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仙(周唯一)

 

花仙(周唯一)

在花市上,我全神贯注地观看一盆含苞欲放的月季花。卖花的人见我久久注视它,就主动的向我介绍说:“这个花好,一‘年四季常开,俗称月月红,也叫常春花。宋朝杨万里有诗云: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听了这话,我不由抬头去看。原来,卖花人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她,身材苗条,在鲜花的映衬下,楚楚动人。她见我看她,就又接上说:“月季花,是我国的名花,花朵美丽,香气宜人。与梅花、牡丹、菊花,都是国花的候选人。它们,是各有千秋。”

我被她的话打动了,情不自禁地说:“你对花的知识,这样丰富,你是……”

“我是河湾的,花仙唐天舒的孙女。”

花仙,我久闻大名,早就想去拜访他,只因忙于事务,没有抽出时间。现在,经她孙女一说,去看望他老人家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于是,我下了决心,到唐天舒家去走一趟。

第二天,我来到河湾。这个村子,坐落在不老河的拐湾处,顺着河岸住着四、五十户人家。我沿着湾湾曲曲的村中小道,来到一产有三棵梨树的门前。梨树上,挂满了雪白的梨花,微风吹来,花枝摇曳。梨树边,是一片青青的竹林,枝繁叶茂,犹如绿海。

正欲进门时,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黄杨制作的屏幛。这屏幛,高约三米,宽两米有余,厚近一米,方方正正,蜜蜜层层。我见过用土、用砖、用石头筑成的屏幛:也见过用板、用布、用纸装饰的屏幛。可我从来没见过用一棵活的黄杨,修剪成如此美丽、新颖的屏幛。看着这别具一格的绿色屏幛,真令人赏心悦目。

屏幛两边,用榆叶梅、珍梅、白玉梅和紫荆栽成的篱笆墙,上面开满了白色、红色、紫色的花朵。在和煦的春风中,散发着诱人的馨香。

院内,有三间草堂,坐北朝南。房顶,苫着厚厚的红草。据说,用红草苫盖的屋,冬暖夏凉。门前,一溜排列着九棵地柏,树龄大约都在百年以上,树干约有茶缸粗,风姿独特,形态各异。

正当我聚精会神观赏地柏时,从草堂内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身穿白色绸缎衣裤,一条白丝带松松地束在腰间,银白色的胡须,衬着他那红光满面的脸庞,显得他格外慈祥。不用问,这就是花仙唐天舒。我向老人说明来意,被他热情的迎进屋内。

三间草堂,有两间是温室,全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盆。如桂花、银杏、桔子、栀子等,大约有二、三百盆,盆盆别致,各有寓意。我向花仙请教如何制作盆景,他老人家耐心地讲解道:“搞盆景,主要靠剪、扎、捏三个字。剪,就是将多余的枝叶剪去,留下造型;扎,是根据造型需要,进行合理的捆扎;捏,主要是用手捏不需要旺长的枝梢,控制其生长。”老人边走边讲,不时的进行示范。我在他后面,大开了眼界。

从草堂后门出来,便是花仙苦心经营的后花园。据说这花园已祖传三代,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打砸一通,花草惨遭践踏,老人因养花种草被批斗。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花园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你看,这里有五针松、黄杨球、苏铁、地柏、梅花、月季、芍药、桂花、牡丹、百合、菊花等,上百个品种,几十个小畦,有的还间作,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昂首怒放的花朵,一簇簇,一株株,争奇斗艳,异常迷人。

花间的小路很窄,只能放下一双脚。从这畦到那畦,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会踩坏花。我在唐老先生的带领下,越过几个花畦,来到一株开着几种颜色的桃树下。老人向我介绍说:“这棵桃树,开红、白、蓝三种颜色的花。复办,结双果,所以叫鸳鸯桃。在办喜事的时候,主婚人把它献给新人,图的是吉利。”我看着这棵鸳鸯桃,不由啧啧称赞道:“好,好,真奇妙!”

参观完毕,我们又回到草堂,唐天舒老人用他亲自采摘的花茶招待了我。离别时,唐先生将我送到篱笆墙外。当我再次回首注目这座神奇的花园时,只见一身白衣的老人站在绿色的屏幛前,容光焕发,银须飘飘,恰似《秋翁遇仙记》中的秋翁。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