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老农耕耘农田——蒋平秀《乡村事迹》序 | 徐景洲

在我的眼里,平秀像一位勤勉而又木讷的老农,长年累月默默耕耘着他的田块,悉心打理着他栽培的每一棵果蔬粮草,执著于他的憧憬,陶醉于他的收获。当然,他憧憬的是精神家园的美丽,他收获的是篇篇散发泥土芬芳的文字。
作为他的老师,作为他许多作品的编辑,能看到他把多年来发表的作品结集出书,一直是我的殷切期盼。终于,一部沉甸甸的书稿摆在了面前,而这部书稿的厚重与丰富却又远远超出了我的期盼。
平秀将他的书稿定名为《乡村事迹》,朴实无华,甚至刻意淡化文学的色彩,强化的是写实的风格,而他,也确实当得起乡村事迹忠实记录者的角色。他长期在乡下教书,后来又做乡镇新闻报道工作,他所生活的空间,他所熟悉的生活,不过方圆几十里的范围。然而他两脚扎在泥土里,身心融于乡亲中,吸纳着一份天然的滋养,独享着一份自然的恩赐,纯朴而自然,根深而叶茂,这于他的写作,反倒是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作品都是以“乡村写意”为主旨,以“乡亲情怀”为立意,眷恋不移的,是他自幼生活的乡村,萦绕于怀的,是他朝夕相处的乡亲,自然而然,流淌于笔端的就是那些林林总总的民俗与农事、野趣与乡情了。
正因为作者一直生活在农村,所以对农村、对农民始终怀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难以割舍的同情与呵护,理解与挚爱。开篇之作《乡村事迹》就是集纳这种情愫的乡村大写意。浓酽的情思酝酿于冲淡平和的语调中,看似随意的章法,其实却有着精心的营构,读来旨趣深致,回味绵长,清新而隽永,犹如一首意境高远的田园诗。作者特特将篇名引为书名,分明透露出将其作为“开山之作”的得意。
如果说《乡村事迹》是大写意,是作者乡村情怀的一个总抒发,那么其后的篇章,则如散珠碎玉,是细致入微的小工笔,小写意。在“乡村写意”专辑里,南瓜“正很认真地生长着”,“生机蓬勃,真有攀墙越脊的架势”,“在儿子悉心呵护下,没受到丁点儿的委屈”,“每次回来,远远地,看到被向日葵包围的村庄,心里就感觉十分幸福,十分亲切”,而家乡的银杏树“到了秋半天,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风起处,整个村子只听见‘沙沙’的声响,好像一天到晚都在下着毛毛雨”。在 “情感账单”专辑中,“夕阳里静坐的祖母,分明是一幅古老的铁画”,“柔和的灯光下,睡眠中的女儿”,便成了“熟睡的香蕉”,年迈的父亲,“却似秋后的圆葵,只剩下一轮枯萎的葵盘,在老屋的房檐下,向大地作许久的顾盼”。石碾、夯歌、野蘑菇、小蟛蜞、皂角树这些具有鲜明地域风情的典范物事,与作者童年生活串缀其间、相依相伴,凸显出乡村人特有的野趣与记忆……再如“四季走笔”、“乡间万象”等专辑,所述桩桩“乡村事迹”无不濡染着浓郁的乡情和缱绻的故土情怀。
平秀人如其名。他为人平实,为文亦平实,但于平实中,又能有秀心,又能作秀文。因此他的人生与创作,便呈现出了质朴而美丽的风致——平实的人生,秀美的文字。他平实的人生,因文字而秀美,他秀美的文字,因人生的平实而益加秀美。可以说,平秀的作品,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小说,都是这种平实中求秀美的立诚守真为文做人风格的体现。
一直很喜欢平秀的文字,相信,与我同样喜欢的读者会有很多。像老农耕耘农田——蒋平秀《乡村事迹》序 | 徐景洲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