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运南干渠巡礼:胡惠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运南干渠巡礼:胡惠有

运南干渠将大运河水从刘老涧上游引到洋河的黄河堤下,由卓码提水站送入古黄河,保证了洋河及周边乡镇的灌溉用水,为洋河地区的烟波水世界,绿色田园梦提供了底图。

看到洋河的水韵美景,不禁想起宋代大儒朱熹的一首诗: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两句描写了池塘的美: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

后两句自问自答:它为什么这么“”,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呢?因为它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如果你要问,现在洋河为什么能碧波如镜,清水绕城呢?那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水源,源源不断地给她输送了活水。

宿迁本来是湖泊密布、河流交叉的水乡泽国。但南宋以后,宿迁大地田园牧歌般的美丽景象面目全非。黄河夺淮,河湖走样;黄河北徙,非涝即旱;黄河前面的一个“废”字,为宿迁的“淮北水乡”划上了句号。

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旧中国的“洪水走廊”,变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鱼米之乡,宿迁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

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治水的主旋律是防涝防渍。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流、新开沟河、建闸造涵、调整水系,洋河形成了完整的水系,彻底改变了“或堤防溃决、造成水患;或平地汪洋,积涝成灾”(《泗阳县志》语)的局面。

但17年建设形成的水系只能防洪排涝,没有灌溉功能,农村仍然是“靠天吃饭”。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在基本完成除涝兴利工程后,发展灌溉成了水利建设的重点。

1966年,泗阳县兴建运南灌区,从中运河(即大运河)调水,灌溉运南各乡镇农田。但因渠首位距西南片乡镇很远,渠水只能间断地送到仓集五河以东。

1972年,为灌溉黄河滩高亢地区4万亩农田和分送部分水至洋河无水源地区,泗阳县在郑楼兴建大碾电灌站。但因设计有误,仅能灌溉黄河滩高亢地区6000亩左右,没有实现向洋河送水的计划。

2004年,宿迁市调整行政区划,洋河、仓集、郑楼、中扬、屠园和泗洪县的陈集镇划入宿城区,为兴建新的灌区创造了条件。宿城区在已经建成灌溉沟渠的基础上,建设新的运南灌区(宿城区),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梦想。

饮水思源,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是毛泽东主席首先提出来的。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运南干渠巡礼:胡惠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京杭大运河为输水通道,源头是被誉为“江淮明珠”的江都水利枢纽。江都水利枢纽主要有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工程气势磅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泵站枢纽,堪称江苏乃至全国治水的典范。

运南灌区骨干工程运南干渠是洋河境内一个特殊的水体,连接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把清澈的运河水送入洋河古镇,又从洋河送往中扬、屠园、陈集等乡镇。为了领略运南干渠的风采,我邀友人张晓明先生,一起沿渠走访,感悟到这是一条造福洋河人民的“幸福渠”。

我们首先来到京杭大运河上的刘老涧水利枢纽,它由3座船闸、一座节制闸、2座抽水泵站组成,是大运河提水北上的第五个梯级,通过中运河向骆马湖输水,保证南水到达并向沿线供水。

我们来到刘老涧船闸管理所,在闸边直观地看到船闸上游的水位比下游高了3米左右。这才知道,当年(1966年)泗阳县“运南灌区”的水为什么送不到洋河。

运南干渠的渠首在刘老涧枢纽上游约3公里处的张圩。我们顺着运河大堤向西走去,看到运河水面宽阔,波光粼粼。几艘待闸的货轮有序地在岸边停靠着,看不到往日在河里游弋的货郞船、电焊船和小渔船。原来,市政府在这里设置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保护区长达2km,沿岸放置隔离网,禁止种植、垂钓;水域也禁止非运输船舶进入。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位于洋北镇下口村张圩的取水口,它是运南干渠的渠首。渠首有一座“取水闸”,板式闸门用蜗轮蜗杆装置启闭,启闭机房已经老旧,建于2011年,外墙嵌有一块花岗岩标牌,刻着“中运河节水工程张圩取水闸”字样,清澈的运河水从这里流入运南干渠。与运河和干渠相比,取水闸的启闭机房和设备显得有些寒碜,听说今年将进行改建。

紧接着取水闸,是一段新修的干渠。干渠西岸是正在建设的恒力工业园区厂房,东岸是下口村的农田,新建的河堤路从渠首上方通过。站在渠首向南眺望,壮观美丽的水景尽收眼底。

过张(庄)涧(南)公路,运南干渠为经过疏浚、护坡的自然河道,从两条铁路桥下通过,到达洋河新区卓码村的古黄河北岸大堤下。沿线两岸是成片的农田,沿渠漫步,麦苗儿青,菜花儿黄,美不胜收。

南水北调是个伟大的工程,长江水经过五级提水,到达中运河宿迁市刘老涧上游的饮用水保护区,又经张圩取水闸自流到卓码村的古黄河堤下,为洋河地区送来了清洁水源。想到这里,我们由衷地崇敬我们的党。

卓码村的提水站,是运南灌区和运南干渠的主要工程,通过增容改造,现有6台大功率轴流泵把渠水送入古黄河。又在古黄河上设置拦河橡胶坝,让卓码段的中泓保持恰当水位,保证河水能以自流方式对黄河南岸干渠和洋河镇区进行补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运南干渠巡礼:胡惠有
卓码村对岸的三葛村建有取水闸,它将流入古黄河的运河水引进南岸的运南干渠。运南干渠从洋河的三葛、王园、李官庄、富强等村穿过,并通过支渠为洋河三镇和中扬、屠园、陈集等乡镇的村庄和农田送去甘泉。近两年,宿迁市又投资6700多万元,为运南灌区更新设备,拓宽渠道,架设涵洞桥。现在,工程全部完工,可浇灌土地1.78万亩,增产效益每年达600多万元。

我们从三葛村顺着渠旁的道路驱车向南,一路观赏春日农村的美景,一路用相机记下干渠的倩影,看着那清澈见底的渠水,不由不沉醉其中。

本想沿着干渠到屠园、中扬两镇看看,又想到现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终于没有成行。我们相约,秋收季节一定到整个灌区去,看一下农村丰收的场景。

在酒家路黄河铁桥西侧的河边,我们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屋,那是一个取水涵管的控制室。别看它小,却对洋河镇区的水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根据需要,黄河水通过地下涵管引入洋河酒厂厂区,又从酒厂厂区把水分送到洋河镇区的三道中沟。(一道中沟即洋河人称为“条堆河”,源头在酒厂厂区,也是现在古山河的源头;二道中沟的源头在西门社区,经平安、车站(即新南园)、东圩、小街(即东关)并入一道中沟入古山河;三道中沟即拦马河,拦马河上承酒厂厂区拦满河的来水,从王园流入古山河。)

通过洋河酒厂的地下涵管,把清洁的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入三道中沟,进行生态补水,三道中沟又把清水汇入古山河,使洋河古镇再现清水绕城的美丽景象。

洋河新区按照“绿色酒都、田园新城”的发展定位,依托古黄河,大运河边的林水生态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占地100平方公里的国家农业大公园,运南干渠所发挥的作用不能小觑。

古黄河秀美风光、神农时代高新农艺、斯味特的累累果实、农家田园稻麦丰收,乃至整个洋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运营都离不了这源源不断的汩汩清流。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