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心事——父亲李玉侠《履痕》编后记(李敏)

女儿的心事——父亲李玉侠《履痕》编后记(李敏)

打完这本集子的最后一个字,终于舒了一口气。

能为父亲做点什么,实在是一件令儿女欣慰的事。

想来有些段落,是含着眼泪敲打的。如果不是父亲写出来,我们不能清楚地知道,那个年代竟然会发生那样无法理解、难以想象的事,让我的父辈及千千万万个无辜的人们蒙受那样的耻辱、压制与惩罚,且长达二十年之久。

有人说,一人右派,祸及全家。

而赵道叔叔却说,一人右派殃及四代。

首先,父母要跟着受牵连,精神苦闷,衣食无保。其次,自己和妻子受害最甚,可谓罪孽深重!无论政治、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被压迫、被管制,毫无人权人性可言了!然后,子女及其孙儿的政治平台、生活起点、经济水准都跟着一泻千里、急转直下喽……

我母亲到现在还常常提起,要不是受你爸的影响,县妇联干部我早干上了(母亲提干的事,组织上曾连续考察三次,最终因父亲的历史问题而搁浅),弄的我晚年只能在企业退休,待遇差的没法说了……

哎!那咱就一张纸掀过去,不再说它。

说说到了2011年11月15日,父亲已岁满八秩了。

八十年漫漫人生,八十载风雨历程,虽然极尽磨难,却也丰富充盈。问他八十年里最值得回味值得珍惜的是什么?父亲以为,不是遭际,不是得失,与世俗里的种种无关。那些铁血生涯烽火岁月;那段屈辱不堪倍受煎熬的经历;以及这些过程中凝结出的战友之情——-才是最可宝贵的!

按说,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忘记。而今天父亲勇敢地拿起笔,写下自己半个世纪以来心中最不堪或最珍贵的收藏,当然不是为了扬什么名,也更没把出书凑热闹当回事。父亲常说,写文章,对自己,是思想的整理,是感情的宣泄;对社会,是一种交流,是一份责任。文章写出来,大家看到了,理解了,引起共鸣了,就有社会效果了。这就决定了,你必须写,因为你逃脱不了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是的,我分明看到,父亲年事已高,但仍一如继往地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关注民族未来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走向。他写《履痕》,无非是希望后人能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些惨痛的教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从此走向民主进步;民族能够走向兴旺发达;人民能够走出暴力怪圈,走上理性思索,能够理直气壮地担当起“主人”的责任,让世界更多一份和平、多一份福祉!而已。

这就是父亲伤神劳瘁、辛苦作文的初衷。

“履痕”,单从字面看,即“脚印”、“足迹”的意思。可细细想来,若把一个人从小到大穿过的鞋收集在一起,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些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恰好真真切切地记刻了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一步一步走过来。一双鞋留下的串串印痕,往往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或浸润着曲折离奇的事件,或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其实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形成“履痕”的过程,履痕—–不就是人生运行的轨迹吗?所以父亲将此书名曰——-《履痕》。

《履痕》收集了父亲近几年来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章,篇幅不多,但内容真实,亲切耐读。

《履痕》,首先是父亲和他那代人战斗生涯的记叙。作为新四军文工团的一员,他们用战鼓、用管弦和战士们一起守战壕,出生入死,无所畏惧……

《履痕》,其次是父亲“押送回国”的始末,以及发配大东北长期改造生涯的写实。冰天雪地,荒凉广袤的黑土地,在那里开荒、砍伐、上河工、下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均达到了极限……然厄运最终没有把父亲击跨,冥冥之中,是热情厚道的东北农民,给了他护佑,使他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履痕》,同时也是父亲对于战友情谊的抒发与缅怀。那些朝夕相伴、形影相随的战友,同吃一锅饭,同睡一草铺,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战斗,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虽然那个年代已远去六、七十年了,可不论聚会或分手,不管联络或中断,对于战友的思念,绵绵无绝期……

其实,《履痕》更是父亲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人文色彩,拳拳的爱民之心,难以掩饰。想他老人家一生历尽沧桑、饱尝摧残,却已然开朗、睿智、率真、热情……历史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却无法改变他的性格。他那种不惧任何人生境遇的豁达精神;那种一贯坚持行事原则的正直态度;那种勤学、善思、不倦追求的良好品德;以及始终相信未来美好的信念和高度,着实令吾辈心存佩服。

确切地说,《履痕》不是自转,也不是回忆录。而是那个时代真实片段的再现;是我们共和国走过的每一步或暗淡或辉煌的真实足印!

请记住这一页页历史的履痕!

感谢所有父亲的朋友对本书的鼎立支持。

感谢江修惠叔叔、赵道叔叔、苏彦标叔叔及吕伦叔叔对本书的审校。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