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树上鸳鸯魂 ——宋康王与下邳青陵台

相思树上鸳鸯魂 ——宋康王与下邳青陵台

爱情是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春秋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也大量的产生。被孔子删改而选择了三百零五首的《诗经》,就有近三分之一是爱情诗篇。我国最早最完整最动人对后世影响最深的爱情故事要算《青陵台》了。这就是三千多年前发生在下邳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康王偃是一个风流放荡而且残暴的君主。他从国都彭城游至下邳城东,见桑园中的采桑女个个绰有风姿,百看不厌,于是下令在桑园中筑台,起名青陵台。宋康王在台上整日看采桑女。有一天,他在青陵台上见一采桑少妇,窈窕秀丽,楚楚动人,惊为绝代佳人。于是令从人询问,知是下邳穷士韩凭之妻何氏(一说为花氏)。当即一面传地方官令凭献妻,一面命侍从备车夺取。韩凭无奈,与妻商量再三,无计可施,两人抱头痛哭,依依不舍。何氏以歌回答丈夫:“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为庶人,不乐宋王。”次日早,凭见妻升车而去,心如刀绞。何氏被夺后,潜遗凭书,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不料宋王得之,以示左右,众人莫解其意。传示老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韩凭吊死于村后柳树,家人将其葬于树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氏为妃。何氏早已成竹在胸,诈称:“请王让我登青陵台祭奠亡夫,然后方能侍奉大王。”宋王应允。何氏身着素服,乘车登台,遥对夫墓,跪拜哭祭毕,猝然跳台身亡。遗言于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宋王怒,命于凭墓西五里掘穴埋之,且道:“尔夫妇相爱不已,若使冢合,则吾弗阻也。”乡人同情韩凭夫妇不幸遭遇,于是在两人墓前各栽柳树一株以表悼念。不久,两墓前的柳树竟生得一般粗细,一般模样,虽相距五里,却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夜里,即使无风亦能听到两棵柳树发出“嗦嗦”的声响,好像他们夫妇在窃窃私语。特别是在“明月三五夜”,两棵树的枝枝叶叶缓缓地交织在一起,乡人传为“冢合”。并常有雄雌鸳鸯各一栖于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凄楚感人。后人哀之,号其树为“相思树”,见青陵台即想到韩凭夫妇。

这个荒淫的暴君从此沉湎享乐,暴政不断。对外发展武力,连续击败齐、魏、楚,并灭掉滕国。诸侯皆称“桀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愍王发兵灭掉了宋国,宋康王逃到魏国,当年死在魏国的温(今河南温县)。

青陵台的故事随着人们的美好理想,不断加入神话的传说。“相思树”“鸳鸯鸟”的传说就这样很快在海内外流传开来,现在已成为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大中华文化圈,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也是历代爱情故事的典范,多少文人骚客笔下的讴歌对象。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白头吟》云:“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咏青陵台》诗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依暮霞。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过青陵台有感》:“韩凭夫妇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莫道威强能夺志,妇人执情抗君王。”《搜神记》、《岭表录异》、《太平寰宇记》、《彤管集》等古籍更作了精彩描写。“相思树”“鸳鸯鸟”早已成为人们相亲相爱、生死不渝的象征。至今古邳有个习俗,夫妇死后办丧事,还要用白纸扎成两株纸树,又称雪柳,实则是纪念韩凭夫妇的相思树,比喻夫妻恩爱的意思。青陵台的爱情绝唱流芳着千秋万代。

《邳州志》和《徐州府志》皆有记载:“周赧王二十五年(前290年)宋康王旅居下邳,筑青陵台。”然而有的资料介绍:“青陵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5公里处,原为宋国康王偃所筑,台上建有离宫。”《辞源》上的解释青陵台:故址在河南封丘县。笔者对此很不认同。春秋战国时代封丘先后属卫、晋、魏,从未归属过宋国,宋康王时已属于魏国,魏国岂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让宋康王筑青陵台胡作非为?不错,商丘是春秋时代宋国国都,但是宋康王偃之前的国君剔成是偃的哥哥,剔成41年(公元前328年)偃杀掉剔成,自立国君。他哥哥做了41年国君,被谥“废公”。偃(后来的宋康王)即位后,宋国受楚、晋压迫已经衰落,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迁都彭城”应该是避中原战乱,此时宋国国力已经衰弱,丧失商丘等大片国土。迁都彭城后,内修王政,讲仁义,国力才有所增长,连续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于是又落得个“桀宋”之称。可笑,杀兄夺位的人也讲起“仁义”来了。不管真假,伪君子开始也得装作君子样。宋康王即位不久就迁都彭城,青陵台只能是迁都彭城后在下邳所筑。由此可见,下邳青陵台才是宋康王所筑青陵台。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