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月和他的小四轮 | 作者 王以太

上个世纪的中后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其实在我们农村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就是由牛耕犁耙逐步过度到双铧犁、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机,最后人民公社的大型机耕队。初始时的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机是时髦货、稀罕物,而机手更是凤毛麟角,显得很神祕,是人们眼中勤劳、能干、聪明、新潮的代表,王以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王以月的家住在王庄村圩里,离我家较远,我回家又比较少,所以彼此知道但不熟悉,不过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善行义举的品格早己名声在外,我自然也有所耳闻……

听说他凭着聪明能干、独到的眼光,率先筹资,先人一步买了手扶拖拉机,实现了耕地不用牛的“现代化”,农闲时就跑短途运输,拉沙子、拉块石、拉农副产品,这比拉板车强多了。据说拉板车一天能挣五块钱,手扶机就不是这个数了,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但他並不满足,一天他对我说:“三哥,我什么时候能开上小四轮就好了。”

小四轮是手扶机的升机版,马力也大些。虽然机子后面的货厢一样,但机头是带方向盘的,不像手扶机要两手臂叉开驾驶,转向不灵也费劲,不如小四轮机带有方向盘,像汽车驾驶员那样操作轻便、灵活潇洒,也安全可靠。

有了目标和计划,自然就有了动力和干劲。你看他年年春夏秋冬,顶着风雨雪霜,不知疲倦地在外跑车。敦实的身材,精神的小平头,有一股使不完的劲;黧黑的圆脸厐上,刻满了坚毅、布满了乐观,洒满了笑容。乡亲乡邻有什么困难,有求必应,从不偷懒息力,帮东家耕地,助西家打场,运庄稼、拉材料,庄稼地头,泥土路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车印,洒下了他的汗水。在人们的赞誉声里,也实现了他人生的又一个目标——手扶机换成了小四轮。从而更精神了,他要大干一场,实现心中更大的梦想。

这时农村也有了大变化,土地联产承包到户。我家一下子分了八畝地,高兴啊!很快的乐中也有了愁,土地要种要管要收呵,从此,我的周末休息变成了周末种地,从“春雨惊春明谷天”到“冬雪雪冬小大寒”,“收、种、管”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秋收秋种叠加,时间紧、任务重,有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分到地的第一年秋天,人们争先恐地抢收抢种,男女老少齐上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满了“耕者有其田”的甜蜜,满湖的庄稼一扫而光。很快豆茬麦种好了,玉米茬麦种好了,甚至有的稻茬麦也种了。我也时刻憧憬着自家地里的新希望。

一个周末,我兴冲冲地回到家里,一进门,却见妻正抹眼淚呢,滿面愁容。怎么回事?心里忐忑得七上八下。原来是人家的小麦都种完了,“寒露两旁看旱麦”呀,我们的地里还是白茬,无助的她正愁地挤眼油呢。我也干着急,正无奈间,忽然想起并提议:“找以月吧”!她也忙抬起头来:“我也这样想过,不过现在正大忙,人家能来吗?”我想安慰她说“能”,但又无把握地改口道:“试试吧”。她像有了救星,一溜小跑直奔圩里。半个时辰回来了,没等我问,便兴奋的大声说:“好了,好了!明早先来给咱耕”。接着计划:先耕南湖的那块,再耕……,同时商量要做几个菜,好好招待一下,以示感谢。

第二天天刚亮,远处路上就传来了“哒哒哒”的拖拉机声响,出门一看,以月驾着他的小四轮已经出了东门,迎着满天朝辉,朝我家开来……没要一天时间,地耕好了、耙好了、麦子种好了。我在家里摆好了酒,他却不来了,笑着说:“现在哪有时间喝酒?下次去运河再喝吧。”是的,大忙季节,分秒必争!他知我来家很少,才提前给我耕的。望着他远去身影,心里觉得暖暖的。

转眼下一个周末又到了,下班后骑上心爱的“长征”车,包里多了几瓶“邳州大曲”。过了运河大桥,太阳和我赛跑似地直往下滑,过了土山、薛集,已“金鸟”西坠,“玉兔”东升了,待到庄南熟悉的麦地时,见朦胧的月光下,一片片乳白色的薄雾,轻轻飘浮在我的麦田上,我忍不住下车推行,想看看自家地里的麦子,却只有朦朦胧胧的雾气,什么也看不见。于是干脆将车子扎在地头,弯腰蹲下细看,终于看到一棵棵、一垄垄针似的细嫩麦苗已经破土,上面的微微露珠在月光下晶莹剔透,清凉的晚风掠过原野,明亮的月光洒下一天银辉。我良久站在地头,欣赏着脚下散发着清香的麦田,远方隐隐传来像是以月小四轮的“哒哒”声响,一张圆圆微笑的臉庞,又再次浮现在我的面前……

王以月和他的小四轮 | 作者 王以太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