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岳母,想起当年事(作者:陈文华)

缅怀岳母,想起当年事(作者:陈文华)

二、岳母篇

泰水仙逝近六年,

往事不禁浮眼前。

缅怀岳母生前事,

江水作墨书不完。

01、保释丈夫

岳父母家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在解放前夕,他和其他一些贫苦百姓一样,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到东北推盐来卖。

不料,他贩盐之事被驻守双沟镇国民党第13纵队地方军司令唐广金部抓去,关进了司令部等候发落。和岳父一起推盐的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岳母。岳母听后,象五雷轰顶一般,生怕丈夫受到折磨,她便只身一人心急火燎地直奔双沟解救丈夫。

由于我们这里距双沟镇较近,现在的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唐广金本来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出身,可能有人会问:“一个年轻女子怎敢去他的司令部?”

原因有二:一是她救夫心切,生怕丈夫身受伤害,别有什么三长两短,于是就也不顾一切;二是她与唐广金是表亲关系,叫唐广金是表哥,估计有把握。

岳母到了司令部,首先让站岗的进行通报:“就说唐司令的表妹求见。”当兵的听说是唐司令的表妹,赶紧跑去通报。她走进司令部,见到唐广金,说明来意后,唐广金了解了情况,因为是亲戚,没说别的,立即命令让手下放人。岳母谢过了表哥唐广金,就和丈夫一起回了家。

02 、痛失爱子

岳母和岳父结婚后生有四个儿子,因为长子英年早逝,岳父母在世的时,不想提起丧子之痛,家里其他人知道此事的人更是不敢说,以免引起她老人家伤心。现在岳父母已经离我们而去,所以才提及过去六十多年前的锥心往事。

那是在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当时岳父在王集公社粮站工作,岳母在家幸勤劳作,他们为了让大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夫妻俩平时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儿子也深知父母的良苦用心,没有幸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在高中阶段,由于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被选为班长和学生会主席。岳母虽然不识字,但她知道儿子只要成绩好,以后可以改变他的命运,不至于象自己面对黄土,背朝天地吃苦受罪。于是,天天为有这个争气的儿子感到自豪。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和她儿子一起在渔沟中学上学的同学传来了儿子患急性脑膜炎被送往双沟医院救治的不幸消息。岳父闻讯后,急忙赶往双沟医院看望儿子。谁知,岳父刚到达双沟医院后,儿子已经不省人世了,医生说:“送来晚了,已经不行了。”岳父看到死去的儿子,悲痛欲绝,强忍泪和老师与同学一起将儿子的尸体运回到家中。

岳母看到已经死去的儿子,顿时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一头扑在儿子身上放声痛哭,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掉,口里不停哭喊着:“我的儿,我的心肝!你醒醒……”哭得死去活来,直哭得嗓子嘶哑,眼泪干枯。从此,因思念儿子,成天以泪洗面,哭了半年多。由于长期情绪抑郁,睡眠不足,频繁哭泣,揉擦眼睛,后来发现左眼模糊不清,越发严重,经过多家医院治疗,仍然毫无效果,最终左眼失明。

又由于长期过度悲伤,还得了一场大病,后转到南京大医院治疗,好长时间才慢慢好转。

人们常说,母子连心,儿子是母亲掉下的一块肉。岳母那只失明的眼睛,标志着母亲对儿子的终生纪念,标志着母亲对儿子的终生思念。母爱之情,可以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03、女中豪杰

岳母年轻时,个儿高,力气大。由于岳父经常忙于工作不常回家,家庭的大小事情都由她一个人支撑。但是,兰芝惠心的岳母在生产队里劳动那个年代,从不示弱任何一个男的,更不说女的了。不管是地里的收割拉打种,也不管场上的杈把扫帚扬场锨,样样在行,拿起起,放得下,比哪个男劳力都干得好,干得多,不偷懒。当时男的称之为满劳力,女的称之半劳力。根据岳母的实际劳动能力,队长让记工员给她记满劳力分8分,属于最高工分。一般妇女只是6分左右。

由于岳母家庭出身好,思想觉悟高,平时劳动积极能干,队长信任她,社员拥护她,她被推选为保管员,执掌生产队印版。

这项工作虽说辛苦,但岳母可以增加工分,增加家庭的收入。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受到队长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由于岳母勤劳能干,精打细算,持家有方,再加上岳父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家,在当时的农村可算得中上等水平。

4、垫宅基台子

岳母有三个儿子,在庄里有两处房子,老大结过婚已经占了一处。随着次子和三子不断长大,以后都结婚没有房子住。她便开始未雨绸缪,盖房子宅基地是关键,选定了庄东南角的一块宅基地。宅基地有了,下一步就是垫台子。从那里取土呢?岳父母俩一商议,想出一个好主意:就地取材。因宅基地多,可在最东边挖塘取土。这样既省到外面找人拉土的工钱,又节约了时间,缩短工期,挖的塘还可以今后养鱼,真是一举多得。

说干就干。我那时因妻子在本庄小学教书,又有小孩也在岳母家,我每天放过学就去岳母家。一到家就参加战斗,用平车拉土垫台子。平时,只要有人回家,有两个人以上就能干。年复一年,全家人在岳母率领下,充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终于垫好了六间房子的台子。不久,三间新房在庄的东南角拔地而起。岳母心里像掉下了一块石头落了地。

次子初中毕业后,由于没有继续深造,回家务了农,没过几年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刚到18岁那年,就被本庄西头谢姓人家看中了这个既高大潇洒,又实在能干的女婿,主动上门求亲。岳父母为次子选良辰,择吉日将勤劳能干,持家有方的谢家千金二小姐秀云娶进了家门。

次子结婚后,又了却岳父岳母一块心事。

05、代弟行孝

岳母的母亲早亡,有一个弟弟在黑龙江省鸡西煤矿工作,全家早已在那里落了户。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平时又忙于工作,所以极少回家。随着父亲的年迈,孑身一人,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岳母觉得弟弟远在他乡,远水不解近渴,一年也难来家一趟。想把老父亲接到自家安享晚年,她把自己的想法征求岳父的意见。岳父非常理解和支持她这一孝道的做法,很快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赡养。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岳母把父亲接到家,无疑给这个家庭增加了负担。早晨、上下午都要去生产队参加劳动,回家后,洗衣、做饭、缝补浆洗啥活都干,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做针线活。既要照顾年迈的父亲,又要照顾几个孩子,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但他认为不管父亲在这里吃孬吃好,能吃个现成的,只要过得幸福开心就好。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从法律上讲,子女都有赡养老人老的义务,但在我们农村封建传统观念意识根深蒂固,还是认为“养儿为防老”,认为儿子养老是理所当然,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属于亲戚,但岳母全然不顾这些,主动承担起赡养父亲的任务。

就这样,父亲在她家里享受着天伦之乐,直至寿终。

岳母的孝心,感动着亲邻,人人称赞;岳母的孝心,感染着家人,子孝孙贤。岳母代弟从孝的故事,传遍塞北江南!

06、和亲睦邻

岳父母家兄弟多,家族大,亲戚多,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不知是多少世的表亲,数不胜数。由于亲戚多,关系复杂,有时连子女都找不清什么亲戚。但岳母和这些亲戚相处较好,经常往来,走动频繁,关系甚密。

岳母与亲戚之间交往毫无偏见,不论贫富皆一视同仁。越是穷亲戚越关爱有加,充满更多的同情和帮助。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程庙村她表妹老张,早年家庭极度贫困,岳母时常给她送些粮食、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尤其到青黄不接季节,便进行接济她家,让她一家老小度过难关。

老张没钱买不起机械,不耕耙地就不能及时种下季作物。岳母主动遣次子开自家四轮拖拉机前去帮她家耕耙。既出人出工,又出力出钱,及时解决了她家耕耙难的问题,可谓是雪中送炭!

她常告诉子女:“亲帮亲,邻帮邻。亲戚有困难,能帮的就帮,不然还算什么亲戚。”

岳母这话说的太对了。所谓亲戚,不就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人而组成的特殊群体吗!因为血缘关系,亲戚之间才相互来往走动,相互联络感情,相互照应帮助,“走亲戚”,关键在于“走”,若长期不“走”,不就成了“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了了”吗!何谈亲戚而言呢!岳母走亲戚成为全家的楷模,在九十二岁的高龄,还让三子孝斌开车带她去走杨楼娘家,看望九十五岁的大嫂子。这亲情不正是她“走”出的结果吗!

由于岳母平时待亲戚诚心诚意、戚鼎力相助,亲戚荣我荣,亲戚耻我耻,该帮的就帮,经常走动,经常交流,所以,岳父四兄弟的共同的亲戚都喜欢上她家,所有亲戚都与她家人走的最亲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邻居交往和亲戚一样,一个庄大都是同姓的,上八代就是一家子。既不需要考虑地位的高低,也不考虑谁富谁贫。

岳母与邻居相处比较大度,从不与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平时经常走动,互相来往,别人有活就帮忙干,有什么好吃的,她就给送去一些,礼尚往来。邻居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事共同解决。

农村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就是说几个女人在一起好议论别人的是非,有损于邻居之间和睦。岳母本着闲谈不议人非的宗旨,她深知:“说话轻,学话重”的道理。她常教育子说:“当面说你的好话人不一定是好人,背后说你坏话的人一定是坏人。”这话具有一定哲理,也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年与人交往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由于她平日里与邻居相处和谐,所以左邻右舍都夸她是个热心肠的人。

07、房后枣树

岳母在九十二岁高龄那年春季,她突然问我:“文华,你原来说你家里有枣树苗,移一棵在家后栽上。”我说:“行,等我回家挖两棵来栽。”他又说:“桃三杏四梨五年,小枣栽了就还钱。” 岳母说的这句农谚意思是:种植桃树是三年后结果子,杏树是四年,梨子是五年,

而枣树栽过当年就可以结枣。她可能觉得自己年纪大,栽在住的房后离得近,便于当年能吃到枣子的缘故。

我把房后栽枣树的事告诉对妻子,结果她没同意。认为房后本来地少,平时都种着蔬菜,再栽两棵枣树,影响光照,蔬菜没法长。她对我说:“你就对娘说栽过了,到时想吃枣从集市买点就行了,反正她又看不见。”我真的按妻子的原话给岳母说了。

真相是无法被掩盖的,事实永远不会被谎言所遮盖。过了几个月,妹妹美灵到岳母家,岳母对她说:“美灵,你到房子后菜园地看看你文华哥给栽的枣树长的怎么样了?”美灵到房后一看,很快返回来说:“房子后哪有什么枣树,什么树也没有。”岳母一听说没有枣树,她就知道我说了谎。虽然她看不到什么,但她心里什么都清楚的很。她说:“那你文华哥还是哄我的。”说完,不再言语了。这分明是心里不高兴了。

妻子看到这种情况,为了给我解脱责任,挽回不愉快的局面,主动承担了一切罪过,经过一番劝说、园场,这事就过去了。

当我得知我说的谎言被揭穿后,心里总觉不是个滋味,不该向她老人家说谎。为讨她老人家高兴,在次年的植树节,我从老家移了两棵枣树栽在房后。当我向她汇报后,她高兴地说:“栽了好!栽了好!”从而了却了岳母的一个心愿。

谁料想,当年枣树没结枣。又过一年,岳父得病辞世,枣树和人一样,虫吃叶落,岳母始终没吃上枣。               这件事虽然过去好几年了,但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每当想起此事,心中充满对岳母的愧疚,充满难过与不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哎!一切都晚了,真是追悔莫及啊!现在说什么也是苍白无力,说什么也是无济于事。倘若在天有灵,再有来世,岳母,请让我再做您的女婿,再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一定聆听您的教诲,不再欺骗您,不再让您失望,不再让您伤心,让您高高兴地吃上甜蜜的枣,以报答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

结语

    岳父母一生历经新旧两个社会,将近百年,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克勤克俭,积德行善,胸怀大爱,通情达理,和亲睦邻等优秀品质桑梓可鉴。今值两位老人逝世六周年之际,愚婿为表达对二老人的缅怀之情,特撰此文以寄托自已对二老的哀思。

 

(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3条)

  • 圆参孙凤玲
    圆参孙凤玲 2022-01-21 06:14

    文章写的真实,我四婶确实是女中豪杰,我为作者点赞
    为我四婶点赞

  • 最懂的人
    最懂的人 2022-01-20 22:45

    作者记叙了岳母一生勤劳丶善良等高尚品德,真情实感地表达了作者对岳母的深切怀念之情!为作者点赞!为岳母点赞!

  • Round moon
    Round moon 2022-01-20 19:56

    文章中的母亲确实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好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母亲的写照!为伟大的母亲点赞 :qiang: :qiang: :qiang: 为作者的佳作点赞 :qiang: :qiang: :qiang: !

  • 正气:丁长胜
    正气:丁长胜 2022-01-19 17:41

    文章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重点叙述岳母是女中豪杰。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了自己对岳父岳母的怀念情感,令人感动。我为作者点赞!!!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2022-01-18 22:26

    好文章,为作者点赞!

  • CSF
    CSF 2022-01-18 22:11

    二老一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通过回忆岳母生前的生活经历反应中国女性以及一位母亲的坚强,善良勤劳的高尚品德,给老母亲点赞!
    为作者点赞,因为您也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好父亲,更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好女婿 :qiang: :qiang:

  • 付金玲
    付金玲 2022-01-18 09:51

    四奶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承担家庭责任,重视教育,赡养老人,和睦亲邻,与四老相濡以沫!

  • 芝姐
    芝姐 2022-01-18 09:39

    想俺姥了!记忆如洪水般涌入脑海!从我记事起,每年梨树下挥汗如雨的铲草,眼睛看不见,都是坐在铁桶盖上用手摸着干!每个梨季要铲2遍!防止草和树挣营养,打药下梨时好走!每天梨子落下来好捡!姥的一生完美诠释女性的传统美德。

  • 静待花开
    静待花开 2022-01-18 09:35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二老不曾离去。你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你们身上优秀的品质,是每一个后辈所学习的精神榜样。

  • 大风
    大风 2022-01-18 09:03

    作者通过回忆岳母生前饱经沧桑、胸怀大爱、和睦邻里的生活经历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岳母的怀念之情,内容有情有味,值得一读!

  •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2022-01-18 04:48

    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经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位善良的女人,读后令人五味杂陈。

  • 晨光
    晨光 2022-01-17 20:52

    这是一篇好文章,反映出中国母亲的善良,坚强,贤惠,勤劳的优秀品德。为作者及岳母点赞。

  • 京生
    京生 2022-01-17 20:36

    谢谢刘主编!为作者点赞!