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谱新曲又一春——吴克敏老师二三事 | 作者 王以太

金柳玉杨,碧波荡漾。

旭日东升,鸟语花香。

闻名遐迩的李口大沟,旧貌换了新颜——杉树成林,花圃清香,绿水萦绕,鱼肥鸟翔;旁溪而立的向阳小学、运河中学书声琅琅;花园桥、清华桥、光明桥,若串串明珠辉映其间。这里成了小城人民宜居、宜游、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吴克敏老师就住在这近水临园的向阳社区里。几乎每天早晚,都能看到她散步的身影,徐步款款走来,神情优雅淡然。睿智的神情和蔼可亲,慈祥的面庞一脸福相,你很难相信她已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

我认识吴老师很隅然,还是刚刚时兴旅游的时候,一天早晨,人们在溪边小游园里大谈去台湾旅游事,最后形成共识:一起参团赴台。正在大家交费准备出行的几天里,她却突发小恙未能成行,虽很快痊愈了也不便再去。我们却彼此认识了,但比较熟悉还是在老年大学里。

吴克敏老师是个文化人,学校老师出身,执鞭杏壇多年,把青春献给了神聖的教育事业。历经官湖、徐塘、向阳等学校,多年过去了,收获满满,可谓桃李满天下。

退休了,退而不休!又进了老年大学,拾起了昔日的特长爱好——书法和戏曲。这两门看似严肃与活泼相矛盾的功课,但在吴老师身上,却完整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相辅相成,相得溢彰,这你能不佩服她的才干吗?佩服!

吴老师进了老年大学,成绩斐然,又成了老年大学的高材生。有段时间可能因家务事吧?没去报名上课,校教务主任还专门电话促请呢。

说她高才生,这不是隨意的奉承,也不是无谓的抬举,那可是“真金白银”的心悦诚服地佩服呀!她所在的书法班,从老师到校友,哪一个不夸她!书法、书法,“法”字了得!欲修书先修德,周围又有哪个不佩服她的人品呢?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课堂上,这位曾经的老师,仍像小学生一样专注,在书法的海洋里破浪搏击、扬帆远航。从颜、欧的楷书学起,一笔一划的临帖绘描,一心一意的品味揣摩,字形的间架结构,字意的音韵神态,着力追求字体严谨工整,神韵气势磅礴,努力做到一丝不苟的完美结合——法度严整,意态饱满。

书法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吴老师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又向行书体迈进。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书法的又一层高度、有着又一番意境。“书圣”王羲之对真、行、草、隶、篆五体皆精,行书更胜一筹,《兰亭序》《圣教序》更登峰造极,成为历代行书揩模。吴老师寻其脉络、索其精华,趟出了一条自已的行书之道。从《圣教序》里取其结构,从《兰亭序》中取其笔意和章法。她写出来的行书可谓千变万化、遒逸劲健,奇岩潇洒,新致叠出,受到学校师生好评,作品曾数次发表、也几度荣获奖项。

看到吴老师书法的辉煌成就,你也许认为她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刻板学员吧?不!她是一位和蔼可亲、与人为善的老人——谈吐悠雅,行为善良,不急不火,信心满满。红润的面庞上佩一付宽幅大气、细细黑边的眼镜,乌黑的短发杂几根可忽略不计的花白银丝,愈显其苍桑和精神,俨然一位风度优雅的斯文教授。有时还不由自主地轻声流韵,轻轻哼上几句戏曲呢。对戏曲她更是行家:博古通今、雅俗共赏。全国京、越、豫、评、黄梅五大剧目,都略知一二;其它的多种曲、腔、调、戏,也都耳熟能祥;现代剧目《红灯记》《沙家滨》《朝阳沟》《小二黑结婚》《李二嫂改嫁》更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她的清唱允含着与众不同的韵味,武戏的粗犷雄奇、文戏的轻柔曼妙,她都能拿揑的恰到好处,不露破绽。我想这也许与她的爱好和人生经历有关吧。她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不管是在官湖、徐塘或是向阳的学校里,爱生重教、勤学敬业。在教学书法时,认真传授学生写字的诀窍、做人的道理;在音乐课堂上,又借五线谱大抒家国情怀,唱出新的人生。

退休了?退而未休!她要重新续写新的青春,歌唱新的人生。

吴老师是一个谦逊的人,她很少谈自已,我想了解更多些,让大家分享她的正能量,但她往往闭口不谈或怱怱带过。其实我只知她叫吴老师,文章快写好了,却连名子都不晓得,便急于打听。也是缘份,在今早阵阵发凉的寒风中,忽然见她从街西款款走来,一身浅蓝短绒春秋衫,吹乱的头发愈显精神,手里提的布袋中,装满了青菽、绿葱、红蕃茄……原来她是从三汊河农贸市场买菜回来的。我忙迎上前,留下了这张可贵的照片。我曾听说她到南京孩子家里去了,什么时侯回来的?她灰谐地笑着说:不走了,在外地的孩子,还有在国外的,都想接我去他们那里过。今天哪里也不去,你看咱这地方,东边是王母娘娘的挑(花)园,西边是乾隆帝走过的京杭大运河,住在这龙吟凤鸣的风水宝地上,天下难寻、世上难找,还上哪去呢?!

老谱新曲又一春——吴克敏老师二三事 | 作者 王以太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