。他为机关、企业单位作过近百场读书写作报告,培养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使他们圆了文学梦。他不仅长期主编市报副刊,还先后主编了邳州之窗、邳州文学、邳州文艺、邳州文化、邳州画报等杂志以及邳州旅游文化丛书,为邳州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谈起今后的打算,徐老师雄心勃勃:“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与写作,我觉得,这个时间段,是人生的黄金期,是人生的收获期。我想写一部全景式的县城生活长篇小说,想完成一百万字的金瓶梅研读专著,还想系统地阅读文史方面的名著……人们常说,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对于我来说,读书与写作,正是增加生命宽度的最佳途径。读书写作,人生之乐,乐在其中。”

徐景洲老师,不仅以读书、写作的生活形式,燃烧着生命的能量,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他同时也把这种能量的烧燃,感染了许多人,影响了许多人。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多的提倡精神生活的追求,提倡对文化的追求,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徐老师那样,在读书与写作中享受着快乐的人生,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让我们的邳州城文化氛围更浓,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更充实,更美好。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