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春:徐州会战共产党高举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张可春:徐州会战共产党高举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中国共产党在徐州会战中的领导地位及深远影响(三)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由于共产党的努力和诚意,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徐州会战的胜利,周恩来及时提议第五战区成立文化动员委员会,广泛宣传动员,形成全民抗日的局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纳了这个建议。1937年11月,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会成立,李宗仁任主任委员,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被聘为总动员会委员,中共党员郭影秋受我党委派遣任总动员会组织部总干事,实际掌握总动员会。在郭影秋努力下,各县成立了总动员会,并以动委组织部的名义向各县动委会派指导员。第五战区20多个县的动委会的指导员都是共产党员。各行各业、各阶层普遍成立群众抗日组织,有青年抗日救国团、职工抗日联合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儿童团、姊妹团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第五战区的民众抗日团体达1500多个,成员约36万人。

在台儿庄战役期间,第五战区的抗日团体,组织了宣传队、担架队、卫生医疗队和运输队开赴前线。徐州所辖与台儿庄毗邻的邳县、铜山县、沛县民众,直接支持中国军队抗击日军。邳县动员会集中全县一万多辆牛马车,给前线部队运送粮食弹药。青年抗日救国团成立战地服务队,组织500余副担架,冒着枪林弹雨,辗转运河两岸,抢救伤员。还成立了“民众驻军联合办事处”和“儿童服务队”,负责接待过往部队,保障食宿,当好向导。沛县我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两次袭击临城日军车站,给战役以直接配合。许多群众自发送情报、送伤员。徐州所属8县仅出动挖战壕的民工就有五六万人。修工事缺木材,有的献出房料,有的老人献出寿材。总之,哪里有部队,哪里就有群众,仗打到哪里,群众就跟到哪里。

为了造就更大的抗战声势,坚定人民抗战的信心,台儿庄大战期间,第五战区总动员会举办了“保卫大徐州宣传周”活动。我党在总动员会的党团组织为宣传周起草了宣传提纲,党团书记郭影秋亲率两个宣传队,组成第五战区宣慰团,携带慰问品,赴台儿庄前线宣传和慰问抗日将士。当时的歌词唱道:徐州是古来的战场,英雄的故乡。挺起胸,拿起枪,冲锋前上,日本帝国主义一定灭亡。血泪洒成河,国旗放光芒,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

与此同时,在周恩来支持和指导下,全国各地的救亡团体和知名人士,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平津流亡同学会、北平移动剧团、上海歌咏队、上海话剧宣传二队、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等40多个团体,以及黄炎培、许德珩、章乃器、李公朴、顾孟余、陈豹隐、梁漱溟、杜重远、张雨还、杨易辰、张震寰、武衡、荣高棠、冼星海、张瑞芳、金山、王莹等知名人士,纷纷来徐州进行抗日宣传。在第五战区总动员会安排下,他们举办演讲报告会,演出抗日话剧、歌剧、街头剧,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正是由于全面深入地动员和宣传,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抗战士气,形成了前方战士英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援的全民族抗战的局面。蒋介石在给台儿庄战役胜利的贺电中也认为:“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张可春:徐州会战共产党高举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声誉。同时也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充分显示了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巨大威力。日军公开承认,他们在台儿庄之战的失败,是因为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而提出要摧毁战争的最大障碍——“国共合作势力”,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可见,日军最害怕的是“国共合作”,以形成的全民抗日统一战线。

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和新华社记者陆诒奉周恩来之命,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赴徐州,由李宗仁秘书杨萍安排举行记者招待会。美国武官卡尔逊,英、美、澳、瑞、新加坡、苏联等多国记者纷纷发言赞扬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法国记者马菊思说:外国人只知道中国为不统一国家,这次集会不同地区部队与当地群众密切结合,表现了新的军民团结一致的关系。英国《新闻纪要报》评论说:“台儿庄大捷是世界和平秩序之胜利。”德国《哥隆新闻》评述道:“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强,殊人意外,最慎重的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

            二〇一八年八月三十日于边地书屋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