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个人 ——读《远方有梦》有感 (作者:王翠玉)

文中有个人  ——读《远方有梦》有感 (作者:王翠玉)
2022读完林友侨老师的散文集《远方有梦》,激动兴奋之余又非常感慨,最大的感觉就是文中有个人。

本书封面是一幅山水画,南方本来就不缺水,那灰黑色远山的苍茫及水的深邃让我不禁一震,想到了《神秘小邬陂》《水中漂泊的村庄》。封面上方那行字:2020年度佛山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显示出本书影响力。《佛山文艺》执行主编惟夫、《东方散文》杂志总编辑憨仲分别作序。书分三辑,第一辑“前行有梦”16篇。第二辑“回望乡愁”31篇。第三辑“山川履痕”30篇合计77篇。文后附书评两篇,后记《我的自省》一篇。

通读全书,我特别喜欢第一辑,《我的少林梦》《乡愁里的大榕树》《海的召唤》《无法登顶》等,篇篇都是精品。

《我的少林梦》讲1983年17岁的作者因病辍学在家,电影《少林寺》演出后,引发青少年学武热情,离家出走奔向少林的学武之路。途中,接连遭遇被骗、被偷,囊中一无所有,不得不挨饿受冻、睡桥洞、扒火车,流浪二十天,历尽艰险又回了家。

文中所述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人心情时而紧张,时而舒缓,将一个因心怀梦想能够吃苦耐劳,却又大胆纯真又莽撞的少年刻画的栩栩如生。面对苦难伤痛,而作者却异常冷静,思想超强:“在那个艰难的梦途,伴随着生命的恐惧和绝望,人性的复杂和炎凉,我清晰地听到梦碎的声音,它曾令我猝不及防,逼着我飞身挣扎。穿越前行的艰辛和岁月的迷雾之后,少林梦中的剑气侠风,依然在我心中啸鸣。回首少年,梦碎的声音里给了我一生的馈赠。”有这感悟,可以说即使说少林寺没到,武功没学成,这苦就没白吃。

记得当年拍了部电影说的就是当年看了少林寺,不少青少年不惜离家出走,千里跋涉到少林寺学功夫。林老师之中所述与电影如出一辙,想必导演也是综合了学功夫热的报道才拍的这部电影吧。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想不到林老师当年也是做侠客梦的少年。“回想我的少林梦,那是我生命的青春时间里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懵懂无知的青春躯体里纵有一腔热血,终是难以把握梦的航向。”

反观现在的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如老母鸡一样照顾着,即便上学也多半接送,他们可没有这样的胆子,也吃不了这样的苦。读完林老师的少林梦,突发奇想,如果现在的孩子走这么一趟,该会怎样? 会不会也有“没有悲,没有喜,只有脚底坚硬的老茧提醒我:为了一个梦想,我曾经历过未知的远方。”这样的感悟?

《不能登顶》讲新兵时候去爬一座山,结果经历过重重阻隔层层障碍,尤其那蚂蟥的全面追击让这我看得都毛骨悚然,而他最后发现没有山顶,原路返回。文中开始“我一直忘不了那次爬山的经历。独自一人,走进深山,找不到山顶,辨不清方向,有的是密密的草、高高的树、肃肃的风,还有多如牛毛的山蚂蝗。我陷入了进无益、退无功之难……”我不明白!都鼓励勇攀高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这都没有顶,登的什么山峰?那也是成功了,征服了?这启示了什么?哦,那么吓人 ,探险精神?多体验?吃苦?想表达啥?不一样风景?那是风景吗?不是吧?再看“‘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水的光阴带走了多少记忆,岁月的烟尘掩埋了人生沧桑。但我初到海南、刚入军旅的一次莽撞冒险,历历在目。目标明确,却难以抵达;无法登顶,但终究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触,刻骨铭心,如何能忘?!”文章中那个人的形象让我看到了更深的境界,人生,付出过努力过 ,不能登顶不能成功亦无怨无悔。

如果说以上两篇说的是侠,那么《乡愁里的大榕树》则讲的是乡愁,显示出了作者温情的一面。村中的大榕树,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故乡,少年还曾给用它叶子治好身上久治不愈的伤痛。“故土养人,故乡恩重。离乡越久,梦里的大榕树就越发伟岸高大。我抬头仰望,看不透大榕树重重叠叠的树叶究竟有多厚,泽被到底有多深。穿越万水千山,大榕树的乡愁,味苦,意浓!”文中除了少年,还站立一个游子,怀着浓浓乡愁,在痴痴回望,在品尝乡愁,味苦,意浓。

《一场等不及的生死之约》讲的则是同学情。“木龙没等到约定就走了……”让人不由也心生悲凉之感。像这些充满深情的文章,在林老师的书中比比皆是,比如第二辑中的《不能触碰的一桩心思》《母亲最后的日子》这些写母子情的文章通篇浓烈的感情和心伤,让人看到不忍。这些文章文中有人,且更加鲜明,重情重义,极其孝顺,令人慨叹。

另外《海的召唤》,讲由一个海螺壳听到了海的召唤,从家对海的印象写到去当海岛兵,经历了新兵洗礼、大海考验,最终选入五指山 。战士胸怀壮志,希望护海卫国,播洒热血。“战争是人类的悲剧,和平弥足珍贵。但以和求和,和不可得;立足于战,敢于亮剑,乃可谈和。”回顾历史,分析现在,沉痛过去,刻画未来,纵情豪放激扬文字“以开放的姿态探寻海洋文明,拥抱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让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是中国人的必然选择。”从这里看到了文中有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爱祖国爱得深沉,拥有深深的家国情怀。

《水中漂泊的村庄》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村庄经历灾害几十年,苦涩凶险,终于因党的政策得福,建堤防水,修护家园步入小康,安居乐业。“水浸村百年难题今朝有解,多亏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新政。祈愿历尽风雨沧桑的家乡和眷乡恋土的父老乡亲,从此摆脱水灾困扰,结束百年水中漂泊的命运,借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登船上岸,安居乐业。”这其中更是有人,爱国爱民爱家乡,积极乐观向上,非常正直的一人。

还有《女人如花亦如草》以及《不能登顶》别出心裁,有别一般思维,显示了独特个性。而《神圣与世俗》《玄机莫测》《神秘小邬陂》《神秘莫测的记忆》等不是高高在上主观武断,而是通俗平和接地气,性情中人啊。

原来我读林老师的文章也这感觉,文中有人。读着文的时候,一个有血性接地气很真诚又很洒脱的形象,影响文中人物,有思想,气息,以及处事的习惯和风格,透过作品就像作者影子无时不在。有很多的文章,对作品中的人能看到感觉到,对另一个人却感觉不到,或者说没有那么明显 没有那么完整。而林老师的文,几乎篇篇文中有个人,让人读着感觉很踏实,很睿智。

他的文有一种向上的精神,有饱满的热情,有对生活过去的总结和思索,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期望,读后会激发对文学对生活的兴趣和喜爱。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让我忘了心中所有的痛……”看着散文集,不觉想起一首老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坚持不懈全力拼搏,即便不能随便成功,只要生命有意义,雨后总会见彩虹。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远方有梦》,志在千里,“我这样引诱自己:每读一本书,就等于在创作路上铺了一块砖,书读得越多,文学的路自然走得更远。”读完林老师的书,心中突然也充满了力量,激励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努力前行。只要努力,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